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razybaby (永遠寂寞的寶貝)》之銘言: : 我覺得啦 : 這是自我省籍情節的反應 卻怪罪到別人身上 :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 (只是舉例 不爽的人不要太認真 此例只是為了方便解釋我的看法) : 有個瘋子 (就是路上偶爾會出現的那種自言自語的瘋子) : 他在路上喃喃向天喊著 你們這些賤女人...你們這些賤女人.... : 如果你是個正妹 你剛好跟他擦身而過 請問你會停下來跟他計較嗎!!??? : 不會嘛 對吧? 因為很自然而然的 他講的話你一點也不會放在心上 : 你也絲毫不覺得他是在跟你說話 更不覺得這個瘋子是在罵你阿~ 對吧 : 好了 上面我個人淺薄的例子講完了 : 回來看所謂的省籍問題 : 如果不是當事人心理已經有預設 : "我是外省人" 或是 "我是本省人" : 那麼省籍情節所為何來???? : 當台上的綠營人說 : "我們台灣人如何如何.....台灣人就要投給台灣之子阿扁......等等等等" : 試問你的朋友心裡想的為何不是 "我就是台灣人" 反而是 "我是外省人"呢!!?? : 所以我覺得省籍情節這東西根本就是自發性的 沒錯,是自發性的;省籍情節的原由很複雜,此為後話。 我先從所謂外省朋友的角度,來解釋您上述的疑問: 某天我在我的外省籍老師家裡,看到新聞裡有類似如上 "我們台灣人如何如何.....台灣人就要投給台灣之子阿扁" 的競選舞台發言片段, 我請問我老師的看法(降其實有點無禮,因為我是所謂的本省人...好在我們是忘年交), 他說:「為什麼他能自許為台灣之子呢?為什麼其他人、包括我,卻不是台灣之子?」 (按:他是1951年生於嘉義朴子,至今沒到過中國) 接下來他更說: 「為什麼主持人要用台語(按:其實福佬話不等於台語不是嗎?)向台下訴求這個呢? 他不敢用國語向大家說這話是心虛嗎?在台灣聽不懂、不會說台語的人 (按:他會說,他只是為他同鄉說話),難道就不是台灣人、台灣之子嗎? 又有人在分化族群、挑起省籍情節,只為選票!」 我想您之所以會做如此試問,是因為您從未站在外省人的立場去看問題...... 如果您沒有什麼外省人的知心朋友可問沒關係, 那位大選時為綠營站台的法國博士的書蠻暢銷的,研究少數情節,建議您去看看。 (他針對島內外省人做研究,頗為綠營推崇;他本身也是法國少數、邊緣的勃艮地人) : 不是來自政治 是來自家庭來自親朋好友來自生長環境 : 因為已經有了省籍情節 所以才老是帶著有色的目光去審視別人說的話 : 阿扁從政以來 有很明確地宣布本省人與外省人的分隔嗎? : 只有說愛台灣愛台灣愛台灣.....要做台灣人....等等等等諸如此類 : 現在(近約10年來)已經不會有政治人物明目張膽講什麼省籍的話了 : 最多最多就是暗示....但是其實也很少了 政治人物其實都很謹慎 以免落人口實 : 剩下的其實就是已經有省籍情節的人民 自己帶著電子顯微鏡去檢查政治人物的發言 : 或是有些人已經趨向神經質 : 聽到一句"我們台灣人如何如何..." 就像是被刺到一樣反駁著: 為什麼提省籍問題!!?? : 其實這就暗示了 有些民眾的省籍情節還是很嚴重 : 但是問題根本不在政治人物 : 問題根本就是在自己本身 : 我想跟自己覺得自己是外省人的人們說: : 沒有人去區隔你們和其他人 : 其實根本就是你們自己一直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覺得自己跟這塊土地格格不入! 最後這一行話說得很好,的確如此;然而,是誰讓他們覺得跟這塊土地格格不入? 他們自己那樣想當然有責任,但所謂本省人群眾的不理智排擠也有極大的責任! 當我知道對方不會說福佬話時,我一定說「國語」而不說福佬話; 我遇過有不少人-很多還是青少年真糟糕-明明會說國語,遇到所謂外省人, 卻硬說福佬話或是當作沒聽到在為難人...... 將心比心有那麼難嗎?