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aipy (@(‧●‧)@)》之銘言: : 不會被扣大福佬沙文的帽子,外省族群不會被扣不愛台灣的帽子。如果族群 : 問題能夠正面攤開來講,幾分幾毛親兄弟明算帳,而不是像現在還沒開講 : 就要預設「族群和諧」的結論,要放砲都只能找反面樣版來放砲例如 : 金恆偉、謝至偉來轟眷村和大中國,找陳文茜來轟大福佬,都是異常現象。 : 真正的平等是在辯論和談判中才會產生的,而不是靠什麼善意、寬恕和原諒。 我個人是認為,辯論也沒辦法解決目前的困局. 看看大話新聞的論爭,每次都有一邊死不認錯的, 而那一些死不認錯的人,正好就是臺灣的亂源--舊統治集團的餘孽. 在這些人的操作之下,我覺得目前要談理性辯論變成一種奢求, 而這也是臺灣最大的問題: 我們欠缺一個有效的群眾合意. 五十比四十九,就算這四十九裡面有一半是支持溫和理性的, 只要另外還有一半要跟著電視上這些鷹派起舞,合意就變得幾近不可能. 然而,跟著電視上鷹派起舞的人又不能單純歸諸外省族群. 外省族群本身也有其分別,眷村人士,公務員子弟,權貴,各有各的文化背景, 對臺灣主體論述的接受度也各有不同(像我就不諱言我是撤退來台公務員的孫子, 從小也沒見過什麼眷村^^);事實上這幾年來,認同臺灣主體性的人相對增多, 因此就算是外省族群,也有很多像謝志偉(甚至是愛亞婆婆)這樣的人願意來 認同臺灣. 因此,原本我是寄望於老一代的外省族群凋零之後,뜊新一代像我這樣的年輕人能夠對臺灣的主體性多所認同,從而讓族群問題自動消弭, 不過看到我女友這樣的表現,讓我不禁感到氣沮... 然而我女友的態度除了外省族群的因素以外,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所謂的"反扁". "反扁"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議題,因為它不只有族群因素,還包括了經濟,社會, 心理...等各方面的層次. 舉例而言,有個bcxx兄因為當兵時女朋友跑掉了, 於是就怨恨要他去當憲排被人操被人踏的陳水扁,這就是把制度的不滿投射到陳水扁 個人的身上;或者有一些我的親戚(本省人那邊的),因為去大陸投資作臺商, 所以本來挺綠的都變挺藍,因為挺藍能夠三通...:P 這些人並不是不可以爭取的,甚至外省族群也不是不能爭取的; 只是我們的政府搞砸了,這也是為什麼我要把阿扁政府給罵一頓的原因...:) 當然,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是至少可以讓所謂"反扁大遊行"搞不起來. 當一個事情搞到師出無名時,就算是族群動員也只會讓人看破手腳; 問題是他們搞的起來,於是可以理直氣壯喊"反扁", 如果他們只有520那樣半個國父紀念館的規模,喊再大聲也是給人笑而已. 因此,這時候我們該做的不是去管族群動員,而是去想想為什麼這種東西可以搞得起來? 我們是不是該做一點自省的工夫?想想我們到底要怎樣爭取更多的民心? 甚至想想有沒有辦法撫平外省族群的心??? 這是我們該做的,懷謙卑之心去體諒. 我喜歡講一句話: "將聖經堆成沙包,以阿間將得不到救贖!" 合意,才是我們該追求的,問題是如何合意呢? 連我自己都覺得很頭大... -- 我情願 分合的無奈 能換來 春夜的天籟 我情願 現在與未來 都充滿 秋涼的爽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28.101 ※ 編輯: goetz 來自: 203.203.28.101 (06/21 00:24)
laipy:我說的辯論,不是電視callin那種嘴砲辯論 217.84.233.190 06/21
goetz:我知道,問題是筆論也論不出個結果.. 203.203.28.101 06/21
goetz:那些文化流氓不會聽你的:) 203.203.28.101 06/21
greatmovie:愛亞已經變成婆婆輩了阿...... 218.168.230.121 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