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AN-YanY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AN 看板] 作者: qilai (合眾國的榮華也該到頭了) 看板: SAN 標題: [情報] 河南安陽曹操高陵遭質疑 河北邯鄲隔河爭曹操 時間: Tue Dec 29 20:21:15 2009 2009-12-29 21世紀經濟報道 曹操墓找到了? 12月27日,河南方面在北京宣布,在該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發掘的一座東漢大墓,被 確認為魏武帝曹操的陵墓。 被作為關鍵証據的,是墓中出土的六塊刻有曹操封號“魏武王”字樣的石牌和石枕,顯示 墓中一些陪葬品為曹操生前用品。墓中一具被鑒定為年齡在60歲左右男性骨骼,被認為是 曹操的遺骸。 河南省宣布這是一項“重大發現”。此前,這位公元三世紀統一中國北方的著名統帥、政 治家、詩人陵墓的確切地點,是一個持續了將近1800年的謎。 但這一發現在宣布的第二天便遇到質疑聲。 “現在匆忙定論,還為時尚早。”河北邯鄲市歷史學會會長劉心長28日對本報表示。“還 有很多疑點回答不了,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尋找更有力的証據”。 面對開始出現的爭議,河南曹操高陵考古負責人潘長斌當天對本報表示:“質疑的聲音不 會幹擾到目前還在進行中的考古發掘工作。”潘是河南安陽西高穴墓地考古隊隊長。 那位在中國古典文學中以奸詐權謀著稱的一代梟雄,他用智慧和時間布下的詭異迷局,真 的在這個普通的冬天里被一夜破解了嗎? “鄴之西崗”的驚天發現 公元220年正月,洛陽,曹操叱吒風雲的一生在66歲這年走到盡頭。 這位征戰一生,消滅了長江以北所有軍閥的鐵腕人物躺在病榻上,一會記挂著唯一未被他 鏟除的孫權和劉備,一會想著自己的後事。 “我死後,要葬在鄴城西面靠近西門豹祠的山崗上,後事要從簡,要薄葬,用普通的衣服 裝殮,墓里不要放金玉珠寶。”他叮囑家人說:“你們以後要經常登上鄴城的銅雀台,向 西望,那里就是我的墓。” 事實上,早在去世前兩年,曹操就為自己選好了墓地。作為經歷了漢末的戰爭和動亂,致 力恢複國家經濟和崇尚儉樸的政治家,他在遺囑中交代,墓地要選擇在地勢較高,土壤貧 瘠,無法耕種的地塊,而不要占用良田。墓上不堆土,不樹碑,不留地面標志。 曹操交代完這些話便與世長辭。他的遺骸被運到位于今天河北邯鄲市臨漳縣漳河岸邊的鄴 城,于二月下葬。 有跡象表明,曹操的墓地在他身後很長一段時間是公開的。後來,墓上的所有地面標記毀 于漳河洪水,隨著時間流逝,他的長眠之處逐漸成謎。後世學者只能以他的遺囑為線索去 尋找。 這次,河南的考古專家表示,他們正是根據曹操的遺囑,取得了這一驚人發現。 尋找曹操墓的關鍵坐標,是遺囑里提到的西門豹祠。 按照河南方面考証,那座西門豹祠就在今天的安陽縣安豐鄉豐樂鎮。而這次這座大墓所在 的西高穴村,就在西門豹祠以西。這和曹操遺囑中給劃定的墓地方位相吻合。此外,在西 高穴村西還曾出土曹操去世100多年後的一個叫魯潛的官員的墓志,上面記載說曹操的墓 就在離魯潛墓43步遠的地方。 被河南專家認為“最為確切的証據”,是墓中出土的一批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牌和石 枕。曹操生前封“魏王”,死後謚號“武王”,“魏武王”的銘文,足以証明墓主人就是 曹操。 河南專家還認為,此墓裝飾簡單,未見壁畫,盡顯樸實。一些玉器等裝飾品也應是曹操日 常佩帶之物。墓上未發現封土,符合曹操所主張的“薄葬”。 同時,墓室中發現的那具男性遺骨,據鑒定年齡在60歲左右,也與曹操終年66歲吻合。 漳河對面的質疑聲 但是,這一發現剛一宣布,便來了質疑聲。聲音來自與河南安陽隔漳河相望的河北省邯鄲 市。 “確認曹操墓必須得有過硬的証據。”劉心長的質疑集中在陪葬品、周圍墓葬和頭蓋骨的 考証上。 66歲的劉心長,從事歷史研究30余年,從邯鄲市政協常委、文史委員會主任崗位上退休, 著有500多頁的專著《曹操墓研究》。 劉心長的第一個疑點,指向那幾塊關鍵性的石牌和石枕。這些圭形石牌,分別刻有“魏武 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字樣。 劉心長的疑問是,曹操死後被漢朝皇帝追封“武王”,是在曹操下葬之前還是之後,這個 時間無從查考。如果是在下葬之後,那麼有沒可能把墓再打開來,將刻上新封號的物品埋 進去? 況且,這些表明主人身份的銘文不是生前刻在器物上,而是在死後刻在標簽似的石牌上。 曹操為籌集軍餉曾盜過墓,他在遺囑中要求“薄葬”,也是為了防盜墓,那麼他會像博物 館介紹展品那樣,給陪葬品寫個介紹,以表明這些物品的身價嗎? 