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slite12 (recta sequi)》之銘言: : 從清代到日本時代初期 台北市東北郊約從東門市場到新欣大眾百貨間的地方 : 都稱為三板橋 原因是有三條木板橋連絡王留公圳東西側 : 據台北文獻的訪談資料 三板橋在日本時代稱為紅葉橋 櫻橋 枋葉橋 : 可是我看昭和九年的台北市地圖 在沒有拉直的特一號大排的狀況下 : 王留公圳在大正町跟三橋町內橫跨王留公圳主幹的橋只有一座 : 應是戰後的新興橋(時無惠通橋 要過王留公圳或後來的特一大排得繞道而行) : 有人知道那另兩條橋是哪些嗎? 我查閱1939年台北市土木要覽一書中列舉的台北市境內一百多條橋樑, 沒有發現上面三個橋名的橋,不過令人訝異的是當時台北市內的橋 大多數是無名橋,所以往往必須加註是在哪一條道路上,或是哪一町 大字轄內 的幾番地,不然就是得註明橋的附近有哪個學校 工廠或會社等重要設施. 但是這樣不但增加敘述的麻煩,還可能造成誤解,所以我想那三座橋應該是 官方沒有加以命名,但是民間人士為了溝通方便而取的名字. 清領末期的三板橋庄範圍頗大,可以說一出台北城東與東北就算是三板橋庄 的地界,在1922年台北市西部實施町制之後劃為三橋町 大正町 樺山町 幸町 東門町 旭町等,以今天的行政區來說地跨中山 中正與大安等區.以此觀之, (王留)公圳大致構成三板橋庄東界,而橫跨圳道聯絡三板橋與其他庄頭的最 重要橋樑,無疑的就是位於聯絡上埤頭庄與三板橋庄之間的道路之上,這條路 就是後來的縱貫道路.這條橋在1939年的台北市土木要覽一書中記載為"大安橋" (三張犁道路上也有一座大安橋),位於工業學校前,長15.3米,寬12米,戰後改稱 中正東路四號橋,橋長15米,寬11.6米(可能經過改建),該橋今已不存,位置應在 今之八德路二段十巷口,昔日的圳道已加蓋闢為寧馨公園. 其他兩橋我想有一橋可能是跨越台北城東北角護城河的橋(劉銘傳時代闢建的鐵路 跨越此河的橋叫作九板川橋),為台北城往松山 基隆道路上的必經之橋.必須說明 的是清國時代台北城東北角有一條護城河,今天的行政院和監察院所在地在百餘 年前應該都有一小部分位在這條河的河道上,今之中山南北路忠孝東西路口西北角, 即天成飯店所在之街廓在當時是一個大湖,上述之護城河與此湖應在1911到1914年 間填平.此橋雖非跨越(王留)公圳的圳路,但此橋所跨越的台北城東北角的護城河與 (王留)公圳可以連通(包括雙連埤在內諸多縱橫渠道大多可互相流通). 至於第三座橋位於何處就很難推斷了,劉銘傳時代開闢了一條出台北城東門 往松山的路(今之齊東街即為此路殘存迄今之路段),也需要跨越上述之護城河 及其支流,不過三板橋庄的名稱應該在此路開闢之前就有的.至於三板橋庄的北境 (日本時代的三橋町)在清國時期人煙稀少,為火葬場之所在(日本時代作為共同墓地 與葬儀堂使用,1932年的都市計畫規劃為14與15號公園的預定地),亦非交通要道 所經之地(有一條上埤頭往來大稻埕的小路經過),並無跨越圳道的橋樑.日本時代 中後階段的三橋町時期町內也只西部聚集人口(今之老爺大酒店一帶),東部就如同 上述為墓地與葬儀堂,雖然有跨越(王留)公圳通往中庄子的小路(兩座橋為堀川橋與 村雨橋,特一號道路開闢後圳道取直另建新橋,即為戰後之新興橋),但這都是三板橋庄 的名字產生之後很久的事情,應該跟最初庄名的起源較無關係. 說不並"三"並非實數,只是說明三板橋庄內有多條跨越圳道的橋而已.以百餘年前 台北城東北郊渠道遍佈的情況來看(其實整個台北盆地都是如此),在清領時期悠悠 的歲月中民眾為方便往來搭設的臨時橋樑不知凡幾,到底三板橋庄內有哪些橋, 由於年代久遠,於今已難考證. 以上純屬個人淺見,不看可也,看者有異見歡迎提出來討論 : (當然是有不少經過支流的橋 但應為X條通橋而非另外取名 而三橋町內橋始終不多)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04.103 ※ 編輯: mintap 來自: 220.131.101.67 (06/20 05:41) ※ 編輯: mintap 來自: 220.131.101.67 (06/20 05:43)
seeback:推一下勒 06/30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