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Richi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movie.mop.com/huayu/2006-10-27/3591.shtml 看過《放·逐》以後,就會明白《槍火》在港片史上的經典意義,杜琪峰原本是想藉著 從前的基礎進行超越,然而可能是是渲染過重的原因,反倒失了不少男性電影的剛硬 和精闢。儘管《放·逐》以陣容來看是作為《槍火》的續篇而被很多人所期待 ,整部電影的班底也依舊未變,可是《放·逐》卻未能逃過創作上的局限性。    能未曾看過《槍火》的觀眾來講,可能會認為本片是近幾年來最優秀的港式黑幫電影, 它不似《黑社會》有那麼硬朗的內核,全憑情節取勝,片中基本看不見一粒子彈。 《放·逐》卻顯然是要以小格局和精巧的槍戰取勝,電影重心不再是放在故事的輔呈上, 而是存心要秀導演駕馭槍戰場面的能力。全片共五場槍場,看得出來老杜心中也是有 "《教父》情結"的,無論是餐廳槍戰一場,仰或將中彈效果做成血粉飛濺,無不是在向 《教父》中餐廳刺殺的經典場面致敬。《放·逐》中的槍戰零而不亂,細膩又不失淩厲, 手中槍也與《槍火》裏那般猶如一劍在手,鬥得睿智輕巧。然而《槍火》外冷內熱的 剛性特質卻被完全外翻,場景變得華麗繁複,用硝煙彌漫的效果烘托激烈的戰況。    《放·逐》的故事設計同樣的也加入了很多感情元素,甚至有些矯情過頭,不復從前 《槍火》那點到為止的含蓄別致,而是大喇喇地煸情,不得不說,何超儀在片中 恨意十足的強烈表演顯然將電影的矯情程度提升,回歸了普通港片大起大落的情感變化, 《槍火》中情調十足的男人友誼只用了一個紙團來表現,《放·逐》裏紙團變成了飲料罐 ,四個殺手踢"足球"的功力也大漲,不再人性化而近似"神"的高度。何況,情節發展的 推進也刻意加入了不少武俠的味道,在劫持黃金一段中將他們徹底變成了落魄遊俠。 也是同樣的犯了太過矯飾的毛病,不再有從前《槍火》中信手拈來的自然。 情節發展也有過多的巧合,末尾的處理也相當突然,沒有任何懸念,使得我們更懷念 《槍火》結尾處一起一伏的緊張感,最後茅塞頓開,不自覺得莞爾。 《放·逐》結束得雖然悲壯,卻完全不值得回味。    角色方面最讓人驚豔的不再是吳鎮宇,五個殺手因為各自這幾年來不同的際遇,為人處事 都起了微妙的變化,這一點上黃秋生、林雪等幾個老戲骨把控地相當完美,不過可能 是群戲太過密集,每個人物的個性也有所弱化。倒是任賢齊的劫匪反而出彩,著墨不多 卻很有嚼頭,相比其他五個演員的慣性表演,任賢齊的輕鬆與收斂更教人刮目相看。 另外,還是不得不提一下張家輝,可能是被劇本塑造得太過平面,反而不如張兆輝詮釋的 殺手中間人有滋味。另外,專門為黑幫治療的私人診所醫生一角也很有意思,經歷過太多 腥風血雨又其貌不揚的醫師,面對槍林彈雨照樣蹲在那裏為大飛哥清洗槍傷,那樣的設計 便頗具古龍小說中"一人一江湖"的味道。    應該說,《放·逐》也意味著《槍火》時代的結束,老杜用整整一部電影發揮了槍戰 場景設計上的極致水準,也同樣缺失了《槍火》的靈光乍現。依舊是幾個人,幾支槍, 幾段江湖情,帶給我們的卻是說不出來的複雜情緒,那其中也絕對包含了些許失望。 -- 世間有 謗我 欺我 辱我 笑我 輕我 賤我 騙我 如何處置? 只要 忍他 讓他 避他 由他 耐他 不要理他 再過幾年 你且看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