為此,劉心長建議河南的考古專家公開這些圭片出土的時間和地點,“如果是從盜墓者手 中查獲的,那麼對其來歷、可靠性就要嚴加考究。” 劉心長還有一大疑問:“曹操在遺囑中要求他的墓‘無藏金玉珍寶’、‘金珥珠玉銅鐵之 物,一不得送’,那麼在這個墓中出土的250器物中,為什麼會有金、銀、銅、鐵等金屬 物件,甚至瑪瑙、玉石等珠寶?” 在劉心長看來,石牌石枕不是最重要的証物,更為關鍵的是曹操和其夫人卞氏的印章有沒 有找到。 由于曹操不許埋葬“金玉珍寶”,所以魏王印章可能不在墓中,但是與其合葬的卞氏印章 ,應該隨葬了。“如果能在墓中找到卞氏印章,就是最准確物証。”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河南方面所稱發掘有3個頭蓋骨,“應該是2個,那麼另外一個是誰? ”卞氏晚于曹操10年去世,與曹操合葬。 劉心長認為,在發掘尚在進行,上述這種種疑點尚未解決的情況下就匆忙斷定這就是曹操 墓,顯得過于倉促。 關于墓葬位置,劉心長也認為需要進一步考察。 “那個魯潛墓,我找過三次了。”劉心長說,“如果這次發現的是曹操墓,那麼應該能在 周圍相距43步的位置找到魯潛墓。但為什麼至今沒有聽說發現魯潛墓?” “曹操墓不可能是孤零零一個墓,周圍會有群墓。”劉心長說,“曹操的大將夏侯惇死後 也葬在鄴城附近。如果安陽的墓周圍有重要的文臣武將的墓,這也能說明問題。” 劉心長在其著作中對曹操墓的位置進行了研究,他畫出的曹操墓地圖分為北區和南區。以 邯鄲和安陽分野的漳河為界,河北磁縣講武城鄉以西和時村英鄉中南部視為北區,河南安 豐鄉屬于南區,共5平方公里。兩區都在曹操遺囑所描述的方向上。 劉心長說:“這兩個區域都有可能,我更傾向于北區。” 他的理由是,曹操主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從這一帶的情況看,南區 北臨漳河,難以埋葬公卿大臣,且土壤肥沃,不符合曹操要葬在“瘠薄之地”的要求。 而且北區有“高崗”,南區安陽一帶則沒有。有証據証明曹操是葬在高崗上。曹操的兒子 曹丕寫過文章記載曹操送葬下葬的過程,他在《策文》中描寫曹操墓是“棄宮廷、置山峨 ”(峨,即山崗地帶之意)。 唐朝詩人王勃《銅雀棘二首》中也寫道:“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劉心長解釋說, 高台即銅雀台,西北望即望向曹操墓。“從今天尚存的銅雀台遺址的方位看,如果曹操墓 在安豐西高穴,那就是‘西南望’了。” “我們的思想壓力很大” 和劉心長一樣持懷疑態度的還有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息。他認為河南省文物局 拿出的“都不是第一手的証據”。“這個墓是被反複盜挖過的,能留存的直接証據很少。 ” 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則于28日對本報表示,在經歷了戰爭和嚴重經濟破壞 的東漢晚期,北方如此大規模的墓葬非常少見,“只有曹操這樣的身份才能與之相稱”。 對于墓中出現金、銀等陪葬品是否與曹操主張的薄葬不符,齊東方認為,薄葬與否不能用 今天的標准去衡量。與薄葬相對的厚葬,是說額外制造器物做陪葬。齊東方認為,現在這 個墓並不算是厚葬。 “事實上和曹操的等級相應的一些器物是必定要有的;在下葬時,生前常用的器物也會放 進去。所以才會出現‘常所用’之物。” “曹魏政權存在的時間較短,在全國能基本確定的曹魏墓不到10座,”齊東方說“對認定 曹操墓出現爭議也屬正常”。 在爭議出現之前,河南文物單位為此次發現的公布投入了近一年時間。 2008年12月6日,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組成“西高穴東漢大墓”考古隊,一共20多人抱著被 子和日用品,在西高穴村東頭的一個大院里住下來。 “這一年,我很少回鄭州的家里完完整整度過一個周末。”安陽西高穴墓地考古隊隊長潘 文斌對本報記者說,“這一年的挖掘中,知道的人都會發出疑問,會不會最終發現不是曹 操墓?所以思想壓力很大。” 潘文斌也承認一些直接証據來自于盜墓者。2008年,盜墓賊從此墓中盜出銘牌一塊,其上 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字樣。 盜墓行為從2006年開始變得很嚴重。安陽當地派出所先後抓獲5批盜墓賊共38人。 河南省文物局12月27日稱,曹操高陵的發掘,尚有許多工作仍在進行,如陵園建築、墓地 布局的調查等。同時,保護展示規劃也已開始著手進行。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關強在27日的發布會上也說:“西高穴墓發掘工作有待 進一步展開。”