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ENIORHIG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小弟當年化學考得還不錯 剛好手邊還留有這個當初整理的重點 有一些高三的部分找不到了... 不過還是分享給最後衝刺指考的同學 :) 分隔線********************************************************** 對英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我整理的文法講義: https://docs.google.com/folder/d/0BzzQW1_s446cSUw2bmlLSHFqYkU/edit 喜歡英文的朋友也可以加入我們的英語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weathersenglishclub 分隔線********************************************************* 以下化學指考總整理 高二(全) 高三部分 -- 高二化學總整理: 一 物質的狀態 原子(最基本的基本粒子) 分子(一切特性最小粒子) 化學變化,物理變化 質量守恆 定比定律 倍比定律 道耳吞原子學說 氣體反應定律 亞佛加厥定律 物質的相態,三相圖,t-T加熱圖(純物質混合物鑑別) 元素化合物 純物質混合物(利用,過濾,蒸發,再結晶,萃取,蒸餾,分餾等方法分離) 化學式((實驗,分子,結構,示性,電子點)式,分子模型) 各根與離子價數 利用重量百分率與分子量求分子式 二 氣體 氣壓的換算 76cmHg=760mmHg=760torr=1013hpa=1013豪巴=1033.6gw/cm^2 溫標換算 K=-273.15C PV=nRT PM=dRT 理想氣體定義(分子=(一質點,不佔體積,之間無作用力,獨立直線運動,完全彈性體)) 且氣體在低溫高壓比較接近 R=0.082 SI之R=8.314 膨脹率=膨脹後的體積-一開始的體積/一開始的體積 逸出率=膨脹後的體積-一開始的體積/膨脹後的體積 道耳吞分壓定律(總壓力等於各成分氣體壓力之和,且各氣體皆充滿容器,知Pi=Pt*Xi) 水蒸氣壓 擴散定律 V1/V2=(M2/M1)^(1/2) 實例:UF6 三 溶液 溶液(均勻混合物,且有各種相態) 布朗運動,廷得耳效應 溶液的配置方法 P%=溶質重/總重 V%=溶質體積/總體積 CM=莫耳數/溶液體積 (mol/L) Cm=莫耳數/溶劑重量 (mol/kg) X=該物莫耳數/總莫耳數 ppm=溶質重/溶液重 * 10^6 濃度的換算 飽和非飽和過飽和 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 (NaOH例外) 亨利定律 (分壓跟溶液溶解的氣體量成正比,且只受本性影響) 再結晶法只需要加入在高溫能剛好溶解欲純化的物質的量的水量即可 沉澱表 Hint:呂秀蓮共同牽引他 (亞共同他) SO42- > Ca2+ Sr2+ Ba2+ Pb2+ CrO42- > Ag+ 以上難溶 以下為可溶 C2O42- Be2+ Mg2+ OH- Ca2+ Sr2+ Ba2+ 剛好組成IIA 再溶解 Be Al Pb Sn Ga > OH +Zn Cr Cu Ag Cd Co Ni > NH3 四 化學反應 物理變化,物理性質,化學變化,化學性質,核變化,分別定義 碰撞學說(碰撞頻率,足夠的碰撞能量,有利的碰撞方位) 化學式((實驗,分子,結構,示性,電子點)式,分子模型) 化學式的求法 先利用元素分析求簡式 