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W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速寫證照建制化下的知識產業:助人工作者的政經階級 東吳社工系 王 行 傅柯說:「那裡有區分,那裡有權力!」台灣助人專業中的兩大領域:諮商心理與社會工 作近年來的證照建制化過程,不只是帶給實務界極大的變化,並且也影響著其它領域(婚 姻家庭、藝術治療)蠢蠢欲動地朝證照建制化發展,而更重要的是促使專業領域中學術集 團的勢力高漲,透過學位、證照與評鑑不斷地增生「知識權力」,而漸漸地完全掌握了實 務工作者的生產工具。 一 知識產業的資本家-學術集團 當「知識」成為產業,而能夠在資本市場上(不只是經濟資本,也包括了文化資本)賺得 利潤時(不只是經濟利益,更是權力的增值),就需要思考:誰擁有知識的生產權力?誰 擁有知識的生產機制?誰擁有知識產品的通路?答案是:學術集團,你能不同意嗎?在現 代性科學迷思當中,只要是與學術沾上邊的就具有「接近真理」的文化想像,因此由學術 集團所生產出的知識產品,自然地取得了社會性認可的真理條件,使得學術集團擁有了生 產知識的合法權力,並且可以用「生產線」的方式制造出規格化的知識產品(研究、教學 、訓練、督導),進一步的以實務工作者做為知識產品的通路,將產品推入資本市場。學 術集團是以學分、學制、學位來做為第一線的品管,再以在職訓練、督導關係與評鑑制度 做為第二線的品管,每一次的品質管理就再度增生了學術集團的知識權力,因此也再度剝 削了實務工作者(或學生這種準實務工作者)的知識權力。實務工作者要使用「知識」做 為改變人的工具,必須向學術集團靠攏,才能取得合法的知識以確保其專業的社會形象, 而「證照」及為學術集團掌握通路的方法:只有透過我的篩選才能使用合法的知識來幫助 人。因此學術集團爭相立法促成自己的知識能夠「證照化」,以確保有更多的實務工作者 願意向其靠攏,並且成為其「通路」代銷其產品。倘若由學術集團所生產的知識產品,在 資本市場上甚受歡迎,擁有廣大消費者的支持,那麼做為通路的實務工作者也賺得了其專 業地位與生活條件。但是如果由學術集團所生產的知識產品,在資本市場上反應冷淡,不 能符合消費者的需要,那麼實務工作者可否拒絕成為學術集團的通路?答案是:不行!因 為學術集團以兩種方式掌控著實務工作者:一是「專業神話」:雖然市場反應不佳,但是 我們是很專業的!二是「證照的建制化」:如果你不成為我的通路,你就喪失了合法的執 業資格。所以實務工作者不斷地以其時間、精力、金錢,甚至尊嚴做為通貨向學術集團購 買知識產品(或是滯消的知識產品),換取其執業的合法性,生產工具的使用權。因此學 術集團不但將實務工作者當成其下線的產品通路,為其擴展知識產品的市場佔有性,並且 還將實務工作者當成消費者,以建制化的方法強迫實務工作者購買其知識產品;因此實務 工作者不只是無法掌握生產工具的勞動者,也是被迫的消費者! 二 知識商品的旗艦店-專業學會(協會、公會) 社工、諮商兩大領域的專業團體成為知識商品的陳列櫥窗,學術集團不但在學院中控制著 學分、課程與學位,並且也透過專業團體的經營,將其知識商品推廣到實務界,並且以各 種不同的行銷策略,吸引實務工作者消費,並且在「證照」的大傘之下以建制化的方式, 利用「繼續教育」的名義強行實務工作者成為消費者。無論社工或是諮商領域,在立法通 過之後,主導立法的專業團體立刻以「協助」實務工作者通過考試的姿態,開設各種「補 習式」的專業研修課程,更可以看出這些學術集團是如何透過專業團體再度的宰制實務工 作者的專業主體性。 三 專業勞動的人力派遣業-民間社會福利機構 證照建制化的過程,也連帶著牽動台灣一些民間社會福利機構。近年來政府「官辦民營」 的福利產業化政策衝擊著民間社服機構的主體性發展,被政府委託的大小方案拉著跑!機 構內的社工忙著寫方案計畫、執行方案、核消方案,機構的志工也成為方案執行的代工, 甚至方案執行成果上的花瓶!當兩大領域的學術集團以專業證照做為推展知識商品的建制 手段後,民間社會福利機構再度的面臨新的變遷,機構內的社工人員必須伴演人力派遣的 角色,被要求將委託方案中的個案「仲介」給具有證照的諮商心理師或社工師,以便進行 更深度心理諮商或治療。