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9/1/1/1377188/1.html 七十二疑塚之謎已破解?黃震雲:曹操陵墓的認定非常搞笑 曹操的陵墓真的找到了嗎?研究漢魏石刻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黃震雲認為,曹操墓的認定 「非常搞笑」。專欄作家、歷史學者陶短房認為曹操手下的軍官墓裏都可能放一個曹操用 過的武器,「如果我非要說這是許褚的墓地,他拿什麼反駁?」 歷史上有曹操墓有七十二疑塚的傳說,然而27日由河南省文物局發布「捷報」後,引起了 廣泛關注。網友有質疑,專家也有質疑,疑點集中在文物本身的可靠性和證據連結不夠完 整。 最能說明曹操身份的兩件文物就是刻有魏武王的石牌與石枕,有網友爆料,可惜此兩件最 有力的鐵證並不是考古的正規發掘,而是從盜墓分子手中繳獲的。 網友甚至痛批考古變成搞笑,還說「曹操墓裏驚現兩個頭蓋骨,經考古學家鑑定,其中一 個是曹操的,另一個是曹操小時候的。」 黃震雲說,除了「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文字外,其他的石牌上還有「黃豆二升」、 「刀尺一…(那個字看不清楚) 」等等,更是倉庫裏的說明牌,而不是墓葬所用。他所知 漢代墓葬很少有發掘出類似物品的。 黃雲震也認為畫像石說不過去,畫像石是墓室建築構件,裝在墓室牆上,都是成套成系列 的,沒有可能是單獨一塊。從目前的報導上看,也沒有發現牆上有畫像石被拆之後留下的 洞。這塊畫像石的內容他知道,是垓下之戰。畫分三層,第一層講的是項羽問路,被農夫 誤導進了沼澤,第二層是垓下之戰的情景,項羽為了突圍,把他的隨從分為四隊,朝著四 個方向。第三層講的是項羽和烏江亭長說話的情景(亭長勸項羽搭船,項羽不願意)。 黃震雲說自己在山東嘉祥武梁祠見過幾乎相同的畫像石,但比這幅要精美得多,他判斷這 個畫像石等級並不高,「應該不是這個墓室所有,說不定是從外邊搬進來的。」他也懷疑 ,曹丕已經篡漢,怎麼會把歌頌漢代功績的內容刻到畫像石上。 http://www.nownews.com/2009/12/29/162-2552285.htm 被盜挖多次!學者:曹操陵墓缺乏關鍵證據! 河南省文物局27日對外公布,曹操的陵墓在該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被發現。消息傳出 後,一些學者表示此說法還缺乏有力證據。專門從事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 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表示,目前公布的證據並非第一手資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證明。在還 沒有直接證據的情況下公布相關消息,有悖學術研究的嚴肅精神。 袁濟喜28日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表示,他從電視上看到,十點鐘播出的新聞還說「疑似發 現魏武大帝的墓」。到了十二點鐘,就突然變成了確認發現魏武大帝的墓。而且,也沒有 提供什麼新的證據。 袁濟喜說,這個墓是被盜挖過不少次,所以留存的直接證據很少。而且現在發現的一個號 稱是魏王用過的一個兵器,這個到底是真是假,他也覺得很難判定。因為該處已經被盜挖 過了,不是原封的,也可能是有人故意藏在裡面。 袁濟喜指出,有關方面參照的《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的那些材料也無法印證。至於有 關方面提出的曹操墓在安陽有六大依據,袁濟喜說,這些證據都不是第一手的證據,也不 是很有力。 袁濟喜介紹說,曹操本人是非常多疑的,史書上記載他的墓確實是有72塚。而且至今一千 多年,現在能證明墓主的關鍵證據並不存在。這座墓的地方不在鄴城,也不在洛陽,而且 找不到跟曹操文學相關的證據。 袁濟喜認為,搞國學研究要實事求是,不能炒作。類似發現曹操墓的事情前幾年也出現過 。當時自己到南京中山陵開會,有人說《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在中山陵出家的定林寺已經 發現了。但是經過研究,發現也不是那麼回事。 在袁濟喜看來,匆忙發布曹操墓在安陽的消息,可能是一個新聞上的炒作需要。但是這跟 真正的國學研究還是有一定距離。像現在剛剛發現了一些間接的還不是直接的證據,就匆 匆忙忙地定論是曹操的墓,他覺得這並不夠嚴謹。 