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青草), 信區: history 標 題: Re: [轉貼]造次難得比也-真英雄陳元龍 發信站: 青草 (Mon Oct 13 12:53:43 1997) 轉信站: niabbs!news.nia!netnews.ntu!spring!news.csie.ncu!news.ncu!news.yzit!aid Origin: a043.dialup.dj.net.tw  曹操與陶謙有仇,遷怒徐州百姓,已多次領軍到徐州大屠殺:  193年 曹操驅趕數十萬百姓至泗水屠殺,「泗水不流」;屠取慮、     睢陵、夏丘三城,雞狗不留,不見人煙。  194年 曹操領大軍進逼琅琊郡、東海郡,所過之處皆徹底破壞,陶     謙逝世。  195年 曹操打算再度發兵徐州,荀彧警告:前次曹操屠殺徐州極為     殘酷,將導致徐州百姓固守,即使攻破,也得不到徐州的效     忠。曹操暫且打消念頭。  197年 占據徐州的呂布派遣陳登見曹操,想要徐州牧之職位。陳登     卻出賣呂布,獲得廣陵太守的職位。  198年 曹操攻擊呂布,來到彭城(徐州市),下令屠城。然後陳登充     任曹操先鋒,挺進至下邳。    陳登身為徐州下邳人,欲剷除呂布,若引他人攻打徐州,倒也  罷了。但陳登卻引進屠城紀錄輝煌的曹操至徐州,坐視曹操再度屠  殺徐州鄉親。陳登之見識、忠誠,乃荀彧之儔?我個人非常不以為  然。    建安三年(西元198年)12月,曹操攻破下邳(淮河之北、泗水之  東),升陳登為伏波將軍。此時淮河之南仍屬於袁術地盤。廣陵郡  位於淮河長江之間,袁術所任命之廣陵郡長為徐璆。到目前為止,  陳登仍然僅是名義上的廣陵太守。    因此《先賢行狀》吹噓:「登在廣陵,明審賞罰,威信宣布..  未及期年,功化已就,百姓畏而愛之。登曰:『此可用矣』太祖到  下邳....」這段文章若不是弄錯時空地點,就是信口開河。    「孫策二次進攻廣陵,皆大敗,損失兩萬餘兵馬。」這段內容  大有疑問。陳壽《三國志》毫無記載,此為「先賢行狀」之文,而  由裴松之列注於旁。然而「先賢行狀」之記述破綻重重,難怪陳壽  隻字不提,司馬光《資治通鑑》也無此「重大戰役」的蹤跡。  在此先敘說廣陵郡位置。袁術之地盤在長江淮河之間,共三郡:    九江郡:江淮之西北(臨淮河南岸),隸屬揚州。袁術基地    廬江郡:江淮之西南(臨長江北岸),隸屬揚州。太守劉勳。    廣陵郡:江淮之東(北抵淮河南至長江),隸屬徐州。太守徐璆  在袁術未死之前,孫策因袁術是老長官,只在長江之南活動發展。  建安四年六月,袁術死,袁術所屬三郡之歸屬如下:  九江郡:袁術堂弟袁胤懼曹操,投奔廬江太守劉勳,九江歸曹操。      袁術舊將張勳欲投奔孫策,經過廬江時,劉勳奪其部眾。  廬江郡:袁術之舊日部眾,大多為劉勳所獲。  廣陵郡:太守徐璆獻傳國璽,歸順曹操,陳登正式接任廣陵太守。  而孫策於袁術去世後之軍事行動,為攻打廬江,趁勝襲取荊州。  建安四年12月:孫策領軍二萬攻打廬江,劉勳往西逃往江夏,與黃         祖會合。         孫策大破黃祖與荊州軍隊,劉勳投奔曹操。         孫策於江夏攻擊黃祖之時,陳登煽動吳郡(孫策基         地)變民領袖嚴白虎作亂。         孫策南下豫章郡,太守華歆獻出城池。孫策東回吳         郡,破嚴白虎。  建安五年   由於陳登煽動嚴白虎作亂,孫策再領兵至長江南岸         的丹徒(鎮江市)揚言攻打對岸的廣陵郡長陳登(也         暗中打算奇襲許縣),陳登將郡政府由長江北岸的         廣陵城,北退至射陽,射陽離淮河較近。  建安五年四月,孫策治兵未發,即為刺客所殺,曹操陣營則於八月         方知此項消息。    由以上時間表可知,從袁術去世至孫策被暗殺這段期間,孫策  帶兵至丹徒,揚言攻打廣陵是在建安五年。然而孫策並沒有渡江就  過世了。