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恕刪 轉錄一下美麗島雜誌的文章 讓大家更正一下之前所學的歷史 台灣人有衛生,不識字?! ──與林洋港先生談台灣教育史上最起碼的常識 林主席的談話 台灣省主席林洋港先生今年五月十六日說: 「台灣曾受日本帝國主義五十年的殖民統治,住在台灣的中國人在教育機會上備受 歧視,除醫科以外,中國人沒有其他受教育的機會,尤其文法各科更非中國人所能 就讀,因此在光復後的教育及生活水準,較大陸落後甚多,反觀民國三十八年政治 遷台時,從大陸來台的三百萬居民,幾乎囊括了全國人才之菁英,因此這三百萬軍 民來台後在政、經、社會各方面的卓越表現難免使人敏感到所謂『省籍歧視』的問 題。」 所謂「住在台灣的中國人」 日本帝國主義者竊據台灣五十年,當時住在台灣的中國人有兩種:一種是受日本殖 民統治的台灣同胞,一種是居留在台灣的中國籍民──「華僑」。 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中國籍民容祺年、楊懷瑾、林步雲、陳焯如等發起在 台北創設「清國會館」,但獲准時名稱改為「在台華民會館」。民國二十年四月六 日在台北正式成立「中國領事館」,先後由林紹南、鄭延禧、郭彝民擔任總領事。 七七中日戰爭之後,僅當月就有一萬餘名華僑撤離台灣回大陸。民國二十八年十一 月,日帝脅迫在台華僑三十三個團體在台北召開所謂的「新中央政府成立促進大會 」,即促進汪偽政權之成立。民國三十年二月,汪偽政權外交部,派張國威為駐台 北總領事,民國三十二年二月由馬延亮接任。據台灣總督府所發表的戶口調查及國 勢調查報告,留台的華僑人數如下: 明治卅八年(一九○五)   八、九七三人 大正 四年(一九一五)  一八、五二五人 大正 九年(一九二○)  二三、四六七人 昭和 五年(一九三○)  四九、四五六人 昭和 十年(一九三五)  五七、二一八人 不知道林洋港主席所說的「住在台灣的中國人」,是指那一種?若是指當時住台華僑 ,他們就學、考試都有加分優待,比台灣人佔便宜;至於有沒有限制他們受高等教育 ,因無資料可查,不敢隨便亂講。若是指當時的台灣人,那是不太正確的。 東京地區的台灣籍大專畢業生(民國十二年──十七年) 日帝在台灣的殖民統治,對台灣人差別待遇豈僅教育一項?「教育機會上備受歧視」 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誰叫你生在被割讓的土地上?三聲無奈,幸賴台灣先輩有的以理 爭,有的以力爭。但林洋港主席說「(台灣在日據時期)除醫科以外,中國人沒有 其他受教育的機會,尤其是文法各科更非中國人所能就讀。」只要看看表一,就知 道林主席「稱彩講講咧」!表一 東京地區台灣籍大專畢業生名單日本大學齒科 日 本大學 東京商科大學(今一橋大學) 慶應大學 明治大學 早稻田大學 東京帝國 大學(今東京大學)    年學校    度及畢業生 王江漢、林老英 楊連春 、蘇日省、林垂珠、吳清水、陳增福、陳滿盈、林濟川、林石樹、林庚甲、黃竹旺 、蕭貴川 呂盤石、黃呈聰、王敏川、黃朝琴 林熊光、林履信、林崇智 民國十二 年(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 劉茂雲 陳光明、林朝槐 蔡垂垣、莊垂勝、李仙子、 陳福全、洪榮春、何炎周、謝賜福、丁瑞彬、洪繼章、陳添印 彭木發、劉鳳歧、 黃 周、林萬金、吳火爐、王金海、林仲輝、蔡添丁、吳蘅秋 民國十三年(大正 十三年)一九二四 蕭啟檀、張啟鰲、莊媽河、鄭傳德 吳三連、黃逢平、宋火生、 張湧澤、林煥清 李廷桂、葉鴻麟、陳啟琛 翁瑞淡、陳啟清、鄭新月、張朝 、 鄭昌英 劉國文、徐先燡、張水泉、陳瑞圖 林攀龍 民國十四年(大正十四年)一 九二五楊介堂、黃招養 陳其威 林猶龍、林石從 呂靈石、郭國基、顏春芳、黃 深煥、張顏察、杜錫圭 呂世明、林呈旺、溫成龍、郭 發、蔡美楚 呂阿墉 民國 十五年(大正十五年)一九二六 廖貴茂、楊克培、楊傳福、林加德 黃及時、蔡 珍曜、林清木 張聘三、吳 恭、黃添祿、李維騶 張明色、王德祿、翁廷鳳、林 朝廷、楊水河 吳丕松、徐先烈、潘家和、許茂元、駱清標 民國十六年(昭和二 年)一九二七賴聰獻、吳耀鳴、余 樹、陳乞、 游 柏、陳作忠、楊基先 賴 玉進、周耀星、劉紹棠、黃惟 、王熙宗 吳春霖 林慶旺、李 寄、黃 棟、陳 振順、林湯盤、顏春和、蕭資琛 陳振純、吳鏡澄、鄭 續、林澄藻、張棟南、 林以士、李金鐘、邱潤洪、徐先燾、陳東榮、林偉豪 高天成(醫)、陳茂源、 洪耀勳、朱昭陽 民國十七年(昭和三年)一九二八 10 12 16 