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如果是說對國家意識的薄弱,是否應該說是對政治的冷感呢?   小弟不才我來說說嘴,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政論,講到一句話:「現在的年輕人, 大多是先認識政治人物,才認識政治的。」的確,不管是新聞誤導也好,還是事實確 定也好,有許多政治人物為了選舉,在抹黑及口水戰方面,大多是打的水深火熱,也 讓我們這些7年級生,把對「政治人物」感到的厭惡,轉化成對「政治」的厭惡。   在以前的時代,政治人物能說真話的不多,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誰敢亂講話, 不進了白色恐怖的監牢才怪。而近年隨著民主改革的開啟,許多政治人物也把從原本 在檯面下的鬥爭拿到檯面上來鬥嘴。所以我們7年級生看新聞看到的不是「OX黨候 選人指AB黨候選人黑金賄選」、「立院又爆衝突」這樣的報導,就是「某候選人買 春」、「某官員與黑道掛勾」。媒體淪為政治人物攻堅的戰場,而我們這些從小被教 育「選賢與能」、「做大官不如做大事」的7年級生,就有許多人開始對政治冷感, 連帶的對統獨問題及台灣政治提不起興趣。   當然媒體跟某些政治人物的腐敗並不能說明全部的原因,還有許多外在的因素, 如同許多家長教育孩子都會說:「政治的事情不用你管,你好好讀書,考上某國立大 學某熱門科系,以後就好找工作了啦。」畢竟政壇是個無底沼澤,比較少人希望孩子 從政,而賺錢似乎也比在關心政治有趣而重要。再加上社會風氣開放,人們活在多元 次文化的交流之中,手機、漫畫、電影、八卦、時尚流行、當然也比政治話題來的輕 鬆有趣。   當國家意識在這幾年被炒熱的同時,國家定位議題似乎也成為媒體及政客鬥爭的 犧牲品。有的人對政治厭煩,當然就不會想探討統不統獨不獨了,也不想了解我們是 台灣還是中華民國在台灣,或是中國台灣省,這似乎是一種必然。   但是相較於日本,台灣年輕人對政治的熱情已經算是很強烈的。(這裡不再贅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2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