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politics 看板] 作者: kthnuc (靜靜默默) 看板: politics 標題: 媒體顯像 時間: Wed Mar 10 14:58:26 2004 財訊總統大選特刊 總評陳文茜現象 姚人多 任何政治人物的崛起與成功一定有其社會大環境的因素,懂得操控這些大環境 的人往往是政治舞台上的勝利者,陳文茜無疑地是個顯著的例子。 與台北市長馬英九一樣,這幾年來我們在探討陳文茜或所謂的「陳文茜現象」 時往往只針對她的個人特質,如性別、外貌、口才、智商、談吐做討論,但陳 文茜之所以是今天的陳文茜,絕不只是這些個人因素所決定。所以,每次人們 打開電視看到她以一個立法委員的身分坐在主持人位子上時,應該從她身後的 藝術布景讀出以下幾個社會結構的因素:智識中產階級的缺乏、只問立場不問 是非的政治二分族群、藍色的主流媒體。 智識中產階級的缺乏 長久以來陳文茜的言論一直被人視為理性的言論,她的論述是由歷史、資料、 檔案以及數字所支持起來。收看她節目的人是上述這些東西的信奉者,這原本 是件好事。不過,台灣的問題出在,我們的中產階級在知識上是極為貧血的, 貧血到認為論述如果是以理性的形式呈現出來,那麼論述的內容便是理性的。 也就是說,這些號稱喜歡理性論述的中產階級事實上沒有足夠的知識來判斷陳 文茜所講的東西到底是不是真的。 舉陳文茜前一陣子在爭論台灣制憲問題所發表過的著名言論為例,她說:「法 國第五共和憲法兩個半月就誕生了」,所以「認為制憲必須費很長的時間是沒 有憲政常識。」在台灣很少人有能力及時間去把法國歷史找出來檢視上述說法 的真實性,一般人看到歷史與數字便被快速地說服。然而,像這種制憲兩個半 月的說法絕對是值得商榷的,因為她把法國國內在這部憲法通過之前長達十幾 年的摸索、探討、爭論、激辯的過程給省略了。很少人有機會當面去質問她, 到底知不知道法國人這十幾年的爭論過程?如果不知道,這代表她歷史涵養的 不足,政治人物應該在家多做點功課。反之,如果知道還故意講錯,那她到底 有著什麼樣的政治目的? 日前媒體人周玉蔻眼見台灣媒體被政治勢力操控,導致新聞記者的專業及空間 嚴重擠壓而站出來呼籲陳文茜退出媒體。面對周的呼籲,陳文茜表示,媒體可 以有自己的立場,「美國紐約時報在總統大選時明確表達支持民主黨」。像這 種說法又是典型的「陳氏邏輯」:在歷史上找出一個事件來合理化自身的所作 所為。台灣的中產階級也許看過紐約時報,也許知道它支持民主黨,不過,他 們可能不知道在西方民主國家中,有特定政治立場的現象只限於平面媒體。陳 文茜拿國外報社的例子來當自己的擋箭牌,其實是在魚目混珠,欺騙那些不明 究理的民眾。在民主社會中,電子媒體是社會上的稀有財,怎麼可以讓少數人 所壟斷?今天,陳文茜所主持的節目是在全國性的無線電視頻道上播,這不單 純只是媒體人與政治人角色的嚴重混淆,這同時也是少數特定人士在霸佔屬於 全民的財產。我們只需問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政治人物應不應該當電視節目主 持人?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一切其他的說法都是推諉之詞。是政治人物就不 可以是媒體人,是媒體人就不應該是政治人。這是個二選一的問題,答案一清 二楚,一點模糊的空間都不應該有。可惜我們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中產階級意 識到這一點,更令人惋惜的是,在陳立委節目的帶領之下,台灣正逐漸生產出 一群為這種模糊空間辯護的中產階級。 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政治二分族群 在李敖與謝長廷的公民投票辯論會中,李大師花了許多時間來諷刺謝長廷的昨 是今非。