12 44 38 9 合    計日本醫專(今日本醫科大學) 東京音樂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館) 東京 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 東京高等師範(今教育大學) 青山學院 專修科大學 東京高等工業(今東京工業大學) 東京農業大學 駒澤大學 法政大 學 中央大學 蔡敦曜、林伯殳 吳 場、王祖檀、王祖熹、陳天錫、周德仁 李金 德 翁鐘五、簡仁南、陳新彬、林文質、施江南、莊遵規、陳水潭 李襄輔(李金土 ) 謝春木、徐向榮 林建文、謝鯉魚 李朝宗、林炯東、莊媽江、張溫流、張洪南、 林長庚、黃國棟、林朝乾、黃文翰、楊金虎、蔡星穀、楊燧人、 陳氏招治 王白淵 劉燦波 孫成吉 劉梓燦、劉主安 張秋海、陳澄波、顏水龍、廖繼春 吳石山 吳昌盛 林俊生、林慶揚、楊炳添 許伯英 陳天階、陳金龍、陳清桔、陳后生、陳春印、 謝 前 吳鑑湖、林榮貴、林龍坡、陳寬培、劉傳明 游禮明 曾景來 陳朝景 王清佐 、廖朝勳、林 爐、蘇惟梁、林連宗、劉羅生、邱 韻、吳鴻爐、蕭坤裕、葉昌浩 、鄭守忠、陳萬興、李茂松、陳萬水 黃貴水、羅萬成、陳文仕、魏 庚 2 5 3 2 4 11 1 1 2 22 日本齒科醫專(今日本齒科大學) 東京女子醫專 (今東京女子醫科大學) 東京醫專(今東京醫科大學) 日本醫專(今日本醫科大學)     年學校    度及畢業生 陳天一 民國十二年(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 吳丁福 民國 十三年(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吳順位 黃瑞傳、施順綻 民國十四年(大正十四年)一 九二五 張炎武、楊克明、王百焜、孫德芳、陳純仁、侯金成、陳 章、賴尚和、劉清 井、鄭 榮、葉植庭、李君曜、詹霖仁、曾盈進、陳英方、林阿羅、廖春洋、劉傳來、 顧 合、李 慶、陳 強、方瑞璧、阮朝堪、郭炳均、李浚川、王綸魁、周陳明、盧大 松、丁瑞魚 民國十五年(大正十五年)一九二六洪 榮、鄭錫宏 謝氏 治、柯氏明點 倪 虎、王清在、游圭祥、陳茂堤、陳朔菁、陳瑞南、陳南山、陳江山、陳安禧、張 沼池、張 旺、張 同、郭東周、傅元 、徐 榮、范增檀、范增辛、黃演烺、柯永昌 、葛金灼、王天星、劉興基、林天定、林繼明、林澄 、賴其祿、廖火木、李連頂、曾 人楷、鄭德和、葉仲琨、楊 本 民國十六年(昭和二年)一九二七 顏氏寶 林水源、許 滄明、黃樹奎、陳西庚、林嘉普、郭金水、周桃源、楊老居、張 岳、廖 仍、邱欽材、 劉德一、陳麗川、洪大中、廖貴登、李烏棕、楊 銶 民國十七年(昭和三年)一九二八 3 3 55 53 合   計歷年畢業總人數、醫科人數、及其所佔比率 女子齒科醫專 慈惠 醫科大學 東京藥專(今東京藥科大學) 東京齒科醫專(今東京齒科醫科大學) 24,1,4.16% 132,9,28.12% 陳 金、葉 卻 張秋淋 41,14,34.14% 陳 簡金鐘、陳錫玲、 陳漢周 67,46,68.65% 張 善 74,34,45.94% 史 樹 85,33,38.82% 蔣江水、湯長森、洪 永 楊金爐 張深裕、蘇茂欽 322,140,43.47% 2 3 2 8 表一所列的名單,只是民國十二年至民國十七年這六年間,台灣留學生在東京地區大 專學校的畢業生而已。不包括同時期在日本其他地區的大專畢業生,如京都帝大的李 讚生、鄭大明先生等人;不包括這時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畢業的陳炘先生 ,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經濟學碩士的李昆玉先生等人,不包括在廣州中山大學畢業的 蘇水秀先生,上海光華大學畢業後赴美國、在紐約大學取得商學碩士的陳炳煌先生 ;更不包括民國十二年之前、十七年之後,台灣留學生在日本、中國、美國、英國 、法國……世界各地的大專畢業生。 讀醫的固然多,讀文、法科的也不少 台灣先輩第一位博士杜聰明先生,他拿的是醫學博士沒有錯,過了二年的民國十三年 ,留學德國的王受祿先生拿的也是醫學博士;但是,畢業於東京帝大的台灣第一位文 學士林茂生先生,在民國十八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他是台灣第一位哲 學博士;畢業於明治大學的葉清耀先生,於民國十一年成了台灣第一位法學博士。連 博士都拿到了,怎麼可以說「(台灣在日據時期)文法各科更非中國人所能就讀」呢? 