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僅是個人觀點,也請大家指正 日本統治臺灣主要分為三個時期 一、敕令時期 本時期是標準的日本軍國主義統治時期 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第二任總督桂太郎、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 都是軍隊高階將領,他們所負責的任務便是掃平臺灣的反對勢力 因為初期領台遭遇許多的抵抗,甚至還有宜蘭簡大獅、雲林柯鐵虎、打狗(高雄)林少貓 這些讓日本頭痛的地方有勢力反日人物 初期日本統治臺灣非常花錢, 甚至一度在日本上議院還在討論是否以一億日圓出賣臺灣給法國, 但是這一切都在兒玉總督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出現,做出劃時代的改變 後藤到臺灣發現臺灣和他們讀書所研究的中國不太一樣 就民族而言 臺灣便有高砂族(原住民)、平埔族、漢人(閩南、客家、中國內地各省) 就風俗而言 臺灣社會是仍有母系傳統,和中國一貫的父系社會(請參瓊瑤小說裡頭蠻橫的父親)不同 (後來國民黨來台便將這歸類為移民社會所有的現象, 但是近年以推論這事因為和平埔族通婚之結果,因為平埔族是母系社會, 女性才有財產地位,因此臺灣俗諺稱: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就環境而言 台灣是屬於高山、丘陵 主體, 因為太多樣,所以不說了(詳臺灣舊慣調查) 所以後藤決定要改造臺灣 第一部,就是先從臺灣的原貌調查,所以有前述的臺灣舊慣調查, 也才有我們認識的鳥居龍藏這些先生到臺灣來進行追查臺灣社會 高砂族的面貌也才漸漸揭開(清朝管制二百年,猶不知到底有多少臺灣原住民) 第二部,實施臺灣地區的衛生改善,臺灣從此進入文明社會 吃水之前要用明礬淨過、有洗頭的習慣、 (但是為了帝國利益,後藤不惜繼續讓臺灣人食用鴉片, 所以連橫先生才會寫出 雅片有益論 這樣的調調) 第三部,開發臺灣,既然調查臺灣,發現臺灣最大的資源就是高山, 於是乎、檜木類 一株株島下運往日本, 之後並測量土地(清朝時期為了劉銘傳測量土地發生施九緞事件,結果不了了之, 日本初步測量確認臺灣可收稅耕地有七十七萬公頃,約為清治時期之七倍) 引進日本種稻米(圓米)、製糖技術、樟腦 終於臺灣由虧轉盈 每年尚可提供日本約一千萬日圓(之後上有增加) 對了,所謂的敕令,是指日本議會第六三號法案,授予日本總督有立法權 因此日本總督在台灣可以決定臺灣社會需要什麼法律,需要如何管制就可以自行決定法律 因此才衍生之後的廢六三法運動 這當中,教育,尤其是國際觀漸漸進到臺灣,我們的第一代讀日文書知識份子出現 蔣渭水先生就是典範 之後的統治進入到一種新的型態 『內地延長主義』 因為臺灣的一些知識份子到日本去讀書,發現日本本國有憲法、有基本權利 於是乎一再要求臺灣應該『與內地一體』 加上日本和臺灣統治進入溫和的磨合期, 開始改派文人總督 這時臺灣各項工、商業也都開始發展,當時到過臺灣的中國人 包括孫文、陳儀都極為讚賞臺灣 (抱歉因為打字實在不快,所以有些東西就省略了) 但是這個時期,日本人並沒有開始壓制臺灣的社會活動 拜拜、看戲、各種情形依舊,教育也不強制要求全程日文上課 最後,臺灣和日本已經進入一種日本人覺得的親密期 就是日本人也慢慢覺得台灣是日本的一部份,也是一種日本人 (大東亞共榮圈的基礎理論就是在這裡,凡日本統治就是日本人,要一起繁榮 中日戰爭、東南亞戰爭、太平洋戰爭依序開打、 為了資源、日本開始緊縮臺灣的資源調配, 在這之前,也為了讓臺灣人成為真正的日本人,所以出現『皇民化運動』 可以說如果一佔領臺灣就開打太平洋戰爭,也不會有皇民化運動 因為一開始日本人對臺灣人的戒心非常的嚴重, 許多人在討論臺灣和日本的一種悠悠情懷,都可以忘記前述的二時期 單單說明皇民化運動, 這樣的說明,就好像告訴告訴別人台灣人是一種很賤的骨頭, 僅僅幾年的教育,就讓臺灣人心懷天皇 其實應該想一想臺灣和日本經過三十幾年的磨合,最後才出現皇民化運動 這三十幾年彼此慢慢去瞭解對方 更因為環境的顯著改善,所以才會有人對日治時期有極深的情感 最後說一件事,臺灣『皇民奉公會』的主導人就是辜顯榮先生, 但以辜家和日本的親密關係,辜家也沒有改姓、奉拜天照大神 而臺灣社會更是改姓最少的日本統治區,同時期,朝鮮半島逾十萬戶改姓 但臺灣只有數千戶,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是如果要用皇民畫運動醜畫臺灣,我萬萬不能同意 淺見供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52.76
hengyen:請問可以推薦一些書籍或是網站嗎?想多了解 推 144.137.153.32 04/16
frank88:我也想知道..謝謝.. 推 220.138.249.34 04/16
ppmp:推薦:臺灣史論文集(上、下)(李筱峰編ꄠ 推 210.85.52.76 04/16
False:hsnu_820 推 219.68.97.136 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