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自 由 廣 場 93年6月4日星期五 莊萬壽   台灣民主運動的成長,使民主進步黨壯大,黨的壯大,使權力膨脹;若無相對的民意之 監督,難免蘿蔦夤緣,招權納賄。   此次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初選,候選人互咬互控,愈演愈烈,昔日的同志,不惜決裂,兵 戎相向。權位的引誘,何等的難以抗拒。從總席位比例看,傳聞賄選者可能少數,而媒體 亦有放大瘡疤之嫌。民進黨主席特助也說:「立委初選制度十年改九次,幾乎每次初選都 採不一樣的制度。」然而人民不禁要問:若干候選人在平面、電子媒體所挹注的大量廣告 ,與區域立委有何不同?五月廿九日民進黨在報紙公告的「全國不分區政治組立法委員初 選候選人」名單中,學歷不少是高中,有的甚至空白,政治人物有多元的屬性,沒有學歷 ,不足掛齒。但不可思議的是,有「經歷」欄空白,沒有任何政治經歷的人,居然可以成 為堂堂民進黨政治組的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寧非怪事?我們對這名單是失望的多,不分區 政治組的立委,應該是有功於民主政治,能力、操守又足以為風範者,而不是延續家族權 位的禁臠、政客選縣長或入閣的跳板。民進黨立委初選制度的缺失,讓人頭黨員繼續存在 ,實難辭其咎。   話說回來,民進黨提名制度,必須黨內民主。民進黨提名公職人員的候選人,不能摒棄 黨員參與的權利而直接訴諸民意民調。民進黨即使解決了人頭黨員的弊端,但民進黨人結 構、政治的權力以及台灣選民之間的落差與矛盾,這是民進黨內部的病灶,是足以影響台 灣社會是否能由量變而確保質變到正常民主國家的重要因素。一九八六年民主進步黨成立 於尚是恐懼不安的台灣社會,知識份子為核心的創黨黨員以百計而已,立委初選,初由中 執會、幹部投票決定,其後納入黨員投票,使得不論欲投入區域或不分區立委選舉的政治 人物,多拉人頭黨員入黨,代繳黨費,並或給予甜頭,隨民進黨的茁壯,當選公職者增多 ,以至於二○○○年入主中樞,黨員居然有三十萬之譜。   除了政治精英派系人物及其家族外,大多的黨員是草根性社會基層群眾,有相當的本土 認同,而比較缺乏自主性,感性重於理性。說清楚些,民進黨員的中產階級比率偏低,即 所謂的公教人員、白領階級、知識份子,這些中產階級隨台灣社會的發展,人數愈來愈多 ,支持民進黨的也不斷增加,但願意加入政黨,包括民進黨的並不多。這樣的結構,號稱 民主進步的政黨,基層的黨員,其實很難去影響黨的政策,他們只能在公職提名的初選, 產生影響力而已,而事實他們入黨,恐怕大多早就是政治人物的引薦,而成為固定人物的 支持者。因此民進黨人的結構沒有改變,即使沒有代繳黨費的人頭黨員,政治人物利用派 系的組織,或財團的財脈,一樣可以綁住黨員。則黨員的初選,只是展現經營基層黨員者 的政治實力,與民意沒有必然的關係。   民進黨的政治精英,幾乎都來自派系,十餘年間,早年派系的領袖,多已成為地方首長 、中央民代。而有企圖心的年輕人,擇木而棲,入黨入派,或為立委的助理、黨部的幹部 ,在各為主人抬轎立功之後,亦有能在短期為市議員,甚至直取立委。二○○○年阿扁當 選總統,政治資源驟增,政治精英紛紛入閣,四年下來,中央和地方累積了為數眾多有行 政經驗的幹才。阿扁連任,讓不少能開疆闢土的大員,進駐政府要津,形成選戰大將從地 方到中央一條鞭的態勢。   選舉是台灣民主之路的必經通道,台灣沒有總統大選,台灣人民不可能獲得執政之權, 選贏是檢驗政治人物實力的唯一標準,選舉掛帥,是民進黨成長茁壯的法則。在過去勝少 敗多的時代,許多為理想敢選舉的人士,確能得到尊敬與掌聲;然而當民進黨已漸蔚為大 黨,資源已半分天下,民進黨人開始嘗到權力的滋味,漸忘台灣意識與獨立理想,部分擅 長利用電子媒體的辯士、帥哥、或因父母的餘蔭、或蒙派系的拉拔、三十來歲為立委,已 是司空見慣,甚至貴為部長級的亦大有人在。流風所及,年輕少年家,胃口愈養愈大,心 中只有立委,市議員已看不上眼了,連主子都勸退無功。當我們慶幸阿扁總統連任之際, 必須鄭重向民進黨人進言,二○○○年大選,是李登輝以高度的智慧做球給阿扁打擊成功 的;二○○四年增加一五○萬票而險勝,是台灣人民的覺醒為首功,阿輝伯促成二二八牽 手護台灣與阿扁總統的奮戰不懈次之,而民進黨只能排第三,台灣人民的成果,絕不許讓 若干不肖政治人物來揮霍與分贓的。國親不甘選敗而亂,應自我反省;民進黨雖贏而因初 選而生亂,亦必須自我檢討,我們近日所見,何止是初選風波,尚包括台北縣議員的貪污 案件。   阿扁總統春秋鼎盛,四年退職之後,他可預見台灣的未來可能尚有四、五十年之久。他 的視野不能只侷限於四年、八年,他至少要能看到未來二十年後的台灣。當今年底台灣能 安然渡過「連宋之亂」以及立委過半之局,台灣將逐漸走向正常的民主國家之途,屆時他 會發現他所培養大量的打天下的人才,只重現實、沒有遠見,而非治天下的能手;今日, 年三、四十的部長,再過二十年,不過是五、六十而已,那麼有多少高位可以容納他們? 今日民進黨官場大風吹文化,漸有國民黨化現象,未來台灣元首也只能有一個,若是政治 精英只知進而不知退,則內鬥的慘烈,是否會造就更多的施、許與陳(文茜)、鄭(麗文 )呢?   台灣要走向前,必須靠知識,拚經濟、要知識經濟;拚政治、要知識政治。經濟、政治 的底層是知識文化。台灣要在中國全力圍剿下,如何闖出一條活路,獨立建國,並永續發 展,屹立世界,絕對要知識文化,不只是政經與選舉。舉世追求知識成長之際,做為執政 的民主進步黨主席的陳水扁總統,能不未雨而綢繆乎?台灣要有能打天下的民進黨,也更 要有治天下的民進黨。 (作者莊萬壽╱師大台文所所長、台教會會員、李登輝之友總會委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56.226
ilmf:民進黨要區隔與泛藍的不同,就是要不斷改革 140.118.105.7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