我建議這些偏狹同胞多出國走走,就知道當少數弱勢的滋味了~ ---------------------------------------------------------------------------- 所謂省籍情節, 從台灣歷史觀之,是根源於「地緣分類」的習慣.... 為什麼會有此習慣?習慣者,順應生存需求而來.... 台灣內部環境較移民原鄉險惡,外患壓迫向來又多,長年為動亂之地, 移民們為求安定,自然有其自衛的需要....自衛的夥伴從何認同?這就有賴「分類」了。 尋求夥伴的分類可依「地緣」、「血緣」、「職業」等來分, 後二者如著名的李林血仇、頂廈郊拼 (當年李林二姓相鬥出了大筆人命,雙雙立下若有通婚將絕子絕孫的毒誓...; 頂廈郊拼是同安商聯合客家商鬥三邑商,連大砲都拿出來轟了), 地緣分類由於人多(“同鄉”總是最大分類,君不見大學裡的同鄉會?)、 語言相通(同姓同宗都不一定同語言哩,如彰泉陳氏),自為分類最大宗... 種族外型與語言表達,的確是構成民族文化認同的最主要成分: 美國黑人與美國白人向來同文卻不同種,至今仍難完全融合; 台灣各族群種族上差異極小,遲早都是一家人, (當然有很多亞族可供討論,但同為蒙古利亞種外型而非高加索或尼格利托是很淺顯的) 然而語言上由於近代歷史因素,還是有著不少隔閡 ---這是閩、客、外省、原住民現今尚能分群的主要依據,也是我老師當時所遺憾者。 (若非廈門腔在日本時代,隨廣播、戲曲傳遍全省同化彰泉腔,今天福佬也不會統一) 今天的省籍情節,其實就是早年地緣分類的遺緒, 一代傳一代的觀念,用各種不同的島內語言,告訴本島的住民子孫們: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福佬說客家「機巧奸滑」,客家說福佬「憨勇好鬥」; 本省說外省「金梟掰」,外省說本省「沒水準」) 其出發點,不外乎缺乏生存之安全感,因此分類以自衛、甚至自恃; 當然外來統治者利用本地地緣分類情節,進行分化,使之相鬥內耗而不合作反抗, 也是自荷蘭、清朝、日本、國民政府時代以來慣用的手段,但這只是助長之,而非元兇, 真正的根源還是在害怕「非我族類」凌我之上的危機感→近年輪由外省人承擔此恐懼爾。 個人認為,基於「代議、代表政治」的原則,在目前仍粗以語言、原鄉分類的階段, 由多數的福佬人代表(恕我這麼想)擔任台灣領導,是很自然的事... 就像中國的領導不宜為少數族裔,美國目前仍應以白人為元首...... 然而,這並不代表“台灣人就要投給台灣之子...” 請問,難道島內還有不是“台灣人”的總統候選人嗎? 那是美國還是日本還是中國籍候選人呢? 許多抹黑卻能由此而來,這類無根據的臆測指控,在法治社會裡真是不可思議... 令人感到憂心的是,在沒有所謂本省外省人、大家都是台灣人的一天到來之前 (可想而知甚久,必有少數語言將犧牲,如漸無人講的客語---三芝鄉的“福佬客”形成, 正是一種自我文化消失、融入本土主流社會的過程---哪天會輪到“國語”也說不定), 還有多少次機會足供有心人士以“台語”高倡“台灣人就要投給台灣之子”的詭異論調? 這句話還是留待未來用未來的官方語來說吧→然屆時還有必要對全台的新台灣人說嗎? 如果我們能擺脫祖先們那種畏懼疑慮他者的不良遺傳<此即台灣人的悲哀所致>, 彰顯愛人如親的耿直可愛基因,台灣相信會更和諧;即使大不易,行之當處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35.182
crazybaby:推一下 是好文 :) 推140.112.220.193 03/29
IAmInHeaven:好文 推218.171.109.230 03/29
Karling:嗯嗯^^ 推 163.18.36.111 03/29
Wilkie:不過內地人到香港以後,廣東話都超溜的 推 61.228.38.173 03/29
Leika:入境隨俗沒什麼不好,我們不也希望 61.230.134.161 08/25
Leika:兼容並蓄嗎~同化政策應是上個世紀的舊思維 61.230.134.161 08/25
Leika:如何發展台灣的多元文化,比抹黑他者重要~ 61.230.134.161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