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aipy (@(‧●‧)@)》之銘言: : ※ 引述《darence (台灣人終究還是有眼光的)》之銘言: : : 可是高山族群開墾深根植物種植淺根的果樹這也是事實 : : 所以高山族群自己也有錯啦 : : 我覺得現在根本解決方案就是輔導他們轉行 : : 重新造林這樣才對 : 我在台東海端的紅石部落幫忙種過玉米,他們耕作的方式很克難, : 在超過40度角的陡坡上,先放一把火燒掉先前的作物,然後開始 : 用木棒之類的工具種玉米,種完了就等收成。沒什麼灌溉之類 : (陡坡也不可能灌溉),運氣不好碰到颱風、暴雨,那收成就慘了 : ,特別是玉米發芽的很快,發霉了會有黃鞠毒素,雖然農會會保證 : 收購,但收入總是大受損失,何況農會內部本來就很黑。 : 東部屬於風蝕平原,泥土本來就有限,和西部的沖積平原大不同。 : 用火耕的方式燒掉山坡地,等到颱風暴雨一沖刷,累積的一點薄薄的 : 土層就被沖的乾乾淨淨,塌方和土石流就是這樣來的。 : 但這不能怪原住民,台灣的高山原住民,原來的農耕技術就是很粗放 : ,頂多種種小米(蘭嶼的達悟人還種芋頭)。他們過去過的是耕獵 : 自給自足的生活,當然在現代,他們要和資本主義的社會體制接軌, : 這種耕獵自足的生活就行不通了。 : 部落年輕人口外流嚴重,年輕人都到都市裡面去討生活。剩下來的老 : 人婦女小孩,總要有一點經濟營生的能力,於是種香菇、種玉米、 : 種高山茶、種高山水果。不然大家動動腦筋想一想,高山上還有什麼 : 賺錢的門路?總不能每個地方都是開民宿賺錢吧?特別是高山水果 : 和高山茶,曾經被視為部落經濟成功的樣版,結果這次颱風過後, : 他們又變成破壞水土保持的元兇。 : 有人說輔導轉業,問題是要怎麼轉?部落裡面有人留下來,總要有 : 方法營生。如果老人都死了,小孩年輕人都散了,這個部落也就跟著死了 : 有人說遷村可以解決問題,這種思維,就好像在蘭嶼蓋了水泥國宅, : 然後奇怪為什麼達悟族沒人要去住一樣。一個部落的所在,附近有他們的 : 祖塋、有他們的傳統獵場、有他們的祭祀聖地。部落的傳說、精神,都是 : 和這塊地方密不可分。我們近來不是強調什麼愛台灣這塊土地,真正對土地 : 最原始的感情,就是部落的這種感情。離開了部落,老的傳說、傳統,還怎 : 麼傳承下去?這和我們的思考,搬家從台中搬到台北,是不一樣的。日治時 : 代原住民有多少哀歌,都是在悲嘆日本人強迫他們遷徙(為了管理方便), : 希望祖靈不滅。這種土地的感情是不能複製的,不是換一塊地方住,沒有 : 土石流就好,多少台灣移民在多倫多、溫哥華、舊金山複製小台北小台灣 : ,離開了母土,複製的再像,也缺乏台灣那種真正的味道,遷村的困境 : 正是在這裡。 過去國民黨時期也曾經幫原住民遷村過 由舊好茶遷到新好茶 這之中發生了許多問題 原住民的居住環境與平地人不同 簡單的說 原住民與平地人都會看風水 但是 看風水的方法不同 中國人看風水 是看自己家跟外在環境的關係 而原住民 看的是山 是水 與整個村落的關係 不是所有的原住民族群都是母系社會 大致上有分1.母系2.能力3.父系 賽夏族:父系 由村舍組成是依氏族主要宗支與分支關係連接各村舍為一部落 類似大社治理小社的組織結構-----這跟山勢與水源的相對位置有很大的關係 泰雅族:父系 居住環境的選擇與文化價值及信仰體系有關 根據1.農耕2.防禦3.居住4.避諱不祥 之地5.夢占 等條件選擇 鄒族:典型父系 重視聚落中心的廣場與宗家觀念(真正的家) 只有宗家可收藏聖粟(小米) 布農族:親屬地位的認定與財產的繼承 依個人的成就與貢獻而定 非決定於血緣或出生別 而每個部落依不同的文化價值觀有不同的住屋分配方式 住屋形式也不盡相同 雖然現代的原住民不見得全部都像過去那樣 有著強烈的文化觀念 也有許多人 在山上蓋著水泥房屋 但基本上 原住民與平地人的生活型態 仍然不同 政府 如要遷村 應該要深入了解這些村落的擇址條件 我覺得 現代化 與文化保存並不會造成衝突 會產生衝突 是因為 平地人以自己的文化 來幫原住民現代化 當初新舊好茶的衝突 便在於 價值觀不同 而強制遷村 導致居住在新好茶的原住民 無法 保存原有文化 也許 舉我們從台中搬家到台北這個例子 不完全符合 因為 台北和台中的生活型態大致上相同 例如 你知道菜市場就是個買菜的地方 只是初到台北 不知道菜市場在哪裡 但對原住民來說 面臨到的問題是社會結構的崩解 文化消失 就像是原本講台語的 忽然要全部都講北京話 一些狀聲辭 一些口語用法消失 而無法體認台語之美 (就像現在會有人把講台語的人定義為台客 當然 我非常不喜歡這個名詞被妖魔化) : 台灣的族群問題,就好像我們從來沒有正視過外省本省族群問題一樣, : 我們也沒有去正視過原住民的問題。過去原住民被當作反制台灣人(福佬 : 族群)的工具,現在則被當作異於中國文化、台灣主體性的圖騰,族群和諧 : 的樣版。大部分的政客只會講一些寬恕、原諒、融合之類的場面話,對真正 : 的原住民問題:資源分配的不平等、文化的落差、全球化下的經濟文化困境 : 沒有真正的幫助。 : 很多人以為原住民生性豪邁,愛喝酒。事實上原住民文化裡面,酒是相當稀 : 有的,大部分只有在祭典的時候用。他們缺乏蒸餾出烈酒的傳統技術,做出 : 來的小米酒其實酒精成分相當低(花蓮阿美族甚至是用長老嚼食小米,唾液 : 自然發酵的方式釀酒,當初我對這種酒絕對敬謝不敏>.<),怎麼樣都喝不醉 : 。原住民會酗酒,是因為在現代社會的絕對弱勢,所產生的逃避退縮心理影響 : 。譴責原住民濫墾,就好像譴責原住民怎麼那麼愛喝酒一樣,都是一種文化中 : 心主義。大家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加入山服,或者去花冬、桃園、南投的原住 : 民部落看看,你會發現,台灣還有很多你根本不知道的一面 濫墾的人 是絕對要被譴責的 而這些人 不一定都是原住民 或不一定都不是原住民 重要的是 譴責 一種輿論 而政府要為這些輿論負責 這樣才能稱為民主政治 現在的問題是 如何有效解決濫墾問題 與居住在危險地區的人民 要如何讓她們遷徙到更好的地方 (當然 所謂好壞的取捨 就要看政府有多用心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