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讀到劉墉的這篇文章,裡頭舉了好多台灣逐漸澆熔而成的,基於尋根而起的精緻 文化,讓我想到今天因為朋友關係而捧場的一部電影:跳舞時代。 被拉去時,我是半開玩笑的對朋友說,我大概會打瞌睡吧。 紀錄片?通常就是感覺很厚重,很悶。要交代很多製作者的觀點和關切,往往對 我這已在社會上工作一段時間的人來講,太過沈重也太理想。但凹不過他苦口婆心, 不斷跟我叨念說:你說你要愛台灣,但是你連台灣過往累積了什麼?又對現在有何影 響?存有什麼值得驕傲?以及真正跟平民百姓有關的生活點滴之流傳,其實一派陌生 。那你要如何愛起?如果這樣,你不就跟那些愛講意識型態的人一樣了嗎? 我默然了。我有投票權以來,都是投綠軍的。但我也同樣是個台北小孩,有些東 西,以我的成長環境來講是相當模糊的。縱使在政客的說詞中,似乎支持綠軍的人, 都會對台灣的過往相當熟稔。但我想:我是個例外吧。面對這樣的質疑,我感到有點 羞愧,於是今天,先喝喝咖啡提神後,便前往總統戲院去看戲。 正如『紀錄片』這種片的類型,在台灣所會背負的悲劇般的命運—我們在電梯廳 看到不少人,本以為都是來看這部片的。後來才曉得它們是來看隔壁廳的國際動畫展 。經過一百分鐘後,我真的很慶幸我有來看這部片。也有點為它被迫歸類於紀錄片而 抱屈,因為這兩位導演很成功的讓我覺得這其實是部劇情片。隨故事推進,冷冷清清 的戲院裡,卻仍不時爆出笑聲。 我想:這是一部很不一樣的紀錄片,除了我剛剛提到他的表現方式外。其實它講 述的是一段被切割過的台灣歷史—一九一零年左右到四零年左右,而且是這段歷史裡 頭最不帶政治色彩的流行音樂演變。片子裡描述日據早期,台灣住民的休閒娛樂方式 的轉變,從南北管盛行,變成歌仔戲成為年輕人的最愛,然後七十八轉黑膠唱片的引 進,因為所能記錄的音樂時間有限,帶動長歌必須縮減為小曲,開始台灣有唱片公司 試圖將有關當代風情的男女戀曲填進歌仔戲曲調,嘗試當時的台語流行歌創作,栽培 偶像歌手,偶像歌手跟作詞家的若有似無之戀情,或是更妙的,當時也有一堆知識份 子跳出來譴責流行音樂傷風敗俗,會危害社會,以及台灣新民報報導一些光怪陸離的 男女戀情(並怪罪到流行音樂的濫觴)等等。這些事件,正如同我們在報端讀到的種 種對時下流行音樂文化的批評與探討。感覺真是異樣的熟悉,只不過這些故事是發生 在七十到九十年前,令我意外,沒想到當時台灣娛樂業跟報業的表現,還可稱上時髦 呢—跟現在不遑多讓。 片子放映中,我好幾次莫名的眼眶濕潤。我想,或許是因為我看到一些很實在的 ,而非政治符號般的台灣。而那些實實在在生活著的台灣住民,對當時流行音樂的喜 愛,和照片資料中展現出來的熱愛。讓我覺得台灣真的有很多回憶是值得我們珍藏、 保留,以及疼惜,而非老是說:我們應該向前看。因為沒有站穩自己所處的原鄉,又 要如何邁出去呢?(當然這話由我來說,是很心虛的)。片中有一位李坤城先生,家 中收藏的當代黑膠唱片之多,還有那些以現在來說是很特別的台語唱腔的流行歌,都 讓我這個六年級生,有親臨現場的感覺。而且除了流行音樂外,照訪談的郭芝苑老師 說,當時台灣的白領階級,可是酷愛古典樂;老百姓才是聽流行音樂跟歌仔戲唱片。 這讓我覺得台灣哪有什麼南北差異(南方朔文)呢?頂多是有階級意識差異吧。而有 錢買留聲機的店家,就在每個晚上放大家喜歡聽的段子,以用巨大的喇叭放送給左鄰 右舍聽,裡頭宜蘭林屋鐘錶行的老先生說:當時店外頭人滿滿,還有從台北跑到宜蘭 來聽歌仔戲唱片的人。誰說台灣人不喜歡音樂,不喜歡表演活動? 其實我最敬佩的是,片子裡講到中日戰爭時。並沒有像現在某些論述一樣,一定 要貼上一些標籤,譬如,我們當時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跟中國是敵國,或是把日本 統治的一切美化,用來強烈對照國民政府統治初期的問題等等,當然立場反過來就是 另一套說詞。兩位導演只是很誠實記錄當時的轉變:原來的台語男女情歌被日本政府 改編成效忠天皇的軍歌;不准台灣的唱片公司出版台語流行情歌,只能出愛國歌曲跟 軍歌,藉以洗腦;徵收台灣的銅鐵器,使當時的台灣人只得刻苦用竹子當唱針來聽唱 盤;還有當時有些台語流行歌,其實是『盜版』自中國的流行樂曲,因為戰時一些台 灣文人跟中國的文人其實是交流頻繁的。我想:這種誠懇是讓我們在觀影時,得以擺 脫那些『標準化』口水,而直視文化傳承、移動的本質吧! 不知不覺寫了這樣多。搞不好會被說貼錯版了,或是被質疑:這是電影廣告嗎? 但會想寫一大篇來推薦一個在台灣算冷門的電影(即便拿到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實 在是因為聽到今天導演回覆觀眾的問題時,提到從企畫這部片到上映,以及買斷這兩 個禮拜(五月七日到五月二十一日)的檔期,歷經三年她們已經負債近百萬。台灣不 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傻子呢?我聽它們提到經費短絀,不禁這樣想著。她們也坦承, 縱使賣到台灣紀錄片潛在市場的上限,三千五百張,也頂多是打平這些年的投資而已 。現在,她們也才總計售出一千多張,不禁令她們擔心起來。 不過導演和工作人員顯然最希望的不是打平她們的損失。因為回答問題時,不斷 提到希望大家帶六七十歲或以上的長輩一起來看,讓他們重新體驗那個逝去的跳舞時 代—因為片子下檔後,導演會不會有能力壓 DVD,我看都是個很大的疑問吧?雖然今 天少少的三十來位觀眾裡,好幾位都在詢問有沒有販售 DVD。 台灣的影業工作者,真是艱辛。 ================================分隔線==================================== 手頭上有DM,補充一些資料給有興趣的網友。 網址: http://www.vivatonal.com.tw ※ 引述《ilmf (負負得正)》之銘言: : 不知有無OP,與大家共享!(也許作者有些地方仍透露些許個人思想,請多包含) : ◎劉墉  (20040320) : 下午一點從北京上飛機,到台北已經深夜了。機場裡冷冷清清,行李完全不檢查,揮揮手 [cut] : 只有深深的感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32.30
walkgirl:哪裡有跳舞時代呢? 推 218.163.51.109 05/08
bangbamg:可惡 我不住在台北 推 61.58.21.205 05/08
chenCT:西門町的總統戲院 5/7-5/21 推 218.166.32.30 05/08
AnaSui:推 推 61.229.40.104 05/08
walkgirl:我剛好那時候要回台北 順便去看一下好了 推 218.163.51.109 05/08
hideheat:我們歷史老師放這部給我們看欸 XD 推 61.228.106.211 05/09
autosox:公視有播過喔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推 163.25.91.24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