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milefish (相信台灣堅持改革)》之銘言: : ※ 引述《abard (大笨貓)》之銘言: : : 你實在是搞不清楚狀況耶 : : 前功那能抵後錯? : : 況且,我們啥時走了幾十年的民主道路 : : 我看你到現在還活在專職的國民黨時代吧? : 不管怎樣,他當年的貢獻是不能否認的。 : 他比起台面上一堆嘴炮立委好太多了 : 沒有必要連"死老頭"這種話都罵出來吧。 : --- : 一點淺見 我也認同S兄 看過劉墉寫的一本書『生死愛恨一念間』 提到一位老將軍年輕時驍勇善戰立下汗馬功勞 退伍後回鄉受到村人尊敬,年輕人只要經過都會對老將軍行禮 某天在村裡一個精神病發作的人拿著刀亂殺人 到了老將軍面前時,老將軍竟然跪了下來求饒 從此村裡的年輕人開始鄙視他,再也不對他行禮 老將軍喃喃自語的說:『我只想再多活幾年...』 從書中可以看出人性 人老了,鬥志是會消沉的 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李前總統越老鬥志越高 一句死老頭...恐怕沉重了點 潛水+推文了那麼久 總覺得扁版的版友雖然相對藍軍的網友較為理性 但是還是有太多偏激的言論 一篇有建設性的文章,沒過幾分鐘就會被沒營養的罵人文章淹沒 (如某版友建議去清掃中正紀念堂,我覺得是非常棒的主意, 但馬上被淹沒了,乏人問津,後面接下來的文章全部都是一 些罵泛藍政客或暴民的"抒情文") 又如之前有版友貼新新聞社論 馬上就被一遍罵聲給淹沒了 甚至連爛雜誌的聲音都出現了 但以我前幾天在圖書館駐足觀看了許久 新新聞的立場很明顯的是偏中間 裡頭的王健壯專欄就很不客氣的拿美國尼克森總統和連戰來比較,暗諷連戰 新新聞是垃圾雜誌? 恐怕不是吧... 泛綠民眾要學會看不同的社論,才能使自己保持理性 以我自己來說,每天至少看三種社論 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 一味的看自由時報、新台灣雜誌等 而不去聽聽另外的聲音 那跟活在自己世界的凱達格蘭暴民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 以下轉貼 - 新新聞王健壯專欄 **********************************************   尼克森一生有兩大恨事,一是水門醜聞讓他不名譽辭職下台;另 一是甘迺迪偷走了一九六○年那場選舉。   六○年那場選舉,甘迺迪贏了二十二個州,尼克森贏了二十六個 州,其餘幾州的贏家是第三位候選人勃德。但在六千八百多萬張普選 票中,甘迺迪拿了三千四百二十二萬多票,祇比尼克森的三千四百一 十萬多票,多了十一萬五千多票而已,兩人得票率祇差○‧一七%( 比連戰與陳水扁○‧二二%的差距還小)。但尼克森卻致電甘迺迪承 認敗選,並拒絕驗票,他的理由是:「重新驗票會引起憲政危機」。   其實在投票前有關甘迺迪老爸花錢替他兒子到處買票的傳聞就不 斷,尤其在黑手黨大本營的芝加哥,買票作票的謠言更是無日無之。 尼克森事後曾調侃說:「在芝加哥的庫克郡,連墓碑也跑去投票。」   尼克森雖然一向被人嘲諷是「骯髒的狄克」,但他拒絕重驗選票 ,置國家利益於個人利益之上,卻讓人改口稱他為「高貴的狄克」。 但他的支持者卻不甘心眼睜睜看著甘迺迪偷走選舉勝利的果實,仍然 在十幾個州發動驗票訴訟。這些訴訟雖然不是以尼克森之名發動,但 「骯髒的狄克」卻躲在幕後暗中指揮他的支持者。   然而各州的驗票結果卻非常諷刺,尼克森的票在許多地方不增反 減,即使在庫克郡也是如此。由於各州法院與聯邦法院的驗票都未發 現作票的具體犯罪證據,即使計票偶有疏失,卻不足以改變選舉結果 。至於買票的傳聞雖然言之鑿鑿,但因缺乏證據,尼克森的支持者最 後祇能無奈地接受訴訟失敗的結果。   但四十多年來,有關甘迺迪是否偷走當年那場選舉的質疑卻始終 未曾間斷。美國著名的調查記者 Seymour Hersh在他去年出版的《 卡美樂的陰暗面》一書中還指出,根據他從FBI當年電話竊聽的資 料中得知,尼克森在芝加哥的票確實是被人「做掉的」,而且FBI 局長胡佛也確信尼克森才是贏家。但胡佛循行政程序把FBI這項調 查資料呈送給當司法部長的甘迺迪老弟羅伯後,羅伯卻把這份資料「 埋葬」了。真相因此至今仍是一團迷霧。   尼克森雖然至死仍然相信「小甘偷走了那場選舉」,但在他晚年 時他的女秘書Monica Crowley曾問他:「你現在還確信如果當年你發 動重新驗票會引發國家動亂嗎?」尼克森仍然毫不遲疑回答:「Yes! 」   包括六○年那場選舉在內,美國歷史上共出現過四次「被偷走的 選舉」的憲政爭議,一八二四年傑克遜與亞當斯以及一八七六年海斯 與狄爾登的選舉爭議,最後由眾議院做出政治裁決。二○○○年高爾 與小布希的選舉,則由最高法院當終局裁判。但不管最後的裁判是誰 ,敗選的四個人都曾呼籲他們的支持者要冷靜理性等待憲政程序的裁 決,沒有人鼓動群眾或訴諸群眾;狄爾登的支持者雖曾揚言要以武力 奪回「被偷走的政權」,卻被狄爾登嚴詞拒絕。如果這四個人不依憲 政程序而尋求翻案,美國歷史可能早就改寫了不知幾次。   連戰是政治學博士,美國這四件「被偷走的選舉」,他理應知之 甚詳,在四個敗選者當中不管他以誰為榜樣,都會找到何去何從的指 導原則。但他如果想從菲律賓或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歷史中去尋找範 例,那也未免太低估了他自己,也低估了台灣民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233.211
SirOcean:好文.....推.... 推 134.208.32.156 04/09
smilefish:推這篇! 推 210.68.102.232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