如果碩士、博士都不提,真的如林主席所說的「(台灣在日據時期)文法各科更非中 國人所能就讀。」,那麼,請問林主席,台灣光復前,為什麼會有蔡式穀、沈榮、歐 清石等三十多位台灣人律師呢?他們都是唸法律,且在日本統治者歧視下,堂堂高等 考試司法科及第的!甚至還有幾位像陳茂源先生的「判事」(法官)呢! 如果有人認為遠離台灣到異國他鄉,台灣總督府管不著,所以才有可能唸文法各科, 就請看看表二。日本在台灣實施的是愚民政策,當然不希望台灣人讀文、法各科。 所以,日據竊據台灣的第五年(一八九九)最先創辦的高等教育機構是「台灣總督府 醫學校」,到民國七年加設熱帶醫學專攻科及研究科,同年改醫學校為「總督府醫學 專門學校」,民國十一年改稱「台北醫學專門學校」。台灣最前輩的醫師,大多是這 個學校畢業的。一直遲至民國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才創設台北帝國大學(即今國立台 灣大學),分設文政、理農二部,同年四月三日開學,五月五日正式上課。民國二十 五年四月一日增設醫學部,而廢去台北醫專。民國三十一年將理農部分為理學部和農 學部。民國三十二年增設工學部。從表二可以看出,當時台灣人能進台北帝大的真的 不多,但絕不是如林主席黑白講的「(台灣在日據時期)尤其是文法各科更非中國人 所能就讀」。 君自南投來,應知南投事 林主席的故鄉南投縣出了不少人才,唸書的人也很多,學醫的不算,還是相當可觀的 。如日本明治大學畢業、赴美國賓州大學獲政治學碩士的羅萬   先生,唸了東京 青山學院後到廣州唸中山大學的張深切先生,到東京中央大學唸經濟的許秋先生、張 信奎先生,唸法律的章炳輝先生,到明治大學唸法律的羅永池先生、唸政治經濟的施 丹梯先生,到法政大學唸政治的陳景煌先生,還有東京帝大的洪耀勳先生、旱稻田大 學的李國禎先生、慶應大學的林朝槐先生……等等先輩。 表二★ 給林主席的勸告 台北田朝明先生在「八十年代」雜誌投書,奉勸林主席今後多讀歷史。我覺得林主席 會講出像「(台灣在日據時期)除醫科以外,中國人沒有其他受教育的機會」這種話 ,不一定要讀歷史才知道他說錯話,這根本是最起碼的常識嘛!即使有人偷懶不肯請 教家鄉父老,睜開眼睛看一看、洗清耳朵聽一聽,也該知道林主席講「白賊」。否則 ,黃朝琴先生、李萬居先生、吳三連先生、陳啟川先生……豈不是忽然間都變成學醫 的了? 本人絕不是贊成「受了高等教育就成菁英、菁英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文憑有用論者 ,否則王雲五先生還能當家境清寒、苦學自修者的模範嗎?也不是在這裡炫耀台灣先 輩有多少人受過高等教育、有多少位碩士、博士,只是聽了林洋港主席的高論,人老 心不老、童心未泯,一時手癢,想戳破伊的雞管(管唸作歸),如此而已。 請林洋港主席以後別再說「(台灣在日據時期)除醫科以外,中國人沒有其他受教育 的機會」這種話,免得讓人家以為台灣人有衛生,但是不識字。 註:抄襲資料來源: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珍藏的 1.台灣民報第一號、第二卷七號、第三卷十二號、第九十九號、第一五一號、第二○五號 ,台灣雜誌社發行,東方文化書局一九七三年影印本。 2.台灣人士鑑,台灣新民報社,昭和十二年(民國二十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3.台灣省通志稿卷首下大事記第一、二、三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四十年十二月。 4.台灣省通志稿卷三政事志外事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四十九年六月。 5.台灣省通志稿卷五教育志教育設施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年六月。                                     讓我們來打破各種神話... 愛國論 有生民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215.24
Ariuse:推 推 203.70.162.138 04/28
dCERVANTES:讚 推140.120.224.164 04/28
MOTCT:推推 推 61.216.12.227 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