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新一期的《商業周刊》作了一個有關過去三十年聯考狀元的專 集,拿他們來和所謂的另外一種狀元,即事業上(或商場上的)的「 社會狀元」做比較,認為這些聯考的狀元,如今大多沒沒無聞,和什 麼馬英九、李遠哲、郭台銘、林百里的成就比起來,完全不可道里計。   這個發現完全是可以預期的。我認為《商業周刊》要強調的當然 是希望大家不要對學術上的早熟和單一考試上的成就給與太大的鼓勵 ;相反的,更應該鼓勵多元的發展,讓人們相信行行出狀元,應該追 求自己的真正興趣和發展自己的潛力。同時,也更應該重視情緒的穩 定、社會的適應力和上進心(企圖心),這樣一個人才比較容易在社 會上嶄露頭角。   《商周》的這篇報導有它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舉國上下反對教改 ,甚至於有恢復聯考的聲音的這個時候,它的確有當頭棒喝的意義。 我希望讀者們可以從聯考狀元最顯著的成就大都是在學術界發展這件 事來考量,不要斤斤計較讓自己的孩子們變成只懂得應付考試的書蟲 ,而應該讓他們知道人生的路十分漫長,如果要在事業上或企業上有 所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上面所說的幾個個性上的特徵,並且讓他 們有應對多元變化的能力。《商周》似乎也主張要讓小孩子們能多參 加群體的活動,學習如何與人相處。   由於我也是被訪問的早年的聯考狀元,所以我對《商周》的這些 說法基本上都是同意的。我特別想借用這個機會再一次呼籲大家一定 要肯定人性的多元、個己的主體性,和對自己所要追求的理想的信心 。這樣,大專教育才能呈現多元競爭的好處,而國力也因此能更為壯 大,國民有多方面發展的能力和機會。   我寫這封信的主要目的不是稱讚《商周》。相反的,由於《商周 》不能拋棄狀元是一種至高榮譽的想法,提出什麼「兩種狀元」,把 企業家當作是成功的典範、是可以羨慕的真正的「社會狀元」,因此 我要在這裡提出批評。《商周》舉的多是商界的名流,特別是賺了錢 的人。我認為這是另一種對「狀元」崇拜的心理作祟。「公關很好」 、「看著那棟大樓往上冒」便感到興奮、是一般人所「不陌生」的名 字;這樣的人就是成功的典範嗎?《商周》未免太粗俗媚世了。   我認為成功本身必須是自己對自己的生命具有信心和執持,知道 自己所做的是一件對得起自己和社會,並因而覺得自己的生命充滿了 意義,而能熱愛它的這個特質,這纔是成功。梵谷算不算成功?貝多 芬算不算成功?廖繼春算不算成功?從前蔣廷黻慨嘆,不知自己應該 是做司馬遷好,還是做張騫好。蔣先生絕對是一個成功了的人;他既 是一個張騫,也是一個司馬遷。司馬遷名垂千古,但是他在世時,過 得可不如意。而張騫若乾脆投降匈奴,或許反而可以過一個安定、滿 足的生活,不必歷經險阨,置生命於度外。然而,他們對自己的理想 有一種堅持、這是他們真正過人的地方。總之,不在於事業本身的高 下,更不在於生活條件的富與貧。企業家或許富可敵國,但如果一個 富人不能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或者不能像弦高那樣能以一 己的財富卻寇我的秦軍,那麼雖然「冠帶以履天下」,他也不算成功。   當然我們不必太非難《商周》,因為它的確也提到了林懷民和羅 曼菲,他們都是對自己所選擇的生涯有一種近似瘋狂的熱愛,並且在 煎熬和困阨當中,繼續追求靈命的昇華的人。我想他們的成功就是這 種鍥而不捨的、孜孜矻矻的堅持。至於他們的成名,坦白說,偶然的 成分遠遠大於他們的才智和EQ。我甚至可以說,就是賺大錢的人也 都是一樣。《商周》的記者說,要「成功」(用《商周》的定義:指 的是林百里、李焜耀、曹興誠、施振榮、宣明智、曾繁城等人),畢 竟還是要「讓自己的成績維持在中上的優勢」。這個說法看似有理, 其實也不盡然。王雲五呢?王永慶呢?張榮發呢?由於《商周》一直 都沒提到這些失學的企業家,我不免認為《商周》對「成功」的定義 出了很大的紕漏。由於如此,《商周》的成功人士就沒有太多令人欽 佩的藝術家(像馬友友、林昭亮)、文學家(像早已經被人忘記了的 七等生)、或默默無聞地在服務人群的社會工作者(像孫越)、或教 誨人們的宗教家(像證嚴法師)、帶領社會的意見領袖、或像堅持廢 核四的林義雄。   如果我們相信「行行出狀元」,就必須讓孩子們真的相信他們本 身所追求的,只要是有益於自己和社會的,便都有價值,值得去努力 追求。最偉大的狀元便是對自己的信念絕不灰心、能不斷地探索、不 斷地奮鬥、終而證明那個過程是有價值的人。即使最後他未必能從那 過程得到物質的報酬,但只要他能從中尋覓到生命的富麗堂皇,得到 一種精神上的歡悅和昇華,那麼這就完成了沒有人可以奪取的成功。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我大學畢業紀念冊上所提到的祁克果。   在今天笑貧不笑娼的台灣,或許我這樣的呼籲是一種曠野的呼聲 ,但是我必須「寧鳴而死」,使得它成為「空谷回音」。世界上多了 一些像我這樣的瘋子,它才會變得更為豐富、更多彩多姿,也更值得 活在那裡頭。我希望《商周》在服務那些金主,提倡賺錢的當兒,也 應該每一期登一些屬於靈性的、超越的、或至少是喚醒人們的道德感 的文字。那麼,這才算是盡了它的社會責任,善莫大焉。   (作者為紐約市立大學教授,現任台大講座教授兼東亞文明研究 中心主任) 【93年7月25日 自由時報】 @ http://www.libertytimes.com/ berk眉批:可惜對於成功的定義向來是人言言殊…… ╮( ̄ε ̄∥)╭ ※延伸閱讀:http://www.wretch.twbbs.org/blog/berk&article_id=353939       〈陳素秋:溝通論辯公民教育〉 -- 原po也很正 <( ̄︶ ̄)> http://www.wretch.twbbs.org/user/berk [轉讓] 高點94教甄全修課程兌換券(國中小均可) http://www.wretch.twbbs.org/blog/berk&article_id=40137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226.214 ※ 編輯: berk 來自: 218.167.226.214 (07/25 14:43)
kalayang:這篇很好...為什麼要用世俗眼光定義成功? 210.202.65.210 07/25
kalayang:家長的心態不改變...教改永遠沒用 210.202.65.210 07/25
yisdl:看來大家對於家長的批判倒是有志一同啊~ 140.112.213.153 07/25
aswing:對阿 這些聯考狀元現在也都很出色阿 218.167.170.122 07/25
allure1:最成功的雖然不是狀元們 61.62.33.190 07/25
allure1:但是文章所提的大老闆們 61.62.33.190 07/25
allure1:哪個不是出身名校? 61.62.33.190 07/25
allure1:他這篇文章我覺得沒什麼說服力 61.62.33.190 07/25
allure1:聯考狀元沒有成為社會的"領導者" 61.62.33.190 07/25
allure1:並不代表聯考狀元們現在過的就"不成功" 61.62.33.190 07/25
goetz:李教授很棒,不過又是一個臺大歷史系容不下 203.66.13.122 07/26
goetz:的人...>< 203.66.13.122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