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iliwu (屬於誰的勝利)》之銘言: : 很多人都認為他的道德不好 : 可是我覺得那是演義寫的吧 : 扶漢室的人是誰?是曹操不是劉備耶 : 沒有曹操漢皇帝能安安穩穩的吃穿不愁嗎? : 當初董卓之亂漢皇帝還一度流落到民間 : 向老百姓要吃的填飽肚子 : 那時候劉備做了什麼? : 他只會出一張嘴而已,什麼事都沒做 : 結果卻是劉備被稱讚,曹操被貶 : 漢末的天下是曹操打出來的,是他討平北方的割據 : 讓漢室的實質管轄從董卓時代的零到中國的一半 : 就算曹操稱帝我也覺得理所當然,何況他只做到丞相 : 漢室的天下為什麼要別人幫他打?皇帝可以號召全民扶漢室啊 : 曹操統一北方之前和之後,人民的生活差別又如何 : 光是這點比起那些整天念禮義廉恥的書生又如何 : 道德是用做的不是說說而已 : 讓天下人有飯吃有家住,這樣還不合乎道德嗎? : 反觀劉備,有功勞搶第一,打敗戰跑第一 : 平時可以在民眾面前說得痛哭流涕 : 遇到危險時軍隊都可以不顧自己先溜 : 這只是表面功夫做好的吧,善於收賂人心 : 實際上卻暗於設計,扯人家後腿,孫權對這點一定大表贊同 : 雖然說曹操也有他的野心,但是他對於北方戰亂快速的回復貢獻良多 : 道德是說的好就好呢?還是做的好才重要? 我想道德可以分成很多種吧 如你所述 曹操他的確是漢末安定北方的英雄 結束北方的分裂局面 使百姓能免於戰亂的迫害 這點貢獻是無庸置疑的 但其剷除異己的行為則不可取 像名士邊讓 不過對他譏議一番 曹操竟把他一家老小全殺了 孔融的罪狀亦不過是"欲規不軌" "大逆不道"如此而已 崔啖(應為玉字旁 打不出來) 在曹操滅袁紹時曾糾正曹操的言論 後來被人誣陷"傲世怨謗"從而下獄賜死 曹操身邊著名的謀臣荀彧 因不贊成曹操加九錫 進封魏王 也遭曹操賜死 幫曹操滅袁紹的許攸 也因出言不遜而下獄 而楊修的事大家都很清楚 陳壽在三國志中說 太祖性忌 我想不是沒原因的 而其為了父親之死而進攻徐州 甚至屠城幾萬口使泗水為之不流 也能說明其殘忍的個性 而皇帝亦不過是傀儡 棋子罷了 從伏皇后的例子看來 他對皇上並沒有尊重的意思 不過借重其身份地位而已 後來不是也把女兒給獻帝當皇后 只是為了加強控制而已 我想 三國演義可以渲染 也是人物本身有那個性 否則如何能自圓其說 -- 小小意見 望請賜教 如對內容有疑問 不妨一起討論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140.112.2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