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近年來鑑於資本密集及至高附加價值之產業轉型,知識經濟開發 與人力資本累積成為教育主流,技職教育的樣貌從而再變。在「促進 技職教育多元化與精緻化」施政計畫下,已有具體績效,並獲得各界 肯定,惟也產生了若干問題與爭議,諸如量的擴充與經濟發展、人力 供需失調的問題、質的培育與就業專業素養能力落差的問題、發展策 略普及化與發展專屬特色的問題等。   在高等技職教育質量失衡方面,大學日間部(四技二專)每年招 生人數由八十二年的四千人成長到九十二年的九萬二千人,進修部則 由六百五十人成長到七萬人,技職學生在高等教育中占的比重快速增 加,但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科大或技術學院是由專科或學院改制升格而 來,教育經費資源師資設備不足。高等普通教育與高等技職教育的特 色區隔方面,高文憑主義依舊是社會的主流價值,學生為擠研究所窄 門無心於實務課程,師資來源與一般大學相同,導致高等技職教育課 程規畫及授課內容欠缺特色區隔。教育經費的排擠問題方面,政府投 入高等教育經費之成長速度遠不及學校數目及學生人數的成長,私立 學校近年來也強力爭取與公立學校分享政府教育經費,使教育經費相 互排擠問題更趨嚴重,另據統計高等技職教育單位學生教育經費只有 普通大學的三分之二,高等教育因體系之不同而有不同待遇,技職教 育果然是「教育的第二條國道」嗎?看來還只是省道。   此外,技職教育與產業間互動與合作不足,學校課程的調整、設 備的更新、師資實務專長的培養或新聘速度,遠不及產業變動的速度 ,導致高等技職體系培育的人才與產業界需求有落差。產業界講求時 效,教師在升等壓力(升等仍以研究論文為主)及實務經驗不足的情 形下,投入產學合作意願不高;而國際化程度不足,更是致命傷,台 灣學生英語能力差(台灣學生之英語能力屈居亞洲倒數第六),技專 院校對國際學術資訊的掌握能力也欠佳,缺乏與國外學術研究單位的 溝通管道及合作平台,學校研發能力軟硬體配套措施不足,較不易邀 請國外知名學者專家參與講學或技術合作等。   至於高職教育轉型則是目前技職教育改革的首要事項,主因是高 職教育長久以來被視為國中畢業生的第二選擇,甚至淪為「次等教育 」,高職師生缺乏應有的尊嚴,加以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的設置,高 職畢業生升學機會大增,技職教育無法避免文憑主義的衝擊,高級職 校的職業準備教育功能漸趨淡化,形成數量逐漸萎縮及招生不足的現 況,使高職師生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與低氣壓。但高職教育卻是產業 界基本技術人員主要來源及培育的源頭,因此高職教育轉型是勢在必 行。未來高級職校的定位與轉型值得深入探討,然而包括前教育部長 曾志朗說要讓高職教育自然萎縮,黃榮村前部長要讓高職發展精緻化 ,李遠哲於二○○一年「教育改革檢討與改進會議」中主張未來應廢 除高職,陳總統在九十二學年度高級職業學校校長會議中,則鄭重宣 布不會廢除高職,表示還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和力量來積極協助高職發 展,讓台灣的教育體系更多元化,讓我們的孩子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但誰說的話算數?立委洪秀柱說,政府對技職教育的政策一改再改, 是技職教育發展的隱憂,陳總統的宣示是否給高職的發展吃了定心丸 ?新任教育部長又會有何政策?現在已看到教育部大力推展綜合高中 ,更預備開放高中生報考四技二專,再看到政府幾年來大幅縮減高職 的經費,高職師生充滿了恐慌及不確定感不是沒有原因的。   (作者係成功大學副教授兼台南市政府顧問)   (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 【2004.06.03 中國時報】 @ http://chinatimes.com/ berk眉批:文憑主義的幽靈在臺灣各地徘徊…… (  ̄ c ̄)y▂ξ ※延伸閱讀:http://www.wretch.twbbs.org/blog/berk&article_id=289655       《李啟嘉:為什麼只敢相信名校?》 -- [轉讓] 文史哲系列書籍(6/5:臺大) http://www.wretch.twbbs.org/blog/berk&article_id=245630 6/5(六) 14:00~14:30、16:30 台灣大學第二活動中心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