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idepose (相信台灣堅持改革)》之銘言: : 這是我們老師跟我們說的(九年一貫的數學科召集人之一) : 他說 建構式實施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有鑒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減弱 : 所以使用建構式讓學生學習獨立解題思考 : 我們以前算數學會想問為什麼要這樣算 老師都一句話 就是這樣算 不要多問 : 現在的小朋友比較幸福 老師會分析 整數乘以小數的概念 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 建構式雖然很笨 但是也有好的地方 以台灣小朋友的思考模式來說 : 這種方法有助於學生的思考能力 但是相對的 減低了學生計算的能力 : 所以 這種方法的實驗代價真的很高 反正就是有一好沒兩好啦 : 此外 建構式數學的教學有賴於老師的引導 : 遺憾的是 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可以把建構式數學教的好的 : 所以建構式數學教學的失敗 有很大一部分在這個原因 : 我現在因為上課的關係 常常分析課本的內容(很累的功課) : 以現在國小最常使用的兩家課本 康軒 南一 : 這兩個版本的想法就差蠻多的 康軒重在計算 南一重在理解 : 所以康軒比南一好教 但是就學生的立場來說 南一比較好 : 為什麼 沒有辦法把計算與理解融合在一起呢 其實對於這類教改的議題,個人也有頗深的體會… 要把這個注重功利的社會變得更願意靜心學習、願意思考理解, 單靠上對下的行政命令仍舊不夠,無論對師資對學生來說都嫌不足, 因為這是一種文化,一種智慧的推廣,需要大師的帶領和群眾的自我修行。 在高中學生時代就有類似的經驗,讓當時身為學生的我體會到教育的問題, 那時所遇到的老師總自恃名師,以在外補習和教學成績有效率自豪, 個人偏偏又是注重理解,不太熱衷於拼分數排名的學生… 數理化的老師沒有一個上課用課本的,每個人都拿自己編的參考書或講義在上, 資質不甚佳的我很悲慘的什麼都聽不懂,還以為是高中課程太難或自己太爛, 只有物理這科,因為個人從國中開始就有特別的喜愛偏好,所以專看課本。 當時上課看課本是物理老師所禁止的行為,他規定每個人都要抄講義內容, 我這樣特立獨行的作為,雖有掩飾但時間一久仍無法隱藏,引起老師的不滿, 當眾質疑我為何上課看課本,卻不願意抄他的講義? 還好那時有據理力爭,說課本內容其實和講義差不多,我只看得懂簡單的, 也因為這樣,高中就物理成績比較能看,因為這是我較能理解的科目。 不過單是這樣還不夠,數學化學英文等科目仍是極其悲慘, 尤其是數學,每次考試大概只有10~30分是自己會寫的,其他都要靠同學!XD 其實自己也不是很用功,但上課總是完全聽不懂,也讓學習意願大為減低, 由於成績總是班上倒數前三名,是所謂的爐主,導師還曾希望我轉班, 後來總算是厚著臉皮留下來,因為都要高三了還得適應新環境實在累人。 那時同學也都說看我能不能混完三年不留級,矇上一間私立大學念就偷笑了! 直到高三上,發生一件事讓我有重新站起來的契機。 那時化學課因故讓一位代課老師來上了兩堂,那老師是用課本上的, 本來嘛,只是代個兩堂課實在沒什麼,但令人驚異的是,上課內容我居然聽得懂! 有了這次的經驗,我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是否能有學懂高中課程的可能性, 剩下的半年終於下定決心,買了舊課本和一些書籍,決定從頭開始念, 這才發覺高中課程竟是如此簡單,自己拿著課本好好念也是可以學會的。 結果聯考(那時還有)也考上全國前三志願的學校, 老師不敢相信,同學認定我作弊或關說@@ 感謝那位代課老師和感謝有那樣的機緣,但這一切其實是很簡單自然的, 但總有一些功利的因素,會逼使一個學生無法好好學習… 台灣的教育太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比較,卻忽略一個學子的自我成長過程, 建構教學便是一例,太多人不去瞭解學生從不會到會之間的過程,學了些什麼, 只有在考試贏了別人壓過別人才是一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200.105
realtwm:推~~ 我也是讀課本派的~~ 推 61.64.86.58 05/03
tenchai:只要有心 人人都可以上台大 ^^b 推 218.164.108.32 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