而機構本身亦被評鑑制度或方案委託中的合約要求需要聘任具有 證照的工作人員。 四 小資產階級的勞動者-證照化的專業OO師 當知識產業的資本家,以「專業」做為精英的帽子、以「證照」做為秀異的象徵,吸引了 不少專業工作者投入「建制化」的程序(修滿學分、考取證照、執業登記、參與繼續教育 ),若是沒有階級權力的反思動作,很可能毫無覺察地將自己的生產工具拱手讓給資本家 ,配合演出一場以專業主體性交換一張證照的「現代性浮士德」戲碼(當然亦有一些專業 工作者策略性的用證照換取更多的主自主權)。帶上「OO師」帽子的專業工作者成為一種 知識產業下的小資產階級,如同布赫迪厄所指稱的小資產階級的社會屬性:「小資產階級 都想往上層爬,但其內部卻是分裂的。」(孫智綺譯 p.77)由於向「建制化」靠攏,因 此在知識上小資產階級是欠缺自主行性的,須要遵守資本家制定的市場遊戲規範。小資產 階級也是力爭上游的,有些人把專業生命投資在獲得資本家生產的知識商品上,希望不落 人後的保持其精英與秀異的位置;也有些人汲汲營營的消耗自己的有限資源,為保持其象 徵地位而奮戰,希望獲得「社會」的認同,視其為「專業工作者」而能夠在經濟資本市場 上生存。 五 專業主義下的代工-沒有證照的助人工作者 雖然在以經濟活動為主的資本市場,並不會受制於社工與諮商的證照建制化,套句老鄧的 話:「馬照跑,舞照跳!」一般的社會大眾並不會因為「證照」而左右其求助行為,由知 識集團生產出的助人知識商品並不能打入人民的消費生活,這是有目共睹的現象,所以無 論有照無照在經濟市場上其實消費人口皆相當有限。因此國家的福利、醫療與教育體系即 成為知識產業希望能打入的主要經濟市場。面對複雜的社會現象,政府總有一大堆的難題 不知如何處理,學術集團即帶上「知識」的光環進場,自許其生產的知識商品能替政府擺 平許多問題。「國家買單」是知識產業的市場邏輯,愈與政府組織與國家機器接近的體系 ,愈是知識產業的資本家眼中的消費市場,而「專業建制化」就是進入市場的通關卡。以 政府為主的消費市場,轉眼間充滿了有證照的助人工作者,替政府解決難題(或稱擦屁股 )。沒有證照的助人工作者(當然也包含了志工、實習生)就在已被建制化的生態中被矮 化,很難取得有利的位置受到政府這位大買家的青睞,最後只好成為小資產階級者的勞力 代工,替有照的工作者承擔著邊緣性的工作,或是不願意承接的工作。 六 助人知識產業化下的無產階級-生活遇到困難的普羅階層 忙著生產知識的資本家,其商品並不一定是靠「能」解決生活問題(身心與社會的)為賣 點,而是靠定義「什麼是問題」來取得其解決問題的「合理」地位。「能」解決問題,與 「誰」有解決問題的合理地位是兩件不一樣的事情,普羅生活中有許多「能」解決問題的 方法,反而被學者專家認為是「製造」問題(例如:扶乩);但是學者專家的「合理」方 法,卻經常的不能有效的解決普羅的現實生活問題。靠著專業建制化的過程,學術集團、 專業證照工作者與國家機器三者成為進入普羅生活領域的「特洛伊的木馬」,由國家向普 羅宣導「什麼是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以種種福利措施甚至控制手段,將普羅的生活 難題收編到專業體制中,而由學術集團所生產的知識商品,透過專業證照工作者的操作, 殖入普羅的生活,因此普羅階層開始對自己從生活經驗中所生產的知識與能力懷疑,認為 自己需要靠專家才能解決問題,將自己解決問題的主體性知識拋置,而成為知識產業下的 無產階級,被資本家與小資產階級的知識產業異化為「案主」。 參考文獻 (2002)孫智綺譯 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 台北:麥田 -- ζ ξ -● ν) √■_ˍ▁▂▃▄▄▃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9.70.197.209 ※ 編輯: abraxas7726 來自: 219.70.197.209 (11/20 04:18)
swpeter:頭推! 11/20 08:14
sniper1984:頸推 11/20 08:17
A19870720:這篇借我抓進精華區QQ 11/20 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