元素分析時注意吸附氣體的藥品只吸附你想要他吸附的 再求分子量 沸點低高揮發性的請用PV=nRT=WRT/M,PM=dRT 沸點高揮發性低者則用凝固點下降,沸點上升或是滲透壓法來求 都知道後即可用倍數比來求分子式 化學反應方程式 aA+bB->cC+dD得知  a倍的A加上b倍的B生成c倍的C加上d倍的D 又箭頭上方若有E或是Δ則代表該反應用E催化或是需要加熱 A消耗的量/a = B消耗的量/b = C消耗的量/c = D消耗的量/d 如果反應物莫耳數A:B不等於a:b,則 莫耳數/係數 比值最小者是限量試劑 平衡化學方程式用代數法則接近萬能,不然觀察即可 amu=1/12個C12的重量,一克(原子,分子)=一莫耳的(原子,分子) 分子量為該分子組成物質的各個原子量和 定義n個X原子共X原子的原子量重,則n=一莫耳=6.02*10^23,莫耳是一個單位 產率=實際產量/理論產量*100% 在標準狀態測得的反應熱定為標準反應熱 反應熱 = 生成物的熱含量-反應物的熱含量,有放熱與吸熱反應 且反應熱受到,反應物(的量,的狀態),溫度,以及壓力影響 生成熱的定義(最常見元素態為零) 燃燒熱的定義(一莫耳物質燃燒生成最穩定氧化物放出的熱,不能行氧化反應者為零) 莫耳分解熱的定義(一莫耳化合物分解呈最穩定狀態所改變的能量) 莫耳解離熱的定義(一莫耳氣態分子分解成氣態原子所吸收的能量) 方程式係數*n則ΔH係數亦*n,若反應反向進行則ΔH變號 赫士定律(反應熱=生生-反生=反燃-生燃=反鍵-生鍵=逆反應活化能-正反應活化能) 且氣態物質才可直接使用反鍵-生鍵 五 反應速率 r=k[A]^m[B]^n 為m+n級反應 且r單位=濃度單位/時間單位,k請自己推 知時間與濃度對應圖,求反應級數 秒錶反應 碰撞學說(碰撞頻率,足夠的碰撞能量,有利的碰撞方位) 活化錯合物,正逆反應活化能,活化能與反應熱 反應速率,中和>沉澱>錯合>氧化還原>有機反應>常溫之燃燒 接觸面積,溫度與反應速率(吸>放) 催化劑 六 酸與鹼 實驗定義 阿瑞尼士 布羅 路以士 強酸+強鹼=弱鹼+弱酸 酸鹼的命名以及強度 pH以及溫度 指示劑的變色 酸鹼中和(H+ + OH-) 強酸弱酸強鹼弱鹼的相互搭配的產物以及溫度變化量 中和解離結晶的熱相加=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當量數概念=分子量/價數 指示劑變色視為酸鹼中和達當量點,此時,酸當量=鹼當量 低定曲線以及指示劑的選用 七 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數的求法(小分子配基算0) 氧化 > 失去電子,氧化數增加 還原 > 得到電子,氧化數減少 氧化還原同時發生同時結束 自身氧化還原的定義 氧化劑自身還原,還原劑自身氧化 強氧+強還=弱還+弱氧 氧化力 > 得電子能力 Ex:F2最強 還原力 > 丟電子能力 Ex:Li 還原力大小比較 Li Rb K Cs Ba Sr Ca Na Mg Al Mn Zn Cr Fe Co Ni Sn Pb H2 Cu Hg Ag Pt Au 與冷水反應< 熱水< 與高溫水氣<  鹽酸硫酸< 硝酸濃硫酸< 王水< pH對半反應式有H+或OH-者有影響 反應式平衡(氧化數平衡法,半反應平衡法) 當量數=式量/電子轉移量 氧化還原滴定達終點時,氧化當量數=還原當量數 指示劑(自身指示劑,澱粉指示劑) 八 原子結構與週期表 歷史,順序,陰極射線 > 荷質比 > 米粒坎 模型順序,西瓜 > 拉塞福 (Alpha粒子散射) 核原子 > 波耳行星 > 量子力學 湯木生,電子;拉塞福,質子;查兌克,中子;莫士勒,原子序概念 荷質比,r正比(M/Q)^(1/2),同位素 同位素之自然豐度 光素=波長*頻率 一個光子的能量=h*頻率=h*光素/波長 