精華區beta Preschoole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就是花錢選擇了送孩子去一間「相對好」的明星學校 但我一開始最主要的問題是怕孩子沒學校念XD 後來因為觀察了我孩子的個人特質後 我選擇的學校作業少活動多孩子單純 所以我認為適合他的小學階段 選擇學校,其實也就是選擇「孩子同儕」 在選擇「孩子同儕」時,老實說,也在選擇「孩子同儕家長」 我不得不說,私立和公立最大的不同 肯定是「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 這沒有好壞對錯問題 只不過是在能夠自行選擇的私校 最容易「聚集理念相近的家長」 然後這些理念相近的家長 也非常容易「一起」向學校或老師施壓 逼使學校順著家長的意思去發展 畢竟私校靠著就是收這些家長的錢來經營 我幫孩子選擇的學校,在北京可以說是top 10的名小 但北京為了打破明星學校迷思 所以這幾年讓明星學校陸續收編各地區招生不足的小學 變成各地分校,統一管理及分配教育資源 想當然爾,家長一樣還是會有「本部」與「分部」的情結 我是不在意,我孩子有學校念就好XD 所以我孩子是走單位的共建進入名小的分校就讀的 全班幾乎都是同一個單位職員的子女 雖然這個單位很大,在北京就有幾百個以上的部門XD 因此,就算要申請也不容易 至少都要有一定職級以上職員子女才有辦法進入 只是,開學沒多久,由於學校力行北京新教育政策「減負」 所以孩子不但回家沒作業,在學校似乎也常常都在玩 家長們都很緊張,甚至有時候老師去培訓,課程自習還給孩子看卡通 看著這些家長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著急,考慮找補習班 號召自己辦聯誼活動,或著積極為孩子找學習的伴 我就想,「啊,就是這樣吧!」 在普通的學校,家長們恐怕不像這些高教育程度的家長那麼關心孩子的學習 甚至,我非常意外的是,活動也幾乎都是爸爸媽媽一起出動 明明在中國,有非常多的孩子都是父母離家工作 孩子大多是隔代教養的情況 公家學術單位果然不太一樣XD 所以我發現,我們這些家長也分了兩派 一派就是講究自然快樂學習,所以還算認同學校老師目前的作法和進度 另一派則是害怕孩子跟不上,以後考試會有問題,積極地尋找進修學習的方法 但同樣的是,「都非常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情形」 這和我自己小時候都一路隨便讀來差很多的 因為我家那地區的孩子大多野放 父母們光是努力工作求得一家溫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而,我必須要說,其實這間學校為什麼會成為明星小學 正是因為他的地理位置就在這個學術單位的中心 大多教職員的子女就是就近讀這個學校 他們因為大多很關心子女,自然注意子女的學習 那麼當然多年下來,這個學校的整體表現就會超群 名校,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從去年開始,為了提昇剛收編的分校程度 單位的「共建班」就都安排在分校 本部那邊就算沒有共建班,附近也已經有夠多單位子女了 深深地覺得,選擇學校,選擇老師,選擇什麼校風 恐怕都比不上「選擇同儕的家長」還要來得有效 私校的好處大概就是這樣吧 會送去某一所某種理念的私校 就是因為正好可以聚集「有同樣理念的家長們」 簡直就是「集中向上」最好的訓練營 這種情況,大概也容易出現趨向兩邊的極端 有時候,會怎麼發展並不是家長們可以預想得到的 目前我倒是還挺滿意的 我也發現這些家長的理念和情形和我們十分接近 所以反而還算蠻聊得來 彼此熟悉後,對於孩子們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就更能掌握 也因此很快就能夠發現孩子在學校是否有不適應或相處上的問題 他們也都很願意討論,願意帶孩子去諮詢求助專業 可能是因為大多走共建的,通常是新進海歸的人 其他的通常在孩子出生時就已經準備好學區房了 說實在的,我個人是認為孩子在小學階段 最主要的還是適應社會團體的生活 什麼分別心什麼同理什麼包容 都還沒有到能夠明白理解的程度XD 更不用說知識的學習掌握,到底該到什麼樣的程度? 許多的作業或著考試真的是必需的嗎? 所以我非常在意的是學習的起步 孩子能不能開始快樂學習 目前學校和老師的理念我也很能贊同 至少我的孩子不會在寫作業時邊寫邊哭了 最後,我想這個問題見仁見智 主要還是在夫妻倆本身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期望共識上吧 當初我選擇回亞洲,是因為覺得我孩子的脾性不適合荷蘭的教育 之後我選擇走共建,也是因為我希望孩子不要受到太大的學習壓力 我是盡量根據我所觀察到孩子的性格來選擇環境的 就連我安排他去學什麼樣的才藝,也大多都是觀察引導 讓他自己選擇想學習什麼 (我當然夢想我孩子會彈我不會的鋼琴,但是他們就沒興趣啊XD) 如果我發現孩子真的不太會讀書,那我就會早早幫他去發現其他的路 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只能選擇私校了XD 所以,到底是為了什麼才要選擇「某一間」明星學校? 我想夫妻倆應該要好好地討論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50.83.142
