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eparin (海博)》之銘言: : 我覺得無論教改怎麼改,部份老師、大部分家長都還需要再教育。 : 怎麼說呢?我贊成『能力』分班,可是這個『能力』並不是代表 : 學科成績的能力。 : 『能力』分班,包含學習能力、興趣特長,並且仍以成績作為評 : 量(因為如果不以成績作為評量,仍然無法推廣多元教育)。例 : 如國中時候,小孩如果對機械有興趣,培養其汽修能力,並予以 : 評鑑,輔佐以文史哲人文輔導,其餘部份,便可將分數比例降低 : 。換句話說便是從小就從專才培養起。 : 很多老師在升學主義的迷思中,不斷的壓迫學生往成績好的路上 : 前進,而成績好=品行好=一切都好的觀念也常常在家長的理念 : 中存在。 看到你這篇 讓我想到一個好玩的idea 提出來大家看看 就是每個國中可以將班級初略分為 畫畫 音樂 工藝 電腦 舞蹈 大概這五種或更多更少種有特色的班級 然後一班國中生學的國英數理化社會科還是學 只是內容大概只佔2/3 剩下1/3的時間 例如禮拜四禮拜五兩天 這兩天同學們可以到自己喜歡的班級去上課 有點像是選修的感覺 而學習是以一個學期為單位 而學期末大家必須有點成品展示出來 讓學不同選修的人有交流觀摩的機會 因為我覺得中小學生其實是很有創意的 讓他們在這個時候便開始摸索自己的興趣 然後在升高中高職時一定可以比較平衡唯有讀書高的想法 那一般國中課程內容也盡量不必太艱深 夠用就好 誰現在上班有在做因式分解解二次方程式的阿? 誰還記得蜀僧之去南海詳細內容? 那至於資優班啟智班我想要設立也是可以 但可能就一班就夠了吧 以機率分布來說哪來那麼多天才? 大部分的天才都是透過一些訓練引誘潛能而出來的 而資優班的學生雖然沒有才藝課 期末就可以做些小科展之類的東西 然後透過交流 跟學工藝學電腦的人做知識的交流 這不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分工嗎? 有人喜歡動手 有人喜歡思考 沒有誰尊誰卑的問題 更何況每個人都至少還有2/3的時間學習知識 而當然高中的內容就要稍微修改 還有高中聯考 可能就80%是國中所學 20%可以稍微變化有難度 但一定是要教過範圍內的 真正想考高中的一定可以捕的回來 不想考的也不用念那麼多 而高職當然也可以像這樣分科 期望在高職畢業後便可以進入職場 那老師的問題怎麼辦? 我想這是positive feedback吧~ 有多一點的老師是從這樣的體系下出來 高職畢業通過一定資格檢定 便可以到各國中甄試藝能科老師 然後這樣下去 而不當老師的也可以帶動整個國家的文化發展與保存 每個人都學有專長 適得其所 碩士畢業找清潔夫工作的例子就會少一點 我不是學教育的 這個想法一定有很多的漏洞和缺失 但大精神是這樣 實際也許不可行 還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0.59
walkgirl:實行上有一定的困難 台灣的教改路還很長 推 218.163.56.234 04/29
startrun:一般人有這樣的心態很直的鼓勵了^__^ 推 61.230.106.132 04/29
brigand:我現在會用到二次方成的因式分解耶 推 130.18.201.232 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