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新聞局長林佳龍近日披露了將台華視納入「公共廣電集團」的規 劃方向,受到許多媒體輿論、社會大眾和關心媒體改革者相當的肯定 與支持。這項政策有其進步性,但茲事體大,需要各領域人士的持續 監督、討論,使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媒體改革工程,能夠以嚴謹、務 實的方式,落實下來。   一周以來,各方的反應不一。具有建設性態度的媒體,例如《台 灣立報》、《台灣日報》,以及尤其是中國時報系的幾份報紙(中時 、中晚、工商),分別在其報導、大小社論、專稿與讀者投書意見裡 ,或肯定此政策的意義與對台灣媒體生態的正面價值,或理性分析、 提問規劃時必須注意的問題與顧慮。立法院國、親、民幾個黨團的代 表性立委,也能夠超越黨派利益地肯定此政策的大方向,並且在這個 前提上,嚴格的審查未來此公視集團的人事獨立與財務規劃。據昨日 報導,親民黨李永萍委員更前瞻的指出,即將改選的公視董事會,因 為將處理未來六家電視台的營運與相關事務,因此行政院提名新董事 人選時,必須強調專業取向,「不應只是德高望重而沒有處理問題的 能力」。這是極有洞見的提法。   相對於這些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回應言論,我也看到一些來自其他 立委、學者或媒體人的反對意見。有些人只會鸚鵡般重複不知自己還 活在哪個年代的台詞,說公共化就會政府化、「綠」化(如國民黨黃 德福委員、台聯程振隆委員等),渾然不知民進黨內盼望能將台華視 釋股給親綠財團的人,多麼歡迎這種把事情剛好弄反的無知言論。有 些人則說讓市場機制與收視率來決定「公共利益」的意義(如梁定澎 教授、楊志弘教授等);這等於是說,因為剝削許純美或嗜血新聞之 類的節目有收視率,因此它是我們「公共利益」之所在。有些記者或 媒體人說這項規劃是「錢坑法案」、「反國際潮流」,但是他們連基 本資料都不看,或引述一些完全錯誤的國內外資料,就敢自我正義地 胡亂評論或冷嘲熱諷。   反對者徹底懷疑台灣沒有出現公共媒體的條件,這種失敗主義論 述並不陌生。台灣民主化的過程裡,因為品質不好,帶來階段性的社 會混亂與失序,因此有人就懷念戒嚴時期的強人政治,希望回到過去 ;教改的規劃與實踐中出現許多問題,因此許多家長老師希望恢復聯 考。依此邏輯,則最好將我們的政府交給白宮,將媒體交給好萊塢, 那就一切都「安全」了,不會再擔心「失敗」的問題了。   然而,我要借用這些懷疑論者的精神,想一想他們拚命阻礙台灣 出現符合廣大公民利益的反動言論,到底只是單純的因為無知、愚蠢 ,或令人尊敬地將媒體自由市場機制當作聖經般的信奉;或者,他們 其中有人其實既不單純也不愚蠢,而是一些腦筋清楚地盤算如何護衛 其既得利益與優勢的現實主義者。換句話說,我們得要開始問,這些 人長期以來,是在替想買台華視的財團利益關說護航嗎?是在為自己 早已站不住腳的學術政治思惟,造一塊不會滅頂的浮木嗎?或是擔心 其躲在媒體裡的絕對權力,因為公共媒介的出現而將被稀釋或被挑戰 ,以致產生某種言論霸權要被收束的「被閹割焦慮症」?   無論為何,我奉勸行政院與總統府,在面對這項媒體大業的規劃 案時,要確實的了解到廣大人民的不滿與期待是什麼,不可讓這些看 不得台灣社會進步的少數代言者或代議者,其言論卻常被不當放大的 反動論述所惑。執政者要有領導國家往進步方向的視野、決心與責任 意識,無論多麼困難。否則我們要一個政府幹什麼?   (作者任教政大廣電系)   (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 【2004.06.12 中國時報】 @ http://chinatimes.com/ berk眉批:   媒體公共化可不可行雖是未知數,然而媒體商業 化教人作嘔卻是不容矯飾…… (  ̄ c ̄)y▂ξ ※延伸閱讀:http://www.wretch.twbbs.org/blog/berk&article_id=181507       《鄭自隆:要新聞自由就得面對社會責任》 -- 原po也很正 <( ̄︶ ̄)> http://www.wretch.twbbs.org/user/berk [轉讓] 文史哲政商管財金投資理財系列書籍 http://www.wretch.twbbs.org/blog/berk&article_id=2539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18.3
RealJustice:媒體政黨化呢? 政黨媒體化呢? 140.113.208.138 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