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slite12 (recta sequi)》之銘言: : 類似"幸町市場旁道路"等於濟南路二段這樣嗎? 沒錯,那時候標明位置的用語,比如說縱貫道路上的大安橋就必須 註明在工業學校前.看來今之幸町市場及今之濟南路二段是日本時代 最後十年才出現的 : : 就是後來的縱貫道路.這條橋在1939年的台北市土木要覽一書中記載為"大安橋" : : (三張犁道路上也有一座大安橋),位於工業學校前,長15.3米,寬12米,戰後改稱 : m兄所謂三張犁道路上的大安橋應該是四六事件的發生地 也就是今信義新生路口那座? 這我不能確定,日本時代特一號路線(即新生南北路)未開闢時三張犁道路在東門町 與大安之間一共有三座橋,皆跨越(王留)公圳,其中大安橋橋長12.15米,寬4.25米, 為混凝土橋.可能在特一號道路開闢的時候將這三股圳道取成一股為道路中央排水溝, 再於其上建橋.新生南路中央排水溝的寬度是13米,奇怪的是查閱戰後初期台北市志所 記載的橋樑,不論是名為新生南路X號橋或是信義路Y號橋的橋樑中都找不到特徵類似 信義路跨越新生南路中央排水溝的橋.由於戰爭破壞和戰後重建的關係,日本時代台北市 內的橋樑在戰後不少遭到廢止,因而要逐一比對兩個時代的橋樑資料困難重重;即便 從新生南路的中央排水溝寬度13米這一節去檢索城中區 大安區 信義路 新生南路諸橋 中橋長在13米左右者,亦無所獲. : 手邊的書有個奇怪的矛盾 在稱三板橋位於"艋舺經錫口至基隆道"上的同時 : 又稱其為"南京林森路口北側的三條木橋" 所以除非艋舺經錫口至基隆道並非齊東街古道 : 否則似乎不該有這樣的結果 這的確是矛盾,今之南京東路 林森北路口一帶在清國時代並非艋舺往來 錫口 基隆的 交通要道所經之處.在台北城還沒有建造時從艋舺出發要往錫口 雞籠應該是往東北直走 穿越以後的台北城坐落之處,台北建城以後艋舺錫口之間往來在台北城週邊的路線不是 沿著台北城北垣外邊而行就是得進出東門往來斜行東北方向的路,這一段路殘存至今 的路跡有兩段,一段就是齊東街,另一段為徐州路18巷 : 清領時期三板橋即為墓地 這點可參考林衡道教授的回憶 林衡道老先生的歷史紀錄 : 就今天的眼光雖然頗為(而不只是稍嫌)粗陋 但就他所生長的大稻埕及大正町地區 : 仍有極高價值 另外這可導出另一個問題 三板橋墓葬區在清領時期就是大稻埕腹地 : (大稻埕兩大墓地區即為三板橋 與大稻埕及後來的泉町間 約為今日塔城街天水路附近) : 如果三板橋如前述資料稱位於來往萬華和松山的路上 又怎會是大稻埕是腹地呢? 大正町即為台北廳時期的大正街(主街道即今天稱為X條通的地區),是日本佔領台灣以後 的1910年代才發展起來的新市街,此地為日本統治階級官僚的宿舍區,故居民自然幾乎 都是日本人.清國時代末期至日本時代初期大稻埕街肆區的最東邊不超過劉銘傳時代 所建設之台北新竹之間的鐵路.還有泉町的範圍沒有涵蓋今天的天水路哦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1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