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我從事民調工作的經驗來講, 對這次總統大選我其實覺得蠻憂慮的, 版上朋友常常貼出各家民調然後對其結果嗤之以鼻, 我現在以我個人的觀察說點心得。 從我四年前總統大選的民調作到四年後的此次大選民調, 老實說,平均而言, 意向堅定要投泛藍陣營的民眾比四年前多約二至三成, 也就是說,假設每次民調時間內完成的調查結果有30通的話, 已表態要投給連宋比扁蓮多約3-7通, 當然這30通內有約10通至15通可能是未表態或難以判斷其投票意向的, 其中還要扣掉至少三分之一的所謂的"中間選民", 我想作過民調工作的應該都或多或少會發現, 臺灣最難進行民調的地區是中南部, 因為中南部的選民多是年紀較高、教育程度較低,從事初級產業, 一般而言,這類型的選民很難以電話進行調查,除非他的政治立場非常明確, 並且對於政治有某種程度上的自我意識與狂熱, 否則就算能完成一個議題的調查,往往所得到的答案也是"不知道、無意見"居多, 然而,他們真的是不知道或無意見嗎?不見得, 所以綠營常說民調開不出來的中南部他們對其抱以樂觀態度, 我想是其來有自的,因為這些農工商的確以比例而言綠營是稍占優勢的, 但是,這些選民也還要再扣掉不會去投票,和藍營的支持者, 如此一來,綠營總的來說其實不見得能樂觀到哪去, 畢竟,綠營的民調開不出來,同樣也表示藍營沒開出來,不是嗎? 其實民調結果可信,也可不信, 版上朋友們多說各家民調灌水, 我想是不至於, 但是有一點非常非常重要的是, 民調的題目設計,和訪員的素質, 接過民意調查電話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民意調查不是簡單問你要投誰就結束, 往往是針對一個議題作發揮,當中自然是會包含免不了的"選誰"題, 題目的設計不佳,自然就會影響到結果, 例如問選誰問不出來改問對誰當選比較有好感或比較相信誰, 但是仍算進選誰的比例裏, 這種結果數字我個人就認為有待商榷, 此外,訪員如何判斷受訪者的答案,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常常有受訪者的回答中多是與題目答案無關的談話, 在這些內容中哪些是真的能判斷為受訪者已有明確表態要投誰, 或只是隨口胡謅未下決定的猶疑, 這些都是影響民調結果重要的原因。 最後,身為綠營的支持者之一, 只能說,希望綠營以五五波甚至於可能會輸的心態, 積極爭取選民的認同, 也希望綠營的支持者們都能確實地投票, 不然民調作得再準也沒有用, 因為沒票開呀, 阿扁秀蓮,加油!臺灣,加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34.24 ※ 編輯: anarac 來自: 218.34.34.24 (02/17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