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4-03-22) 台灣民主發展的轉捩點 ● 陳岱偉   中華民國第11任總統在2004年3月20日由自由地區人民選出:民進黨籍候選人陳水扁 獲勝,蟬聯執政。雖然國民黨籍候選人連戰拒絕承認選舉結果,甚至要求驗票,但是, 筆者認為,台灣人民已經非常明確地表明他們的意願,決心漭x灣的民主發展推向另一 個方向。   連戰提出訴訟,要求宣布選舉無效的一大依據是33萬張廢票對3萬張票的選舉差距的 比例使當選票數顯得不實。其實,陳水扁的勝利不只是建立在那兩萬多票。記得2000年 的大選,陳水扁只獲得39.3%的票數,而連戰和宋楚瑜總共獲得了59.4%的栨票。所以 ,許多人認為,如果當時支持連宋的選票沒有被分散的話,相信陳水扁是不太可能當上 總統的。   陳水扁在任期內,對經濟處理不當,導致台灣經濟萎靡不振,失業率節節上升,使 得台灣人民民不聊生,怨聲四起。選前,各界人士都看好成功整合的藍軍陣營,認為連 宋配偆這次大選中應該是勝利在握的。但是,剛揭曉的選舉結果卻顯示,盡管陳水扁把 台灣經濟給搞砸了,其支持率竟然不跌反升,而支持連宋的選民卻銳減了將近10%,讓 陳水扁擊敗對手,成功蟬聯執政。所以,筆者認為,陳水扁勝利的關鍵其實是在這10% 的選票。 只為自己的政治理念俖票   時過境遷,才4年的光景,台灣人民的政治導向竟然有如此巨大的變化,甚至能夠超 越經濟因素,而純粹只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而投票。筆者認為,這意味著台灣的民主已 經脫離了原有的發展方向,走上另一條發展的路線。   台灣的民主發展可以追溯到蔣經國時代。1985年x台灣省解除戒嚴。1987年,組織 政黨合法化。在李登輝掌政初期,更是廢除了《戡亂時期動員臨時條款》,恢復中華民 國憲法的正常運作。直到1990年代初期,台灣的民主發展是旨在推動全中國的民主酴, 希望台灣省的民主建設能夠成為指引大陸民主化的一線曙光。   可是,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台灣的民主發展便漸漸脫離它原有的方向,轉而著重 于中華民國的本土化。1994年,立法中華民國總統由自由地區人民直接選舉。1997年, 凍結台灣省政府。民主化和本土化的掛鉤,影響了台灣人民的政治導向,隨著時間的流 逝,使得台灣人民的民族認同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導致今天的選舉局面。   筆者曾經在《2004年台灣大選:中國統一的關鍵時刻》(2003年5月21日《聯合早報 ﹒言論》)一文中提到,一旦成功連任,“陳水扁就很難再抗拒島內獨立人士的訴求C 畢竟陳水扁的當選在某種程度上得歸功于獨立派的‘鐵票’。再說,陳水扁在就職演說 中所許下的‘四不一沒有’的承諾也只限于這任期內。到時候,他也不用再為了連任而 刻意維持中間路線來拉攏中間選民了。所以,在明年(即2004年)大選中取得連任的陳 水扁很可能在最後的任期贍,也就是在2008年之前,把台灣人民推上不歸路。” 建立“新台灣”   選舉結果公布後,陳水扁在其當選感言中,不忘呼吁台灣人民團結一致,攜手建設 “新台灣”,更答應台灣人民,他將會遵守公投的結果,與北京展開談判,為兩岸謀求 永久的和平。當時,中選會已經宣布公俖結果因為投票人數不過半而無效。陳水扁置之 不理,顯然是想利用公投來凸顯繼續拒絕談判的北京僵硬、無理的態度,好讓他有借口 放棄尋求談判,為其建立“新台灣”的大業奠下基礎。   事到如今,對北京而言,連戰要求宣布選舉結果無效的訴訟的最終結果似乎已經不 是那麼的重要了。選舉當天,連宋競選總部的舞台前,藍軍支持者揮舞著手中的中華民 民國旗,到處一片青天白日滿地紅。連宋的敗選似乎象征著台灣人民以自己的選票,否 定了中華民國,並給台灣的民主發展指引了另一個方向,讓台灣走上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   相信台灣今後的民主發展會以[快中華民國本土化的步伐為主軸,中華民國政治架 構的本土化基本上已經完成。下一個階段的民主發展,應該是延續在李登輝時代開始的 中華民國憲法修改過程;畢竟連戰和陳水扁在競選時都相繼對選民作出類似的承諾。   選舉當天,陳呂競選總部的舞台上掛著的不是中華民國國旗x而是“天佑台灣”的 四字布條。的確,希望“天佑台灣”,讓台灣民主發展的新方向不會為台灣人民帶來災 害。 ﹒作者是本地東亞事務研究人員 《聯合早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157.1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