http://www.nownews.com/2009/12/29/162-2552101.htm 發掘領隊回應對確定曹操墓6點証據質疑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昨天,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表示,有關方面宣布“曹操墓 在安陽”,此結論為時尚早。著名鑒寶專家馬未都也提出了同樣的質疑。 對此,安陽曹操墓項目考古領隊潘偉斌表示,不願就質疑回應,因為袁、馬二人不是考古 專業人士。 安陽曹操墓引來質疑 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在安陽發現曹操高陵。袁濟喜說,當天,電視上10時播出新聞,還說 “疑似發現魏武大帝墓”。到了12時,就變成了確認發現曹操墓,且沒有提供新的証據。 這位專門從事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的學者認為,作為一個嚴重被盜墓,留存直接証據很少 ,面目全非,且沒有發現類似“金縷玉衣”等過硬証據。 河南文物局稱,發現魏王用過的一個兵器,上刻“魏武王”三字。 “這個到底是真是假,我覺得很難鑒定。”袁濟喜說,即便真的發現過硬証據,也要特別 慎重,因該墓葬被盜嚴重,“萬一有盜賊作偽,怎麼辦?” 袁濟喜認為,“曹操墓在安陽”消息發布,太匆忙,不嚴肅,需慎重。 “作為文物管理部門,匆忙發布結論一定要慎重。”袁濟喜說,頂多可以用“很可能”、 “基本上可以肯定”等字眼,千萬別用“確認”等板上釘釘的字眼。 著名鑒寶專家馬未都也撰文表達了同樣的質疑。 考古隊長:他們不夠火候 對此,安陽曹操墓發掘領隊潘偉斌在接受河南媒體採訪時說,這些人沒到過現場,也沒有 調查,這樣說沒有絲毫根據。 “你問問馬未都手里有沒有曹操墓的石碑,如果他拿到了,鑒定了真假再說。”潘偉斌認 為,一些人之所以質疑,是想借曹操墓炒作自己,“馬未都是搞鑒定的,不是搞考古的。 人大那位(專家)也不是專業的考古人員,國家為什麼不請他們當考古專家,因為他們的水 平還不夠火候。” ■ 反應 故鄉人多不信曹操墓在安陽 亳州派文物團安陽探營 本報訊 (記者張偉峰)前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確認。昨日,曹操的故 鄉安徽亳州市文物管理處處長帶隊到安陽了解詳情。當地人多不相信曹墓在安陽。 昨日下午,亳州市市政府新聞辦主任朱衛軍說,獲悉曹操陵墓在河南安陽被發現,當地曹 操後代又驚喜又激動。該市市文物管理處處長帶隊到河南安陽了解詳情。 朱衛軍說,埋葬曹操尸骨陵墓所在,一直眾說紛紜。河南安陽宣布發現曹操高陵,也有部 分人懷疑其真實性。但根據歷史記載,當年曹操主要在安陽活動,且消息由河南省文物局 發布,應屬實。 昨晚,亳州市文物管理處處長薛冰稱,他和幾名工作人員已到安陽。因對方忙,他們還未 能與對方取得聯系。 亳州市曹操研究會蔣姓工作人員介紹,河南安陽宣布發現曹操墓,通過年齡等,對照出土 的物件,可靠性較大。 蔣先生說,曹操早年過繼曹家,現在亳州很多曹姓人家,其中有曹操後代,亳州人希望曹 操的陵墓在亳州。對于陵墓在安陽的消息,當地很多人認為消息不實。 蔣姓工作人員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理解。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9/1/1/1376588/1.html 曹操墓會不會是另一隻周老虎?   河南省文物局27日對外公佈,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該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被發現。 消息傳出後,一些學者表示這種說法還缺乏有力證據。專門從事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的中 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表示,有關方面公佈的“曹操墓在安陽”證據並非第一手 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證明。在還沒有直接證據的情況下公佈相關消息,有悖學術研究的 嚴肅精神。(12月29日中國新聞網)   曹操,這位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姦雄”的一代政治家,如果地下有知,面對 今天的其墓冢之爭,恐怕會再度感慨“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曹操為何哀?因 為他的墓冢之謎已經演化為墓冢之爭。