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19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是全世界秩序大 重整的年代,留學海外的陳文成博士在呼吸 了西方國家民主自由的空氣,並深切感受台 灣政治與學術氛圍之苦悶與封閉後,亟思歸 國以貢獻所知所學。但一如林義雄滅門血案 ,陳文成的理想殞滅在無情的白色恐怖漩渦 ;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他的死成了眾人皆 知其由卻破不了的命案。今年六月底,陳文 成博士殉難即滿二十週年,也正是追查凶案 的法律最高期限二十年屆滿之際,本報「台 灣歷史之窗」特別邀請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 會總幹事胡慧玲執筆,述說這位英年早逝的 民主烈士之生平,及其殉難所引起的國際視 聽帶給台灣政治的影響。 出身貧寒,個性豪爽的優等生 陳文成,1950年出生於台北縣林口鄉,出身 貧寒,但一路就讀建中、台大數學系和數學 研究所,嗜讀書,好運動,個性爽朗熱情、 體魄結實,綽號「大牌」,是台大校園令人 印象深刻的一號人物。畢業後,陳文成與學 妹陳素貞結婚,1975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研 究所,表現優異,1978年獲博士學位,同年 並獲聘任教於卡內基美隆大學。在美國求學 、任教期間,陳文成關心台灣政治發展,並 研究政治理論,積極參加同鄉會、人權會, 推動民主基金會,在財力上支援島內的《美 麗島雜誌》。陳文成個性大剌剌、坦盪盪, 當時寄回台灣給美麗島雜誌的捐款支票,光 明正大地寫了自己的姓名,也埋下日後殉難 之因。 大變動的時代,一個赴美留學生的心願 19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是全世界秩序大 重整的年代。從西方的反戰運動,到中國的 文化大革命,舊價值被質疑,舊威權被推翻 ,舊文化被顛覆,每天、每個角落都有驚天 動地的變革。唯獨台灣活在國民黨反共復國 的神話統治下--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沈默 之島--完全不受變動世界的影響。 70年代中期之後,《台灣政論》創刊、鄉土 文學論戰開始、中壢事件爆發,甚至以後的 《美麗島雜誌》的準組黨運動,幾年之間在 全台灣鼓起一波波的浪潮,使整個文化、政 治、社會從僵硬走向鬆動,從停滯邁向新生 。 就在這個台灣新生的關鍵時期,正值青壯年 的陳文成和許許多多赴美深造的台灣子弟一 樣,接受西方文化衝擊並經歷深刻的自我反 省之後,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和命運感到 更了解,更關心,更努力。 1981年5月20日,任教於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陳 文成博士去國六年之後,帶著妻子和剛滿一 歲的兒子返台探親,兼做學術演講,並遍遊 他思念六年的故鄉風光,他說:「只有台灣 的山才是山,只有台灣的水才是水。」他告 訴姐姐陳寶月,他計劃儘快回台灣,奉獻所 學。 國民黨帶走一個活人,還家屬一具屍體 六月底,回美國工作的日期已到,出境証卻 下不來。7月2日上午,三名警總人員持約談 傳票,從家裡帶走了陳文成。從此,陳文成 的父母、妻兒、兄弟和朋友再也沒有見過活 著的陳文成。 陳文成被警總帶走之後竟日未歸,家人發狂 般找尋,二日晚上還打電話到警總問平安, 警總的人還說:「晚上八點多,就送他回美 國了。幹嘛回來,笨蛋。」三日下午,古亭 分局員警通知陳氏家屬,說陳文成車禍身亡 ,叫家人去認屍。實則是7月3日清晨,陳文 成已被發現橫屍台灣大學校園。享年三十一 歲。 青年學者陳文成枉死引起軒然大波,警總每 天發佈不實言論,忽而說早就送陳文成回家 ,忽而指使假証人說陳文成流連在外不歸, 忽而說陳文成畏罪自殺。多年後,警備總司 令汪敬煦在其回憶錄說「陳文成是情殺,」 完全忘了自己的罪行:帶走一個活人,還家 屬一具屍體。 國際間的迴響 陳氏家屬自此活在傷痛和恐懼之下。八月, 陳素貞攜子返美,迎接她的是卡內基美隆大 學校長塞爾特的義助和台灣鄉親的慰藉。賽 爾特校長特派該校統計系系主任狄格魯和法 醫魏契來台驗屍,返美後舉行記者會,証實 「陳文成死於他殺」。賽爾特校長多年鍥而 不捨地寫信給蔣經國,要求「還我陳文成博 士,」並主動提供日後陳翰傑就讀該校的獎 學金。美國國會為此舉行聽証會,陳文成命 案上了頭條新聞。 陳文成的殉難使國際社會正式目睹了國民黨 的胡作非為,使美國政府以果決做法處理校 園特務的告密習性,也使台灣人民爭取民主 的苦難面貌鮮明地呈現於世人眼前。 陳文成是一個優秀台灣子弟的典型,他沒想 要當英雄,當烈士,入忠烈祠。他的慘死是 台灣白色恐怖末期一個醒目的血腥記號。陳 文成事件直接、間接地影響台灣的國際形象 ,使國民黨的殺戮稍加收斂,無辜犧牲者的 數字因之減少。 「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正名為「陳文成博 士紀念基金會」 事件過後,海內外台灣人踴躍捐輸成立紀念 基金會。