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anFrancisc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舊金山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溫煦可人,藍空長照, 特別適於露天行走,邊走邊看路旁的藝術品。造 訪現代美術館、安巴凱迪爾中心區……更常會令 人有出其不意的感受,來一趟藝術散步,您還等 什麼? 舊金山天氣溫和,景觀秀麗,除了是有利於觀光旅遊的吸鐵石,為城市加分,特別是 隨時可以做一趟宜人的藝術散步。 首先可以逛的是 11 年前落成的「舊金山現代美術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及以第 4 街附近為中心的藝術步道區。這裡是蘇瑪區(SOMA, South of Market Street)的一部分,當時的蘇瑪是遊民集中地,治安不寧,經濟不振, 但自從美術館蓋好之後,整個地區重新規劃,搖身一變,煥然一新,全區的氣氛完全 不同了,畫廊、餐廳、商店、旅館等紛紛湧入,此一地段很快被炒熱,也使此地成為 時髦的藝術中心。 由瑞士籍的建築師波達(Mario Botta)所設計的美術館,立在幾棟老式高聳細長大 樓的前方,卻不減氣勢,細緻磚紅組合兩側對稱的建築,鑲著一個醒目的、被斜斜削 去一半的幾何形圓柱體,畫龍點睛般襯出這個藝術的所在既古典又現代交織的風格。 同時它也成為全區耀眼的主體地標,人們注視的焦點。很多遊客都是因為對這個玻璃 半斜大圓柱,上面明顯區隔的線條,到底在館內產生什麼樣的光源作用發生興趣,而 入內參觀的。它的窗戶很少,不會切斷展覽空間,全賴巧妙的設計讓自然光透入。這 座美術館最受注目的獨特性之一,是對攝影作品的特別重視和豐富珍藏。 美術館對街是一塊以水流景觀為主的公園區,靠街這一邊中間圈成方形石塊休閒地方 ,旁邊流動的水景,掀起一汪汪水柱;在清新的樹影旁,層層疊疊順階而下,成了美 術館最有動感的背景。往裡面走,方塊小池,中心種植一叢叢細竹,反映了東方式的 秀緻。從鑄了波浪條紋又有鮮花蓋頂的牆順延,水瀑從直立牆壁傾落在鋪著不規則石 塊的池中。牆後是以日月不息的水聲和著歷史金石文句,與照片裡民眾的呼喊聲交會 ,一掃刻板常見的銅像,來紀念美國民權領袖金恩(Martin Luther King)的流水走 廊。 靠近美術館的「馬士孔尼會議中心」(Moscone Convention Center),經常有會議 和展示會的人潮,也提供了讓訪客隨走隨看的公共藝術。從上空到地面,譬如在其斜 對面四層樓屋頂放置了一座半撐著頭半臥的細鐵條編織大人形,瞇著眼仰首享受陽光 。這是藝術家史特茲(Michael Stutz)六年前完成的作品,藝術家說這是一個呼氣 的夢想者。只見那灰黑瀟灑的模樣,又像凝視天際,耳聽八方,享受宇宙,進入夢境 ,真是令人羨慕的享福之人哪! 四周巷道裡,創意紛紛呈現,有骨肉勻稱飽滿的維納斯雕像,有隨風向箭頭不停輕輕 旋轉的「橫越美國」雕塑;有紅黃藍色彩鮮艷的三個舞者,有象徵加州出產旺盛的水 果,有相互扭曲的英文小 b 字形的黑雕,有鍍金伸著脖子的修長身形,有站在鏤空 地球形上的立足天下者,有以陳舊或廢棄不用的家具來裝飾城市的滄桑……不同的構 想,不同的質材,不同的姿勢,不同的寓意,讓人看得目不暇給。看累了,旁邊總有 終年不止息的綠草坪,四季盛開花朵的小徑旁座椅,都可以供人歇一會兒。 ◆藝術裝置為空間增色加冕◆ 從美術館區往北走,過幾個街口,就到了靠近海灣大橋(Bay Bridge)的安巴凱迪爾 中心區(Embaracdero Center)。這裡有著舊金山一貫的清爽潔淨,面水,人工景象 也和水分不開。廣場上經常有人在水裡進水裡出,盤據倘佯在由景觀建築設計師哈普 林(Lawrence Halprin)與建築師辛麥羅(Mario Ciampi)聯手規劃,再與雕塑家魏 安曼(Armand Villancourt)合作的混凝土塑成的粗方管狀形式水景,裡面有平台、 石階,高低穿梭,遊人可入內親近水,也可以玩水。 這個吸引大眾戲水樂水的公共藝術,突出舊金山三面環水的地理環境,實現了設計師 歡迎人群也加入融為景觀一部分的理念。被稱為大眾化的水池,看起來貌不驚人,外 表粗糙,甚至有點土氣,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設計師原本打算以不鏽鋼來製造,但 因不鏽鋼會造成刺眼的反光,舊金山市政府對於會產生污染———不管是那一種污染 ,包括視覺污染在內———的物質,都嚴格管制,因此這個水景裝置改用了樸實的材 料,完成之後,一點也不影響人們對它的喜愛。 安巴凱迪爾中心花木扶疏,綠蔭濃厚,面積達五英畝的廣場寬闊,幾棟高樓以綿延的 平台為基座,跨越街道時,平台以天橋相連,綴以花草,生意盎然。每一棟高樓外表 扁平,內部呈口字形天井,四周是商店或辦公室,底座是飾以鮮艷花朵的方水池。而 每一座水池裡都放置了一件公共藝術作品,例如在中心入口,建築師波特曼(John Portman Jr.)設計的「鬱金香」,它是混凝土做成的弧形花瓣相連,伸向天空的鏤 空雕塑大花,在大樓一格一格小方窗的包圍下,脫穎而出,在藍天下真有點像是為此 區加冕的后冠。 加上其他連貫樓裡,藝術家葛瑪納(Willi Gutmana)高達八層樓的雙柱,雕塑家史 歐法(Nicholas Schoffer)以多個輕盈碟片組成的「時間十四」,女藝術家尼璐森 (Louis Nerelson)的力道黑鋼材「天堂樹」。每座造型不一,但都從落地水中,向 天際延伸,讓人聯想,這就是突出舊金山慣有的藍天,和它的親近海灣的水性特質, 塑造與地理環境相契合感。來來往往的人,有時坐在沿口字四周的水泥座椅上小憩, 或端杯飲料望水品景,分享自然與人工設計的結合。 安巴凱迪爾大道上,還有法國名家杜布菲(Jean Dubuffet)作品,除他慣以的黑色 勾邊,此座物體是配合銀質材料組成、拼圖堆砌式雕塑,展現公共藝術的另一種風貌 。安尼森(Robert Arneson)的米白色蛋形人頭,或橫臥或直豎,表情各異,因為以 閒散的姿態放置在草坪上,特別容易被小孩子當玩具。又有面對大橋海景迎向天光的 羽狀大型雕塑、發亮的齒輪圓形體、寫著舊金山簡單資料的黃色標誌椅,形形色色, 充分發揮公共藝術為公眾空間增色的作用。人走在其中,不覺對藝術接近了許多。 ◆花團錦簇和金碧輝煌◆ 得天獨厚的多時晴天,暖而不熱的陽光,同時加深了鋪上細磚的廣場綠意,一個個巨 碗式的花盆,全年都可以花團錦簇。周圍的店家,都將桌椅散放在樹蔭下或小道旁, 行人在旁邊購物中心逛街後,到此小坐,面對美麗的海灣,心曠神怡,一掃倦容。若 是到臨近的凱悅大旅館(Hyatt Regency Hotel)走走或喝杯咖啡,還可順便觀賞高 達五、六層樓,金碧輝煌的環形捲狀巨大雕塑,這是藝術家培瑞(Charles Perry) 1973 年之作,彰顯出全館富麗的氣派。 「聯合廣場」是大眾熟悉的舊金山鬧區重心,廣場上擎天勝利女神塑像,已有百年歷 史。