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AN-YanY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8年韓國學者朴在淵教授宣佈,發現了《三國演義》周曰校本的朝鮮翻刻本, 經韓國學者朴在淵和中國學者劉世德(《文學遺產》2010年第一期)的研究,得 出四大結論: 1、朝鮮翻刻本的底本是周曰校甲本。 2、奇大升隆慶三年(1569)所言的《三國演義》就是朝鮮翻刻本。 3、朝鮮翻刻本一種的刊刻年代「丁卯」是指隆慶元年(1567)。 4、周曰校本和夏振宇本序言中的「壬子」不是「壬午」的誤刻,而是周曰校甲 本的刊刻年代。 此後,2010年1月朴在淵再次在韓國又發現活字本《三國演義》,朴教授介紹, 此本有如下特點: 1、書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與嘉靖壬午本相同,與周曰校本不同。 2、用韓國丙子字的銅活字(1516年)印刷。 3、每卷分為上、下兩部分。 4、沒有周靜軒詩及【補遺】等標記。 5、據韓國學者朴在淵研究,活字本的文字基本和周曰校本相同,少數和嘉靖壬 午本相同。 6、目前只存卷八,147-159則。 3月19日應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張伯偉教授邀請,朴在淵教授在南京大學做 報告,第一次公開詳細介紹了此版本,其報告將在5月刊載於《南京大學學報》 ,活字本不久將公開出版。 根據朴教授對活字本的研究,他認為上述對朝鮮翻刻本研究的四大結論中,除有 兩點不變(第1底本、第4壬子)外,其他兩點要修正: 1、奇大升隆慶三年所言的《三國演義》不是朝鮮翻刻本,而是活字本。 2、朝鮮翻刻本一種的刊刻年代「丁卯」不是隆慶元年(1567),而是天啟七年 (1627)。 朴教授認為活字本是以周曰校甲本為底本,參照嘉靖壬午本刊印的。活字本在 1560年代初中期刊刻後,在朝鮮才以周曰校甲本為底本翻刻多次。活字本是韓國 目前現存最久的版本,也是中、日、韓三國最早的一部金屬活字本。 對於此活字本在《三國演義》版本中的位置,目前還有不同看法,很值得研究, 其研究肯定會大大促進《三國演義》版本研究的深入。為介紹《三國演義》版本 的新進展,促進《三國演義》版本研究的發展,3月27日由首都師範大學中國傳 統文化數字化研究中心在首都師範大學舉辦了一次小型的《三國演義》版本研討 會。與會學者有日本金澤大學上田望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劉世德研究員、國 家圖書館陳翔華研究員、首都師大段啟明教授、福建師大劉海燕副教授、中央民 族大學曹立波教授等。 會議首先播放了3月19日朴在淵教授在南京大學報告全部錄像。會議公佈了朴教 授的報告全文,和147則全文。 首都師範大學中國傳統文化數字化研究中心周文業介紹對朝鮮翻刻本和活字本的 初步研究。他認為朝鮮翻刻本的最大意義在於,發現朝鮮翻刻本和上海殘葉的文 字一字不差。由於朝鮮翻刻本的底本是周甲本,因此可以肯定:周甲本的底本可 能就是上海殘葉,上海殘葉就是周曰校甲本中提到的「古本」。而朝鮮翻刻本( 即周曰校甲本)等版本中的「壬子」是周曰校甲本刊刻年代的結論還值得研究, 翻刻者改變原刊刻年代,似乎根據不足。因此「壬子」還有可能還是「壬午」的 誤刻。對於朝鮮活字本的成書,有兩種可能。除朴教授指出的,是以周曰校甲本 為底本,參照嘉靖壬午本刊印的以外,其底本還有可能是比周曰校甲本更早的版 本。由於周曰校甲本和上海殘葉一字不差,因此朝鮮活字本很可能與上海殘葉有 密切關係。 周文業轉達了未能出席研討會的日本京都大學教授金文京先生的意見。他注意到 ,活字本中有的文字和周曰校甲本和嘉靖本都不同,竟然和葉逢春本一致。這說 明,活字本很可能含有早期版本的痕跡,而不一定是根據周曰校甲本和嘉靖本整 理而成的。 而日本上田望教授覺得朴先生的推論十分合理。15、16世紀朝鮮人曾利用幾種漢 籍來編新的作品,如《三綱行實錄》等書。從而可推知,他們依據兩種三國的版 本編撰活字本《三國演義》的可能性相當大。 劉世德先生對朴教授的分析提出不同看法,他不認同朴教授對朝鮮翻刻本的兩點 修正。首先劉先生認為,對朝鮮活字本的刊刻時間論證還不充分,因此說奇大升 談話是指活字本,根據不足。因此,他仍然認為,奇大升談話是指朝鮮翻刻本, 而不是朝鮮活字本。朴教授第二個修正,是認為朝鮮翻刻本一種的刊刻年代「丁 卯」不是隆慶元年(1567),而是天啟七年(1627)。劉先生也不認同,他認為 這種分析根據不足,因此他仍認為「丁卯」是隆慶元年(1567)。劉先生認為活 字本不是以周曰校甲本為底本、參照嘉靖壬午本刊印的。在朝鮮刊刻《三國演義 》,整理者不可能做這類仔細的比對整理,活字本應該是根據一種中國更早期的 版本直接翻刻的。 陳翔華先生對於周曰校本和夏振宇本和嘉靖本的關係,發表與一般看法不同的看 法。一般學者認為周曰校本中所有的、嘉靖本沒有的11個故事,是周曰校本插入 的。但陳先生認為,這些故事(包括「關索」故事),有可能是「古本」原有的 ,是嘉靖本刪除了。 劉海燕認為,認為活字本早、奇大升看到的是翻刻本這一結論仍需推敲,也無證 據。活字本可能比較早,但多大程度上早,還得費力研究。版本研究中有很多現 在無法突破的環節,只因為資料缺乏,任何的假想,在資料面前都只是假想。但 版本研究對於文本研究來說,是很重要的基礎。 總之,對於朝鮮新發現的兩種版本,以及其他版本的演化,由於活字本全文尚未 公佈,目前還有不同看法。展開這類深入的研討,很有必要。這樣集中討論的小 型會議雖然沒有一致的結論,但是這種思考和討論問題的方法,對於今後的深入 研究有很大的啟發。對朝鮮新發現的《三國演義》版本更深入的研究,有待於朝 鮮活字本的公佈。8月10日將在韓國召開的中國古代小說文獻與數字化研討會上 ,肯定會再仔細研討這些問題。 首都師範大學 中國傳統文化數字化研究中心 周文業 2010年4月5日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49048 -- 千里楚天鵬翼,直上扶搖,破書萬卷成就寒門一夢; 數載京華煙雲,盡舒性情,話典百行贏得花色千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rehtra 來自: 140.112.154.238 (05/15 21:51)
Makucy:多謝! 05/16 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