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ettoday.com/2004/05/23/743-1633934.htm 在2008觀光客倍增計劃下,確實台灣觀光「硬」了起來。又是地景系列國際競圖、又 是故宮分院、又是道路景觀改善、又是溫泉區建設、又是觀光漁港、又是高山纜車.. ...。好了!硬夠了,那軟的呢? 在「觀光是台灣經濟的未來」理念下,政府積極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並將2008觀光客倍增計劃列為首要重點。為什麼時間會選在2008而不是2007或2009? 很簡單,這跟總統任期有關。 在這樣的政治考量下,於是,觀光客倍增計劃其實只是口號,重點是怎樣透過這些計劃 讓民眾看到政績。於是,行政院派出具有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建築博士學位,也曾擔任 淡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與研究所所長的政務委員林盛豐,請其大力主導觀光客倍增計劃 ,因為,建築硬體最能展現政績。 在林政委指導下,確實台灣觀光客倍增計劃也「硬」了起來。我們看到政府規劃了一系列 的旅遊線,包含北部海岸旅遊線、日月潭旅遊線、阿里山旅遊線、恆春半島旅遊線、花 東旅遊線、國家軍事遊樂園、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南部分院、全國自行車道系統、國家自 然步道系統....等等。以及為了推動這些旅遊線而施加的種種硬體建設如高山纜車。這 其中當然也有軟的,但是花在軟體的部分的,全部預算或許不及硬體的1/10,只是搭配 性質。 這個硬起來的理念,迅速擴及全台。 2004年4月,我到台東一個少有遊客前往的原住民部落採訪。鄉長說,趁著現在觀光相關 的預算申請容易,他要趕緊去申請經費,要在溪邊弄個露天溪水spa來推動觀光客倍增, 而為了避免spa設施被夏季高漲的溪水淹沒,他也打算作個堤防,並一再強調「是用生態 工法作的堤防」。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我掩不住憂心。這條毛蟹生態與各類水生動植物豐富的溪流, 一旦作出堤防、作出露天spa池,或許會帶來觀光客,但所有的美感與生態都將消失。 以觀光及生態工法為名來進行建設,卻可能會讓所有天然的生態與觀光資源消失無蹤, 這樣的觀光,又能維持多久? 類似以觀光為名的建設、以推動觀光客倍增的活動或計劃正在全台灣各地延燒,大家抱 持著一個共同理念,就是「現在觀光相關的預算申請容易」、「觀光可以促進地方經濟 發展展現政績」,於是,每個月,全台灣各地都會有「季」或「祭」,觀光大拜拜,終 年不止息﹔問題是,活動過後,錢進了位在台北市的旅行業者口袋,進了當地住宿、餐 飲業者的口袋,而所謂「季」或「祭」的文化內涵,在哪裡? 行政院以「推展生態旅遊」及「觀光客倍增」為名打算建設高山纜車,問題是,一但高 山纜車蓋好,高山生態或許也就破壞殆盡,何來生態?觀光客倍增能維持多久? 地景系列積極引進國外建築設計概念,要打造完美、具備國際觀的休憩動線與硬體建築, 這理念很好,但相關軟體的配套在哪裡?幾個月前一次記者會中,我問林盛豐政務委員, 相關的軟體計劃是什麼?林委員沒回答,卻轉頭問觀光局長:「這些記者到底懂不懂觀 光客倍增計劃」? 我沒有不高興,只是懊惱自己問的問題不夠清楚,只是感覺,我是真的不太懂觀光客倍 增計劃。 2004年5月初,我到金瓜石採訪,遇見兩位來自馬來西亞的自助旅遊年輕人,我問他們, 台灣觀光哪邊需要改進?交通會不會不方便?他們說,交通很方便,就可惜英文地名混 亂,同一條路,前100公尺跟後100公尺,還有跟書上的簡介,英文拼音都不相同,讓他 們不知怎麼找路。 此外,資訊很不豐富。在馬來西亞,他們幾乎沒看過台灣的旅遊宣導文宣、也不知去哪 裡拿,最後,他們只好買Lonely Planet,因為只有這本書,才能提供他們自助旅行所 需要的資訊。對於硬體,他們則沒有任何怨言。 寫Lonely Planet台灣旅遊指南的作者,因為用了一張不太美觀的「吉屋出租」照片當 封面,被台灣觀光單位一狀告到總公司去﹔然而,台灣觀光每年投下上億的國外宣傳經 費與文宣印製費,卻還是比不過一本Lonely Planet。 陳水扁總統在台北市長任內的政績深受好評,因為他除了硬體建設外,更重視所謂的軟 體建設。幾乎沒花多少錢,只是降低戶政事務所櫃檯高度,只是改變服務態度,只是將 人行道淨空不准停機車.....,只是這樣的簡單,就讓台北市民感覺尊嚴提昇。 觀光局推動0800-011765旅遊諮詢專線,我自己試打過2次,每一次都對那樣的服務態度 很滿意,也讓我這跑旅遊的記者對於觀光發展大有信心。這樣一個軟體服務,92年的預 算經費一共8千萬元,這樣的經費,比起其他各種硬體建設真的便宜太多,卻讓人感覺好 很多。 改軟的,真的不用太多錢,也不會危害生態,卻能成效百倍。 當台灣觀光硬起來﹔當台灣的觀光「季」或「祭」統統變成大拜拜﹔當台灣每年花大筆 錢到國外宣傳,國外人士卻還是去買Lonely Planet﹔當觀光客都還是不來,觀光局只好 把商務客人數一起加進來灌水充數﹔當連簡單的拼音整合了幾十年都還整合不好﹔當台 灣觀光硬體建設都開始很聰明的「以生態為名」,實際上卻是殺雞取卵、耗損生態﹔ 這樣的觀光客倍增意義在哪裡?我真的不太懂! 台灣的天然旅遊資源夠好了!不需要錦上添水泥花。 520新希望,我這麼希望,觀光不要「硬」起來。觀光應該「軟」下來。2008觀光客倍 增計劃,真的需要被檢討。(本報消費組記者) -- 我私下覺得寫得很中肯,切中目前觀光的焦點 上次去拜訪業者 也碰到東森記者 聽了很多現在台灣的黑鮪魚生態浩劫,曼波魚生態浩劫... 有太多太多的無力感 難道這些市井小民的心聲 有關單位都想不到嗎?聽不到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1.169.97.38
taligent:推這篇文章 主事者心態的改變更重要 211.20.51.132 05/26
ethos:觀光也不可發展過度..那就變成破壞了... 61.63.109.182 05/26
MDSjojo:推~墾丁的珊瑚也正在死去..被國際除名了 192.192.90.201 05/26
Ithilloth:珊瑚是因為核電廠和那艘破船吧? 61.62.93.236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