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如果你身邊還有不想投票的人 如果他回給你的理由是「歐美投票率都不高」 可以看看下面文章 說不定可以幫助你拉票 正常民主國家投票率都在75%左右,甚至更高 只有美國瑞士是在~50%(美國曾經低到不到40%) 民眾積極的表達意見,讓政黨需要時時回應留心各方意見 投票率高讓他們必須取悅更多的人 民主不是一個簡單的制度,需要大家的參與,與不斷正向的回饋 這也是為什麼像是比利時等有兩大族群的國家 至今仍然採取強制投票的原因 (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比利時政府宣傳的資料,試belgium compulsory等字眼) 理性拉票固票 讓民主深化 希望這文章能夠幫助大家 -------------------------------- 投票率低=正常民主國家? 2002年的春天,法國舉行第五共和實行以來第七次總統選舉,第一輪選舉 意外選出兩個右派候選人,佔全體選民40%-50%左右的左派選民這時候遭 遇到他們一生從來沒有料想過的難題:是要投給在他們眼中誠信全失、講 話做作的席哈克(Jacque Chirac)?還是政治光譜更遠一端極右派的勒朋 (Jean-Marie Le Pen)?還是乾脆不投票或投廢票?可是如果左派都不去 投票或投廢票,萬一勒朋真的當選怎麼辦? 會造成這樣困境的原因,一般主要是歸咎於第一輪中超過六位左派候 選人與偏低的投票率,使得左派社會黨總理喬思潘(Lionel Jospin)意外 落馬,「可能會投喬思潘的人都只打算投第二輪,所以都渡假去了」。 事實上那次的投票率的確也創下幾十年來第一輪總統選舉的新低: 71.6%,電視台上政論節目的標題是「那些28.4%的人跑哪裡去了?」 在一片抗議極右派與找回對政治漠不關心與不滿人群聲中,結果顯示大 部分左派選民雖然陷入兩難,第二輪投票最後還是選擇踴躍站出來,以 八成的投票率(80.8%),捐棄成見將票投給的「兩個爛蘋果中比較不爛的」 ,讓席哈克以民主國家中罕見的高得票率連任成功。 八成的投票率在法國總統大選中其實是正常水準。或許還是有許多人以為, 在歐美這些「正常民主國家」之中,投票率低(~50%)是常態,台灣75%左右 的投票率是「偏高」、「不是正常的民主國家」,但是我們只要稍微在網路 上查一下數字,就會發現前面被法國大眾認為偏低的72%投票率,並不是因 為法國人特別愛抗議、熱衷政治才出現這樣的共識。同一年九月德國國會大 選,偏左執政聯盟被經濟與失業問題搞得焦頭爛額,民眾也普遍不相信右派 上台就能扭轉乾坤,這樣低迷的氣氛之下,投票率果然偏低,「只有」79.1%。 同一年,在一般認為安靜無爭的北歐瑞典同樣舉行國會選舉,投票率一樣達 到八成。如果我們繼續搜尋資料(http://www.idea.int/vt/),歐美每次中央選舉 (總統或是國會)投票率在七成五以上的國家除了前面提到的國家之外共有:奧 地利80%(1999)、澳洲95%(2001,強制投票)、比利時96%(2003,強制投票)、 丹麥87%(2001)、芬蘭77%(2000)、希臘75%(2000)、冰島87.7%(2003)、義大 利81.3%(2001)、盧森堡85%(1999)、紐西蘭77%(2002)、荷蘭79%(2003)、挪 威75.1%(2001)。英國與加拿大國會選舉戰後長年投票率皆在七成左右,最近 一次才分別出現58%與61%的低投票率。那到底大家印象中所謂低投票率的印 象是從哪裡來的?結果毫無意外的是只有美國與瑞士,投票率皆在五成左右。 專家們分析的理由倒是與大家印象相仿:因為選誰都差不多。美國共和民主兩 黨差距較歐洲左右兩派更有限是大家皆知的﹔瑞士近四十年來無論得票如何都 是四黨大聯合政府,結果投票率終於下滑至2003年的45.2%,比年年舉行公投 的投票率還低。 不過以「正常民主國家」中僅有的兩個例子來推斷投票率低的原因,著實過於武 斷。反過來看高投票率的國家中,以這些國家的制度,顯然也沒有一個是換黨執 政就會出現戲劇性改變的地方。投票率高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習慣與對政治持續的 關心與參與:德國有研究顯示(http://www.bundeswahlleiter.de網站資料),若以 年齡作為劃分,戰後數十年來投票率慢慢下降的結構中,主要原因是年輕一代投 票率緩緩下降,戰爭後出現的高投票率世代,現在已經慢慢移至50歲以上,這些 人正是過去幾十年中投票率普遍高達85%的原因。 面對近來台灣出現的投票意願低落的情緒,原因主要是認為檯面上的都是爛蘋果, 便以美國為投票率低的「榜樣」作為不投票自我安慰的藉口,以為這樣就可以迅速 遠離亂世,晉身正常民主國家,在一切規模與慣例都尚在成型階段的台灣,顯然是 一種逃避與偷懶的想法。民主社會,需要做決定的情況本就經常會是需要權衡妥協 的時刻,在人人利害關係都不同之下,就自己的判斷兩害相權取其輕,本來就是最 基本的民主態度。如果當時法國選舉中是喬思潘如預期出線,對於許多真心認為 「法國病了」的極右派選民,不一樣是兩個爛蘋果的混戰?高投票率,直接就迫 使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需要去討好更多的人,更何況投某黨或某人一票,並不代表它 就完全代表你的所有意見,否則絕對多數制度下選舉出來的執政黨,就不可能經常 需要面對來自民間的壓力。當我們接觸來自民主國家的人,我們最直接的觀感往往 是他們很願意表達與討論對事物的看法,因為人群聚自然出現政治,而政治直接就 影響到人的一切,避談政治不會讓人更清高,對事情一昧避免爭吵不見得會讓世界 更美好,除非隱世遁居,沒有人能自外於此。讓我們試著在爭論時,把目光從結果 轉移到討論過程,民主才有成長的機會。對現狀失望,我們可以將這力量放在建立 直接民意表達管道與場域上,這也是今後的台灣最亟待加強的。這篇文章希望能藉 由歐美大部份國家高投票率,長期持續表達意見、關心政治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104.17.105
shawlai:投票率太低跟太高都不好阿 =.= 82%>"< 推 140.117.74.92 03/17
Cesky:推~ 推 140.112.221.2 03/17
richardtotor:好文 必看 必推 推 218.172.205.88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