hsuehhm :這些觀察是選校時的考量?又或是上學後的發展? 10/07 19:48
hsuehhm :上學前能了解同儕家長想法?就連家長背景相似 10/07 19:51
hsuehhm :想法還是分岐。 10/07 19:52
hsuehhm :我兒子念的是傳聞中功課少的學校,還是曾寫功課到哭 10/07 19:55
hsuehhm :我把它當作剛開始接受作業的調適期,反正學前玩夠了 10/07 19:57
hsuehhm :可以進入下一階段。 10/07 19:57
hsuehhm :回到選校,我們選擇也不多,不是學區就是單位附設 10/07 20:00
hsuehhm :雖然也曾羨慕工作單位附近的公校,有新運動大樓,不 10/07 20:02
hsuehhm :我們連資格都沒有。至於不考慮借戶籍跟私小,也因為 10/07 20:03
hsuehhm :自己經驗,就覺得沒必要。 10/07 20:04
說實在的,在選擇時我就已經大致觀察到同儕家長的情況了 為什麼會選擇單位共建校 原因很簡單,因為家長們背景相似,環境單純 「幾乎都是準時上下班」 父母中一定有一人是「長期陪伴在孩子身邊」 我個人的觀察結果 那些只要父母其中一人陪伴較多的孩子 性情較穩定,較容易相處,極少會出現失控的行為 更不用說因為父母大多是學術背景的關係 往往也比較注重孩子的各方面表現 會更早期介入孩子的發展問題 這點在台灣可能比較沒有感覺 因為台灣太小了,說實在的區域間的差異並沒有大陸那麼大 但是,我在北京看到的確實有天壤之別 ※ 編輯: drama 來自: 114.250.83.142 (10/07 20:22)
ladyluck :推一下。我在美國的觀察也是類似,挑學區挑學校, 10/07 22:09
ladyluck :其實最後是家長的觀念跟要求造就了學校 10/07 22:10
brillante :樓上一針見血 10/07 22:51
brillante :還有推跩媽這篇 10/07 22:51
brillante :這篇應該就是大多數會選擇學校的家長的詳細想法 10/07 22:55
brillante :其實也就是穩定中求發展就是了...... 10/07 22:55
brillante :這篇算是一個很好的整理......但我想在台灣目前的狀 10/07 22:56
brillante :況而言,會比這種狀況更開放跟更細膩一點 10/07 22:56
brillante :有時候如同寬媽的不選擇,也是一種好選擇 10/07 22:56
brillante :但若可以跟跩媽一樣有一群觀念相近的家長群 10/07 22:56
brillante :其實也不錯.我是不強求啦......反正就這樣了:~ 10/07 22:57
hsuehhm :我想推有家人陪伴較多的孩子,現在小孩真的太可憐了 10/08 08:39
hsuehhm :什麼都很多,就是家人陪伴的時間很少。我認識了很多 10/08 08:41
hsuehhm :全職媽媽,真的覺得他們的小孩好幸福。就算下課只是 10/08 08:43
hsuehhm :窩在小小的家裡寫功課,也比在明亮豪華的才藝班強多 10/08 08:44
hsuehhm :在學校就算發生什麼事 回家家人一句話可能就化解了 10/08 08:47
hsuehhm :一般受壓榨雙薪家庭 等回家 大人小孩早就累壞了 10/08 08:49
hsuehhm :不管上什麼學校,爸媽記得儘早回家就是。其實也不過 10/08 08:51
hsuehhm :就國中小這約十年的時間。 10/08 08:52
hsuehhm :說到功課多 昨晚我兒子上完足球課回家說 老師說如果 10/08 09:13
hsuehhm :真的很晚回家功課寫不完也沒關係 意思是他功課不打算 10/08 09:14
hsuehhm :寫完 我跟他說"可是你都能寫得完" 他只好改說"喔今天 10/08 09:16
hsuehhm :有造詞 我不會 你可以教我嗎?"我們母子倆就努力寫完 10/08 09:17
hsuehhm :我覺得這些時刻雖然挺煩可是很棒 10/08 09:21
ladyluck :我跟我老公都有共識小孩還小的時候盡量準時回家,我 10/08 10:46
ladyluck :老闆之前問過我有沒有考慮升職的機會,我直接說現在 10/08 10:47
ladyluck :這樣四點多可以接小孩回家很好,暫時不考慮。 10/08 10:47
ladyluck :我老公也是盡量六點到家,陪孩子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 10/08 10:48
ladyluck :的事情。(但我也知道在台灣真的很難做到) 10/08 10:48
antibonding :就是想要工作又想要有陪小孩的時間,所以目前只打算 10/08 20:14
antibonding :留在北歐,至少小孩的生活作息很正常,每天相處的時 10/08 20:14
antibonding :間也夠多,更不用說週末了。 10/08 20:14
sharkimage :推h媽 10/09 22:30
ooooooh :推h媽 10/12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