不過,他似乎忘了台灣政壇這幾年來改變最大的人應該是當天他身邊 所帶的「助理」陳文茜。當年在民進黨時期她號稱「建國妖姬」,一九九六年 彭明敏選輸了之後她離開中央黨部到唱片公司任職,幾個月後,許信良選上黨 主席,她又回到中央黨部,對於她的「回鍋」她對記者表示,她無法忘掉民進 黨,在唱片公司這幾個月內,她對民進黨簡直「相思成災」。然後,陳水扁競 選台北市長連任失敗,整個民進黨醞釀他參選總統的事,陳文茜眼看她的「政 治伙伴」許信良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的夢逐漸消失,以往相思成災的政黨一夕 之間變成她口中沈淪墮落的勢力。二○○○年許信良參選總統失敗,她在媒體 的地位則越來越鞏固,陳水扁執政這四年下來,陳文茜變得比藍色更藍,這次 總統大選她變成連戰身邊的重要幕僚,以往的建國理想,什麼與民進黨有十九 年的感情,什麼相思成災完全煙消雲散。 沒有人去質疑到底是她變了還是民進黨變了?如果是民進黨變了,變得不主張 台灣獨立建國,那麼照理說,她應該去參加建國黨之類的組織,而不是跑到泛 藍陣營當策士。同理,如果民進黨變得腐化墮落、黑道金權官商勾結,如果她 所厭惡的是這些東西,那她又為什麼會投身過去腐化墮落比起民進黨有過之而 無不及的國民黨呢?所以,看來變的人是她自己。也許,事情根本沒有這麼複 雜,也根本與理想、信念、抱負無關,政治人物從甲陣營轉到乙陣營,最常見 的情形就是一個利益的問題罷了。 若仔細看看她身邊的「友人」,我們會發現一種「完全的替換」,從幾年前的 綠色變成今天的藍色。注意看看「文茜小妹大」裡頭的來賓,李慶安、吳敦義 這些人不正是她以前所反對批判的人嗎?對一般人的社會互動來說,這是一種 特殊的成就。不過,另一項更特殊的成就是:台灣社會對這種忽左忽右、忽藍 忽綠的政治變色龍之包容力。如果更進一步的分析這種包容力,我們又會發現 ,其實這根本不是什麼對不同意見的包容,而是一種政治立場的嚴重分歧。台 灣社會有兩個大坑,裡頭各自住著意見不互相交通的人民,他們都積極捍衛自 己坑裡的人之所有言論,不管是非、不管黑白,只要是自己坑裡的人講的話就 是對的。政治人物不管跳進哪一個坑,總是會發現一群支持者,不管講什麼都 會搖旗吶喊。陳文茜不是這些政治人物中的第一個,也絕對不是最後一個。換 句話說,台灣的政治人物不用擔心沒有選民,不用擔心立場的轉變會遭選民質 疑與唾棄,我們有著藍坑與綠坑。在轉換坑洞的過程中也許會有一些短暫的不 適應,但只要能在電視上開個節目,只要能抓住在媒體上曝光的機會,新的坑 裡的人會以一種既自然又快速的方法來接納這些政治變色龍。這也就是為什麼 陳文茜在離開民進黨之後能迅速找到一片天的根本原因。 藍色的主流媒體 不健忘的人應該記得,陳文茜多次在公開場合宣示,如果民視董事長蔡同榮退 出民視,她便會退出媒體。奇怪的是,我們等了幾個月,蔡同榮早退了,陳立 委卻忘了自己講過的話。不過,更奇怪的是,陳文茜每天與記者先生小姐們頻 繁的接觸,就是沒有人追問她的承諾為何遲遲沒有兌現。 陳文茜哪來這麼大的權力可以操控媒體?這幾年來我很少看到陳文茜謙虛的一 面,不過,針對這個問題,她倒是表現得十分含蓄。套用一句她的一位「資深 媒體」友人的說法:「如果有,那陳文茜的節目就不會換三個電視台」。 陳文茜到底有沒有操弄媒體?這不是一個學理問題,而是一個經驗性的實證問 題。在此,筆者願意提供一個發生在我個人身上的例子來供讀者判斷。筆者在 二○○三年一月七日曾在中國時報的論壇版寫過一篇「庫妮可娃與陳文茜」的 文章,這篇文章一見報之後,陳文茜立刻打電話給報社高層,上至社長下至編 輯全部接到她的電話「關照」,顯然陳立委對報社會登這樣一篇批評她的文章 感到十分氣憤。