而陳登更是遷移郡政府以避孫策鋒芒。    因此,這段「陳登大破小霸王,殺敵二萬震江東」的故事,雖  然熱鬧好看,卻只是一篇文學創作。若解釋作孫策攻打廬江郡時順  便經過,也不合理:廬江在西、廣陵在東、荊州更在廬江之西,路  線完全不合。何況孫策也不過帶兵兩萬,假設此篇文學創作為真:  孫策損失了兩萬多兵馬,那就 Game Over,後面就沒戲可唱了。而  破了廬江郡之後,孫策帶兵至丹徒,並不曾渡過長江兵臨廣陵,就  已經去世了。    至於陳登則率先從廣陵城撤退,將郡政府「遷都」至射陽,以  避孫策的鋒芒。則《先賢行狀》所創造的陳登形象:「厲聲堅守,  慷慨拒敵」也違背了歷史事實。    《三國志 魏書22 陳矯》記載陳登曾被孫權圍困於匡奇,  派功曹陳矯向曹操求救。則《先賢行狀》此篇文學創作「陳登大破  小霸王,殺敵二萬震江東」,當以「陳登被孫權圍困於匡奇」之事  件為藍本而加以改編。    即使把《先賢行狀》中攻打陳登的孫策替換成孫權,根據《三  國志》內容,吳軍之所以會退兵,是因為陳矯順利從曹操那裡求得  援兵,而非陳登自己使詭計,就能使吳軍撤退。《先賢行狀》還有  許多浮誇的敘述,分述於後:  1.陳登被圍困於匡奇,派陳矯向曹操告急,並非如《先賢行狀》所   吹噓:第一次殺了吳兵一萬多人,然後東吳再度派兵。  2.陳登也知許縣之中央政府,很多人不欣賞陳登,派遣陳矯探聽。   陳矯回來稟報:那裡的議論,認為陳登太驕傲而又喜誇大其詞。   所以此番陳登告急,曹操並不甚在意陳登死活。然而曹操卻相當   佩服陳矯的口才,有意留住他。陳矯是廣陵人,說;    「本國正處於困苦中,我來此的本意是告急求救,縱然不能有     楚國申包胥的功績(哭血淚得援兵),難道敢忘記衛國弘演的     忠義(以身殉)嗎?」   看在陳矯的面子上,曹操才肯派出援兵。  3.曹操派出援兵,所以東吳撤軍了,陳登看吳軍撤退,設了很多埋   伏因而大破吳軍,這點不假。但這是因為曹操有援兵、東吳自撤   軍、陳登方能破吳隊。可不是陳登自己一個人的功勞,那些援軍   想必也出了不少力氣。《先賢行狀》卻把陳登描述得神通廣大,   只憑少量的守軍,就能大破東吳軍隊。  4.所謂斬首一萬餘,可能也是灌水,根據曹操陣營的習慣,殺敵之   數必乘以十數倍上報。因此,此次破吳軍,也許只是一千人。前   面吹噓第一次破敵一萬餘,就算真有其事,恐怕也要將數字除以   十。  5.此事件大約不是什麼大戰役,所以不見載於《資治通鑑》。陳登   也稱不上有何功績,反而是陳矯的忠義令人敬佩。所以此事件並   未列於《魏書 陳登》處卻是列於《魏書 陳矯》的事蹟之下。    依據陳壽《三國志》,華陀曾為陳登治病,三年後陳登病發,  華陀不在,陳登因而逝世。華陀之死不晚於建安13年,則陳登之死  當不晚於建安13年。《先賢行狀》聲稱陳登25歲被推舉為孝廉,後  來由陶謙任命為典農校尉。陶謙死於西元 194年,陳登39歲而死,  39-25+194=208,陳登之死,不晚於西元208年,也是建安13年,赤  壁之戰以前。    建安18年,曹操攻打濡須塢,無功而還。曹操怕長江以北之郡  縣,人民物資為孫權所奪,令居民強行移居內地。人民恐慌,西從  蘄春郡、九江郡、廬江郡,東到廣陵郡,十餘萬戶人家,全都渡過  長江,投奔東吳。江淮人煙一空,遂成為三國時期百年無人煙、堅  壁清野之緩衝地。《先賢行狀》文章卻說是陳登離開廣陵,孫權就  跨有江東,然而陳登並非此時去世。《先賢行狀》之文,把「曹操  撤除廣陵諸郡,以避東吳」之事件,扭曲為「陳登離開廣陵,遂使  孫權跨及長江之外」,又是個錯亂因果、張冠李戴之描述。 -- ※ Origin: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bbs.csie.nctu.edu.tw> ◆ From: 192.192.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