當時教育部以「命案未破」為由, 不准基金會有「陳文成」三個字出現,彷彿 破案不是政府的義務,而是家屬的責任。基 金會不得不以「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為名 ,以推展台灣文化為宗旨,十餘年舉辦二二 八學術研討會、音樂會、歷史影像展、人權 電影展等各個面向的文化活動,紀念以行動 和身軀為台灣奉獻的故人。直至2000年七月 ,新政府成立之後,經幾番努力,終得以「 正名」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此事距命 案發生己經十九年了。 基本資料 一九五0年,一月三十日出生於台北縣林口鄉三塊厝。 一九五六年,進入林口國民小學就讀一年級。 一九六0年,轉學至台北市太平國民小學。 一九六二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第一志願大同初中。 一九六五年,考上建國中學。 一九六八年,原本考醫學院,體檢時發現色盲,改行唸數學,大學聯考以總分五00分 第二名成績考上台大數學系。 一九七二年,大學畢業,至林口服兵役,考上教官。 一九七四年,服完兵役後,考入台大數學研究所。 一九七五年,獲得密西根大學獎學金,赴美深造,進入密西根大學數學研究所攻讀碩士。 一九七六年,取得美國保險公司「精算師」的頭銜,擁有九級精算師的資格。 獲得碩士學位。與陳素貞女士結婚。 一九七八年,獲博士學位。到卡內基美崙大學統計系任助理教授。 一九八0年,長子陳翰傑出生。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日攜家眷回台省親。七月三日不幸逝世於台北,享年三十一歲。 一九八二年,一月七日安葬於中和春秋墓園。 生平事蹟 陳文成在初中階段,已培養出一套讀書思考的方法。走在馬路上,他時常停在路邊觀察樹 葉,然後分析它是網狀還是脈狀,再回家與課本印證。而數學則是以一張張的卡片寫下題 目的解法,又深入去思索它可否有另一種解法。這種追根究柢的求學態度,印證現實的思 考方式,種下了日後研究數學的契機。 臨考大學前,原來志願是醫學院,身體檢查時,發現患有色盲,不能報考醫學院。他改行 攻讀數學,時常向家人說:「數學是科學的根本」。大學聯考放榜,以總分五00分第二 名成績考上台灣大學數學系。 大學畢業後,到林口服兵役,而後考上教官,當教官的期間,獨自研究發明了「自動計價 器」,是以數學函數將物質與重量導出來。由於台灣沒有統一度量衡,因此不符實際的使 用,但這「自動計價器」在國內仍然擁有十年的專利權。 服完兵役後,考入台大數學研究所,攻讀半年後,他決定考托福赴英進修,美國密西根大 學願意提供獎學金給他,一九七五年陳文成遠赴美國,進入密西根大學數學研究所就讀。 。到美國一年,陳文成取得美國保險公司「精算師」的頭銜,擁有九級精算師的資格,接 著獲得碩士學位。 陳文成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第二年,他專心撰寫畢業論文,在美國的表現很好,受到學界 的讚譽和重視,他還努力的寫學術文章,希望能遇到欣賞他的,提拔他,看重他的人。自 密西根大學以第一名的榮譽獲頒博士學位後,陸續發表幾篇重要的文章,引起國際學術界 的重視,為同行多數學者所看好。 一九八一年刊登在應用機率雜誌(Journal of Applied)的論文(Limit Theorems for Gener alsize Distribution)深入討論古典罈模型(Urn Model),柏斯、愛因斯坦( Bose-Ein-Stein)罈模型以及波利亞(Polya)罈模型的漸近行為及其應用,對統計學的 理論進展,有相當的貢獻。 陳文成常常心繫故鄉的一草一木,思念故鄉的親人,使他決定返國,回來看他所熟悉的地 方,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日,他回來了,卻不幸於同年七月三日發生了「陳文成事件」, 英年早逝,長眠故土。 重要貢獻   其博士論文「Limit Theorems for Gener alsize Distribution」深入討論古典罈 模型(Urn Model),柏斯、愛因斯坦(Bose-Ein-Stein)罈模型以及波利亞(Polya)罈 模型的漸近行為及其應用,對統計學的理論進展,有相當的貢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95.3
monkeykey:人在做 天在看...真的...(靠我又哭了) 推 203.70.220.250 03/31
takorice:我真的....眼框紅了.... 推140.112.250.112 03/31
KooLi:嗚~好可憐喔~ 推 140.112.222.26 03/31
KooLi:國民黨過去的歷史,無論政績再好也不能抹滅 推 140.112.222.26 03/31
wenchii:可惜一個人才.......哎 推140.121.221.196 03/31
Janeline:推 我是他數學系的學弟 我挺扁 推 219.91.116.39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