再來,筆者於同年三月為時報文教基金會的研討會撰文「建構 一個界線清楚的媒體與社會」,這篇文章的若干段落先刊登在三月九日的中國 時報上,文中有一小段是批評陳文茜政媒兩棲的情形,見報之後,筆者接到研 討會主辦單位高層的電話,希望我在研討會當天把批評陳文茜的段落拿掉。 必須強調的是,筆者不清楚這兩件發生在我身上的經歷是否足以證明陳文茜操 控媒體,我也不知道其他的作者有沒有類似的情形,這個問題的答案留待讀者 自己做判斷。我想說明的是,像媒體這麼大的制度與機構怎麼會對一個無黨籍 的立法委員「呵護」至此呢?所以,問題必須反過來解釋。也就是說,今天的 陳文茜只是主流媒體這個「因」所結出來的「果」。對此,我們只需想想:在 今日的台灣,任何想在主流媒體上大鳴大放的人必須是什麼顏色?是綠色還是 藍色?答案很明顯是後者。所以,陳文茜在離開民進黨權力核心之後,想要在 媒體上謀得發展,她必須把自己「調整」成比藍色更藍,這樣一來她才能符合 了台灣媒體生態的大邏輯。換句話說,不是陳文茜在操弄媒體,而是主流媒體 像一個大漩渦讓任何被吸進來的人都變成一個樣子。 阻擋台灣媒體改革的大石頭 這幾年來主流媒體集體為陳文茜打造了一個「免戰牌」,仔細看一看她在媒體 上的表現,其實她只需負責「發言」,而不需要「辯論」。在這四年,有一段 很長的時間中,在主流媒體內找不到批評她的聲音,其間不知有多少質疑她的 言論在見報與上螢幕之前便被丟進編輯台下的垃圾桶中。像上面我提到的法國 第五共和制憲的問題,筆者知道就有一位專門研究法國憲法的專家曾撰文給某 大報批評陳文茜的說法大有問題,不過,該報沒有讓讀者見到這篇文章。這就 是「陳氏真理」建構過程中一個不為人知的面向。記者把麥克風交給她,讓她 暢所欲言,這樣還不夠,她還開節目邀請眾家親朋好友來聽她講,更重要的是 ,主流媒體封鎖批評她的意見,只有在極少數無法控制的場合之下,我們才會 聽到不同於她的聲音出現。依她的聰明智慧,要在這種情形之下塑造今天的地 位及身價實在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終結陳文茜現象 所以,陳文茜現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是一個成熟有智慧的女人在台灣 男人沙文主義政治圈中竄紅的案例嗎?是台灣政治走出悲情邁向綜藝化、晚會 化的開端嗎?還是政治人物可以忽綠忽藍,轉換跑道於彈指之間的政治無重量 現象?上述的答案也許都對,不過,如果她繼續忘記自己講過的話,繼續把責 任推給別人,繼續製造一些類似「陳水扁才是台灣最大的媒體政治兩棲動物」 的荒謬言論,在以後台灣人民的記憶中,陳文茜這三個字所代表的意義可能只 有一個:阻擋台灣媒體改革運動的大石頭。 其實,陳文茜有機會在歷史上為她自己留下一個讓人稱讚的好名聲,只要她率 先退出媒體,從她個人開始把政治與媒體間的界線劃清楚,這對台灣媒體的正 常發展將會有著極大的貢獻。換句話說,現在終結陳文茜現象的決定權是在她 自己,不過如果她仍然拒絕改革,仍然堅持當兩棲動物,那可以肯定的是,往 後的歷史將會用不一樣的方法來記錄她。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201.41 -- 就如同從下棋中所領悟到的一樣 沒有付出任何犧牲卻想得到成功 不啻是痴人說夢 因此 當付出的代價可能過高時 我絕不強求所謂的完美 權衡輕重得失 利高於弊 便無所不可為 我相信 小小進步的堆疊 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251
LucLee:為了他去買了財訊 推 210.68.98.83 03/10
richardtotor:扁版有請推好文啊~~~~~~~` 推 218.172.212.16 03/10
ABMonkey:好文要推 推210.192.186.210 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