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時報週刊 談到這幾年財政惡化、政府大量舉債的行為,常被批為「債留子孫」,林全卻不盡認 同。他認為要看是否以「國家理財」,而非「個人理財」的觀點出發。 林全承認,台灣財政赤字當然嚴重,尤其過去政府主要收入是來自於公權力收入,即 國營事業收入,不必依賴稅收,導致政府稅收占總收入的比重偏低,只有六十%上下 ,而歐美則高達九十%。而這幾年經濟自由化,政府逐步釋出資源之後,國營事業因 競爭者加入而使收入下降,讓政府收入跟著減少,接著只好賣政府持股。 如今,政府已經沒有多少股票可賣了,因此更讓公債未償債餘額節節高升。民國七十 九年時,中央政府收入還有二百餘億元,當時各級政府發行、公債未償餘額僅六千億 元;八十九年則跳升到二兆六千億元,預估今年全年會到三兆六千億元。 林全預估,這種數字還會愈來愈高,主要是過去四年增加的一兆元中,有五千億元是 債務利息,如果不去管它,利滾利的債務利息問題還愈嚴重。但是未來為了公債還本 付息,雖然還是得徵稅才能還錢,但不見得出現「債留子孫」的情況,因為對永續的 政府來說,在這個世代的舉債,是這個世代的事,下個世代要課稅還款,也是下個世 代的問題,而且舉債用途是用在刀口上,子孫輩的經濟會更好。 林全強調,課稅是必要之惡,政府為了還債而拚命課稅,會造成工作意願、消費意願 的低落……,懲罰所有的經濟活動。所以某個時間點政府大量舉債,到了某個時間點 大量課稅還債,這才是傷害,顯示政府理財不穩,並對經濟穩定產生扭曲效果,造成 下一代的負擔。 不過林全的「諍友」、政大財政系教授曾巨威認為,林全的解釋固無不對,但「債留 子孫」的真正用意,是在突顯財政惡化、舉債氾濫的事實。他並不同意不會造成世代 負擔的問題,原因是政府仍無法對所有人做到全然的租稅公平,有錢者就是有辦法逃 稅,這麼龐大的債權,最後還是會落在最不易逃漏稅的薪資所得者身上,貧富差距仍 將擴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5.16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