光譜 一個電子降低位能放出的光譜之頻率=R(1/n末^2 - 1/n初^2) 量子力學之原子軌域,以及電子的填法(特例:Cr,Cu) 構築原理 庖利不相容原理 罕德定則(穆罕默德,鑲嵌修辭) 歷史,三元素組 > 八度律 > 門得列夫 > 今天的週期表 A,B族,或是IUPAC的1~18族 典型元素,過度元素,內過度元素 各族特性 金屬,非金屬,類金屬(半導體材料,加熱參雜質可提升導電性) 用週期表判斷原子半徑,金屬非金屬性,電負度 第九章 化學鍵與物質的形成 共價鍵,離子鍵,金屬鍵,分別的鍵能比較以及方向性有無,且形成方式 分子固體,離子固體,金屬固體,網狀固體,高分子聚合物,的特性以及何者屬於他們 八隅體理論,通常符合,但還是要看混成軌域的型態 共價鍵行成,兩原子靠近之距離未能圖 路以士電子點式 共價鍵的鍵能比較(參鍵>雙鍵>單鍵,極性鍵>非極性鍵,短鍵長>長鍵長) 離子鍵的鍵能跟F=Qq/r^2成正比,鍵長越小,離子電荷成績越大,則鍵越強 金屬晶體有自由電子 第十章 非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 第十一章 非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 第十,十一章請自求多福 第十二章 碳氫化合物 烷類,來自天然,氣石油,無色毒臭,且為飽和烴 除丙烷其他正烷類熔點沸點皆分子量越大者越高 烯類炔類是不飽和烴,一個含有碳碳雙鍵,另一者則為碳碳三鍵 以上三者之IUPAC標準命名法則與異構物之畫法必須知道 烯的製備方法 熱裂解 800C~850C 從鹵烷脫除鹵化氫 NaOH(alc) 從醇脫除水 +H2SO4 (170~180 > 烯,130~140 > 醚) 氫化炔得到烯 炔的製備方法 CaCO3加熱之後得到CaO,然後跟碳一起放在3000C之電爐得到CaC2(電石),再CaC2+水 脫除鹵化氫分子 RC(HX)C(XH)R',XH HX 兩反方向 碳數越多的烷燃燒熱越大 辛烷值 烷類的反應 取代 鹵化 照光或加熱 硝化 475C 脫氫 +Cr2O3 300C 熱列解 +觸媒 800C~850C 烯炔的反應 加成 與H2 +Pt或Ni 與鹵族 +X2 CCl4中 與鹵化氫 室溫,且遵守馬可尼可夫規則 與水 H+(H2SO4是酸源)與Hg+ 烯加成水 > 醇 炔加成水不穩定 乙缺 > 乙醛,丙炔 > 丙酮 聚合反應 烯類聚合 Ex: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 炔類聚合 Ex:苯 烯炔檢驗皆可以Br/CCl4完成,烯缺可使紅棕色褪去,可用以區別飽和與不飽和脂肪烴 烯炔可與KMnO4進行氧化還原反應,使紫色褪去,可區別飽和與不飽和脂肪烴 CuCl或AgNO3的NH3溶液可與末端炔反應,以檢驗末端炔 且分別行成紅色乙炔亞銅以及白色乙炔銀 芳香烴(含有苯環結構的) 其命名與異構物亦重要,異構物的數量 苯會引起白血病以甲苯取代 苯,奈,恩的俗稱是,安息油,焦油腦,綠油腦 芳香烴的製備 正己烷或正庚烷高溫加Pt得到苯或甲苯+4H2 3個乙炔500C在石英管內成為C6H6 苯的反應 加成,紫外線下可跟氯反應 取代 鹵化 FeX3或Fe 硝化 H2SO4濃 50C 磺化 高溫 烷化 AlCl3 氧化 除3級碳無法氧化其他會氧化成為COOH取代基 高三化學總整理: 第一章 溶液的狀態與性質 依數性質(只與溶液中容質的粒子總數有關,與容質種類無關) 理想溶液(分子間引力相等,體積有加成性,混合不放吸熱,遵守拉午耳定律)越稀薄越接 近 拉午耳(正偏差/負偏差)(同類分子引力>異類分子引力,混合時(吸熱,體積變大)/同類分 子引力<異類分子引力,混合時(放熱,體積變小)) 凡特荷夫因子 