自河南省文物局27日對外公佈,魏武王曹操高陵在 該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被發現。無論是學界還是坊間,均有不同聲音,一時可謂喧嘩 與騷動。   比如,專門從事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的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稱,河南相關方 面公佈的證據並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證明。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係副主任高 蒙河教授也認為,現在只能認為是個初步確認,還沒到能定性的時間。學者馬未都表示: 看了一下專家學者們對曹墓認定的六大依據的第五點,也是判定此墓為曹墓最直接的證據 ,就是刻有“魏武王”的石牌與石枕,可惜此兩件最有力的鐵證並不是考古的正規發掘, 而是從盜墓分子手中的繳獲的。此外,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方北辰、上海博物館考古部主任宋建等諸多學者皆稱,在沒有更有說服力的出土文物前提 下,這一“新說”還有待進一步證明。……   一方面是河南省文物局言之鑿鑿地斷稱已經找到曹操墓,並拿出所謂的六大鐵證,另 一方面則是坊間的半信半疑和學界的不同聲音。曹操墓到底有沒有找到,仿佛陷入了各執 一詞的漩渦之中。對於學界的爭執,拘囿于專業學養,庸常如我輩自然莫衷一是,無所適 從,我們該信誰的?真相到底在哪,或者有到底有沒有真相?不管怎麼說,曹操墓冢之爭 已經引發了強烈的喧嘩與騷動?   誰的喧嘩?誰的騷動?為何喧嘩?為何騷動?   “可能是炒作”,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直言不諱地稱,搞國學研究要實 事求是,不能炒作。類似“發現曹操墓”的事情前幾年也出現過……經過研究,發現也不 是那麼回事。匆忙發佈“曹操墓在安陽”消息這件事,可能是一個新聞上的炒作需要。如 果說是相關方面的炒作,那麼為何炒作?是不是潛藏著巨大的商業企圖,抑或其他?眾所 週知,曹操墓的地點一直懸疑,已經成為和南海一號、秦兵馬俑並列的最有看點的三大考 古發掘,如果一旦證實曹墓就在安陽,不僅會給安陽,還會給河南帶來無法估量的學術價 值和商業價值。   我們知道,放眼週遭,名人故里之爭屢屢上演,爭得不可開交,甚至不惜訴諸法庭, 有的地方為了打名人牌,不惜生拉硬扯,胡編亂造,爭的背後無疑正是出於經濟利益的考 量,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當地知名度,便於旅遊開發和商業運作,甚至便於招商引資,另 一方面則可以申領大批經費,比如當年陜西相關方面之所以編織謊言,並急咻咻發佈華南 虎假照,有業內人士稱,此舉一方面是為了申請經費和建造保護區,另一方面是為了旅遊 開發之需,的確,假虎照發佈不久,“遊自然國心、聞華南虎嘯、品鎮坪臘肉”的巨幅廣 告牌就堂而皇之地矗立在陜西鎮坪縣街頭。   當然,現在不能輕率地判斷河南相關部門也有巨大的利益企圖和炒作陰謀,但在沒有 找到足夠鐵證之前,就急咻咻地發佈消息,難免有瓜田李下之嫌。而且,在曹操墓尚未最 終確定之前,就有好事者忙不迭地算了一筆經濟賬,稱曹操墓作為全新的一個文化旅遊景 點,比殷墟、岳飛故里更加引人注目,比照兵馬俑的參觀人數,曹操墓每年最低估計,會 給安陽人民帶來4.2個億的收益。這個數字,還是在不景氣的宏觀經濟背景下,以及國外 遊客的份額很低的情況下。如此巨大的商業利益,也許不能不讓相關方面動心。   胡適先生曾經提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學術觀點,實際上在考古上,有時大膽 假設並不足取,為了一己之私的假設更該擯棄,正如有人稱,未認清全面事實而建立的“ 假設”,只能是沒有客觀基礎的偏見或錯覺。從這樣的假設去求證,愈小心,愈徹底,便 愈危險。基於此,筆者認為,面對各種質疑,河南相關方面不妨少一些“致命的自負”, 多一些小心的假設和小心的求證,若如此,才能少一些喧嘩與騷動。 (王石川)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824/2009/12/29/2165s2718183.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92.14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9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