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PublicAffair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ryToBe (奮發低調雞掰人)》之銘言: : 以訛傳訛,鎮瀾宮的歷史超過兩百五十年,怎麼會才一百多年? 剛剛看過資料,的確是以訛傳訛 但是我想傳言的來源就是本文寫的刈火香擔, 因為一般這是分靈的儀式。 另外我說的笨港媽祖匾額,是指北港朝天宮跟新港奉天宮 大甲媽祖不會搶著要要笨港媽祖這個封號吧? @@ 話說回來,其實台灣的媽祖廟很競爭的.. http://www.tccab.gov.tw/festival/200001/2image/03.htm -------------------------------------------------------------------------------- 湄洲進香   大甲鎮瀾宮自創建以來,就有湄洲進香的活動。據故老相傳:清朝時期,大約每二十 年就會舉辦湄洲進香。當時均由大安港或溫寮港搭船直接駛往湄洲,這項活動一直延續到 日據時代,大安港廢港,日本政府嚴禁台海兩岸往來,大約在清末民初之際,這湄洲進香 的活動也就停頓了下來。直到民國七十六年,鎮瀾宮的董監事赴湄洲祖廟參加媽祖成道千 年祭典,才又恢復舉辦。 北港進香   大約在民國十年前後,大甲鎮瀾宮開始有了北港進香。由於大安港廢港、且日本政府 嚴禁、鎮瀾宮停辦了湄洲進香。這個時候適逢鎮瀾宮重修需要藉辦活動來挹注經費,而大 甲有數位常往返於北港牛墟的牛販,就在牛販的安排之下,又北港朝天宮有增建完成的聖 父母殿可以為進香做合理化的解釋,遂有了「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往北港進香」的活動。 日據時代每隔幾年才舉辦一次人數大概只有三 、四十人而已,民國廿五年起停辦了十二年,三十 七年恢復舉辦,人數也不過一百餘人而已。自此年 年辦理,人數年年增加,陣容逐年擴大,參與的層 面越來越廣,人員也不再侷限在大甲,到了民國七 十六年最後一次辦「北港進香」已達十餘萬人了。 遶境進香   民國七十六年鎮瀾宮順利恭請媽祖回湄洲祖廟進香後,鎮瀾宮的董監事有感於過去北 港進香部分名稱有改變的必要,在部份媒體推波助瀾下,遂引發了分靈的爭議,停辦了行 之有年的北港進香,改道新港並易名「遶境進香」,也取消了最具神秘的刈火香擔,純粹 遶境與進香而已。 ↑ 這是指何事? -------------------------------------------------------------------------------- 結語   縱觀大甲媽祖的進香活動,除了徒步行列名聞遐邇外,舉凡陸地上有的交通工具均派 上了用場,如自行車、搬運車、三輪車、鐵牛車、貨車、轎車、遊覽車、火車等。參加的 人員來自全省各地,人人均虔誠隨媽祖進香,成了台灣宗教一大特色。 http://www.ettoday.com/2002/04/18/157-1292138.htm 大甲媽祖遶境改變大甲信仰文化 老一輩大甲人深感可惜 2002/04/18 17:05  記者蘇詩鋒/特稿   大甲鎮瀾宮媽祖南下進香是世界性的宗教活動,15年前因為廟際之間的輩分之爭,由北港 朝天宮轉移陣地,到一溪之隔的新港奉天宮舉行,改變了大甲信徒的信仰文化,也新設了 許多主要祭儀,祝壽大典確實比以前風光,卻沒有當時刈火儀式的神秘感,令熟知這些宗 教特色的老一輩大甲人深感可惜。 延續數了近百年的世界性宗教大事「大甲媽祖回娘家」活動,原先大甲媽祖是到雲林縣北 港鎮的朝天宮進香,古禮的「分靈刈火」儀式異常的神秘,在謁祖大典當天午夜,數萬名 大甲信徒重重圍繞著北港朝天宮,執事人員更是非常嚴格的防範,不准閒雜人等窺視或進 入朝天宮四週的戒護範圍,斯日北港媽祖廟四周居民更是自覺的門戶深鎖。 大甲媽祖舉行「刈火儀式」,只有朝天宮裡的主持和尚,和鎮瀾宮的執事人員及大甲鎮重 要人士才有資格在場參拜,等待著兩爐燒了好幾個小時的檀香爐,在香煙與火勢交合的瞬 間又叫「閤爐」,在場參與的大甲信徒,在朝天宮住持和尚焚燒金紙之際,儀式中會一直 叫婆啊(媽祖)回去哦!北港鎮人則會叫婆啊留下哦!神人之間真情流露,百年傳襲不衰 ,儀式從頭到尾莊嚴隆重,一點也不敢馬虎。 古禮所傳襲的科儀因人為的一再改變,昔往的神密感已經盡失!儀式當中,盛裝「刈火」 檀香爐的「香擔」,必須由專人一路挑著走在各陣頭前面回到大甲鎮瀾宮,如今也早已棄 之不用。 大甲媽祖由朝天宮易地到嘉義的奉天宮,廢除了謁祖大典,改為祝壽大典,雖然蒞臨參拜 的人數比以往多了許多,但就老一輩的大甲人而言,這樣的改變,不知是福、還是禍!文 化薪傳的那一爐香火除掉了,相信再過一段時間,這一些儀式漸漸地就會讓人所遺忘而失 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204.25 ※ 編輯: lane 來自: 210.85.204.25 (10/20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