蒸氣壓下降  飽和蒸汽壓(蒸散=凝結) 影響蒸氣壓(本質,溫度,容質粒子濃度)  相對溼度(該/飽和)  拉午耳定律(P=X劑*P0或ΔP=X質*P0) 沸點上升,凝固點下降 沸騰的定義(飽和蒸汽壓=大氣壓力) ΔTb=Cm*Kb(水之Kb=0-52) ΔTf=Cm*Kf(水之Kf=1.86) 沸點上升跟容質揮發性有關,凝固點下降則無 滲透壓 P=iCRT 真溶液(布朗,過濾紙,安定,無廷得耳,直徑<10^(-10)) 膠體溶液(布朗,過濾紙,安定,廷得耳,10^(-7)>直徑>10^(-9)) 懸浮液(沒布朗,不過綠紙,會沉澱,廷得耳,直徑>10^(-7)) 第二章 化學平衡 勒沙特列原理(加一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平衡會向檢若此因素的方向移動,但不會完全 抵消) 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溫度,濃度,壓力)(只有溫度影響K) aA+bB<->cC+dD之Q為[C]^c*[D]^d/[A]^a*[B]^b=Q,定義達平衡後之Q=Kc 計算K值時[H2O](l)或是(s)者不列入計算 氣態系統中Kp=Kc*(RT)^Δn 常用判斷(溫度升高往吸熱,氣體體積變小網係數小,容易濃度降低往係數大)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平衡 離子積採用Q值計算方式(Ex:Ca3(PO4)(s)<->3Ca2+ + 2PO43- Q=[Ca2+]^3*[PO43-]^2 離子溶解平衡時之Q作為Ksp 同離子效應(列出初濃度,加上溶解得到平衡濃度,再以Ksp求解) 選擇性沉澱(列出容質之沉澱濃度,由小者開始沉澱) 酸鹼的游離常數(其實就是解離出H或是OH-的反應的K值,分別叫做Ka,Kb)(共軛酸鹼對 Ka*Kb=Kw) 好用的公式(阿法=x/C<5%,10^3Ka<C時可用)  解離度阿法=(Ka/C)^(1/2) [H+]=(CKa)^(1/2) 三元酸游離  x=(CKa1)^(1/2) y=Ka2 z=Ka3*Ka2/[(CKa1)^(1/2)] 兩酸混合 [H+]=(C1K1+C2K2)^(1/2) 酸鹼與其共軛鹼酸對 [H+]=Ka*弱酸初濃度/共軛鹼初濃度 [OH-]=Kb*弱鹼初濃度/共軛酸初濃度 緩衝溶液(弱酸+共軛鹼,過量弱酸+強鹼,過量弱酸鹽+強酸) 鹽類的命名(正,酸式,鹼式,複,錯) 弱鹼弱酸都會水解,其Ka/Kb為Kw除以其共軛酸鹼對之Kb/Ka 酸性陰離子(HSO4-,HSO3-,H2PO4-,H2PO3-,HC2O4-) 指示劑之變色(指示劑通常為有機弱酸) 酸鹼滴定 弱者一開始濃度用解離算  滴定初期用同離子效應  1/2當量點附近用緩衝容易  中性點用同離子效應  當量點用弱者根水解  過當量點用強者之解離 當量點(酸當量=鹼當量) 碳酸鹽碳酸氫鹽溶於強酸得CO2 亞硫酸鹽亞硫酸氫鹽溶於強酸得SO2 難溶硫化物加強酸得H2S 難溶氟化物加強酸得HF 難溶弱酸鹽大部分可溶於強酸 --   ◢Aweather小風-英語教室 每個禮拜一晚上十點在以下頻道有永久免費的英文教學 http://www.justin.tv/windaweather 分流:http://ppt.cc/xqip 喜歡星海的朋友或是想要聊天喇賽的也平常歡迎來坐坐 詳情可以參閱https://www.facebook.com/AweathersEnglishClu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0.126.1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