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時報週刊 林全轉任財政部後,投下的最大的政策利多,就是對外國專業投資機構(QFII)限制 全面解除。這是台灣開放QFII制度12年餘,歷任財長都想做的事,最後在他以「沒有 開放,就沒有發展」的正面思考下而成行。這個舉動果真讓台股在去年成為有史以來 加碼台灣最多的一年,而且還讓國際指數公司如MSCI,考慮讓台灣進入已開發國家之 列。台灣股市表現從去年1月至今,排名是全球第二名。 林全說,開放外資也有另一項用意,就是發展台灣服務業,畢竟科技業能帶來的就業 機會有限,而且過去我們的服務業在國際競爭上較弱勢。台灣的金融服務業要能與香 港、東京、新加坡一較長短,就得國際化,首先就是取消QFII限制。如果怕QFII大舉 進出炒爛台股與台匯,就要建立一套防制機制,如擴大債券市場規模,增加期貨市場 商品,並強化監理制度,好讓股市匯市增加廣度與深度而非淺碟,市場波動的安定度 自然升高。 「只要我們改得愈多,股市就會愈好。」因為「資本市場國際化必須持續推動,否則 外資很容易失望。」所以林全根本不擔心外資占台股持股比例愈來愈高,會讓股匯市 波動更劇烈:「我們惟一能做的,就是讓市場穩定、讓外資對你有信心,但這對政府 來說是個高難度的挑戰,所以對證市的管理要非常專業,愈專業、愈國際化,外資對 你更有信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5.16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