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老師的教學的觀點,能力分班後,的確是比較好教學的 學生程度一致,老師準備的教材設計與教學評量都比較容易施行 以關心孩子的教育家長的觀點,通常在'我的孩子怎麼會輸人'的觀念下 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會處於所謂的後段班,通常這種家長會因為面子 逼孩子在學業努力競爭 以不太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觀點,可能是覺得讀書沒什麼的家長, 會縱容孩子,這種孩子對課業也是漠不關心的 以自主性高的孩子的觀點,會自己找出興趣點,如果讀書正好是興趣,那麼在 能力分班的這種孩子會很適應,如果讀書不是興趣,那麼他會很痛苦 自主性平平的孩子,可能需要探索,能力分班可能好壞參半,發現自己 不是讀書的料,那這種孩子內心會掙扎的 自我放棄的孩子,如果處於能力分班,只會變壞群聚,常態編班就是騷擾同學 困擾老師 帶壞自主性平平的同學 如果採能力分班那就必須 每種分段的班級的老師都要很有熱誠 越後段的老師 要越有熱誠 越有辦法,有可能嗎??? 很難 你對一群自我放棄的孩子能有什麼辦法呢 如果採常態分班 台灣的教育 仍是偏重主科的 其他術科是可有可無的旁襯 能力高的孩子學不到東西 能力不好的孩子無法肯定自我的價值 這時每個班級的老師都要很強 要照顧每一種類型的學生 我不相信 依照老師也是人 他會選擇讓自己最有教學成就的學生來努力 能力不好的 = = 還是被放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185.219
startrun:第一句我認為是「以教學的觀點」(不好意思 推 61.230.107.31 04/27
startrun:未必所有老師都這麼想:P我遇過好老師頗多긠 推 61.230.107.31 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