揉合舊與新,是這城市心臟地帶的特色,一旁透明典雅或圓球精鍊式的藝術燈柱 ,是三年前才豎立在這裡的,人們以為它們是照明用的,但市府把它們列在城市藝術 名單上。廣場常有表演或藝術展,在周圍全是名店和高檔消費,爭奇鬥艷,光看櫥窗 就看不完。但有時也會發現一點其他的觀賞雅趣。這裡小巧玲瓏的「仕女巷」( Maiden Lane)就是其中之一。 「仕女巷」靠近「尼門‧馬克斯百貨公司」(Neiman Marcus)這一邊,入口正對著 廣場的地標:前述勝利女神塑像。這條巷子長度,從史達頓街(Stockton Street) 穿過傑利街(Geary Street),到都板街(Grant Street)為止,有兩個街口的長度 。這是一條頗有歷史的長巷,在舊金山淘金熱時,曾是紅燈區,充滿情色交易。經過 時間的洗刷,改變成為專賣女性衣飾用品的巷道。如不是注意到兩旁掛著名牌的旗號 標誌,很容易匆匆走過忽略這條名巷。 「仕女巷」巷口有象牙色的半圓鐵欄干大門,整個巷子是徒步區,車子不能入內。有 一部分道路成了露天餐飲座,隨時可以見到穿著時髦的都會男女,迎著陽光端起咖啡 品嚐,臉上盡是心滿意足的表情。當然也不忘記腳旁或椅上擱著的購物袋,笑意盈盈 談著從四周全是名牌精品商店裡的斬獲。偶有藝術展,鋪陳出更多賞心悅目的氣氛。 巷子的另一頭,經常有人配上小音響高歌或演奏,從藍調爵士到古典歌劇選曲到拉丁 民歌到美國流行歌曲,洋洋灑灑隨著人們悠閒的逛街貫穿巷頭巷尾。 這條巷子就是那麼的女人味,「香奈兒」質地輕盈透明的白色夏紗洋裝,「馬克‧賈 克斯」薄涼垂綴式裙襬下全是五彩繽紛的春花,「愛馬仕」鮮橘色彩巾款款掛在柔媚 的黑絲長手套上,「聖羅蘭」的層疊薄荷綠衫與多縐摺軟綢短裙……。婚紗照相館美 目巧顏的新娘,珠寶店令人目眩的晶亮首飾,體膚鋪一系列純粉紅色包裝,薄如蟬翼 的內衣和蕾絲胸罩,皮包店東方紋飾典雅華麗,布店堆放成疊金絲錦或花織棉或雪紡 紗……整條巷道都是精巧店舖,每家展示的東西精簡,卻有一種濃烈膨脹由時尚藝術 凝合的女人香。 ◆仕女巷裡的萊特◆ 多彩的脂粉味遮不住巷裡一座只有一種顏色的建築,那是一座清新的畫廊,這是建築 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近 60 年前的設計,若他其他作品是大塊文章,這 棟則是小品文。淡咖啡色的細磚,以半月型、小方格型、幾何型、虛線型來呈現建築 的線條美。如果只是站在建築門前晃晃看看,便看不到它的另一種景觀;而站在對街 觀看,會驚喜地發現,它不是平板的,而是流動的。在陽光強烈的照射下,方塊般的 建築成了一幅立體大畫布,上面的橫磚,變成直向弧形的小梯田,彷彿插滿細小稻穗 ;或像半圓石粒小路,在光裡溫柔搖動。 萊特利用光影和距離,營造整個建築除了圓方交錯造型,建材條紋,還有一種詩意流 淌的美。而且他向自然借光,沒有光,就看不出材質運用的奧妙,這就是大師的金手 指了吧,點出光在建築上戲劇性的驚奇效果。在這整條小巷都是稍縱即逝的流行旋風 裡,這快要滿一甲子歲數的畫廊建築,沉靜地創造了藝術的經典美感,使得原本就有 歷史痕跡的巷區,增添更多歲月沉澱後的風華。在這個女人專道中,它推翻了美人遲 暮之說。 由市區大街:市場街(Market Street)往西南方向走幾個街口,就到了「市民中心」 (Civil Center),這裡氣氛靜謐,是緩走品味的名區。「舊金山市立圖書館」( San Francisco Main Library)裡,其中幾位藝術家的創作重心,簡單的說,就是 把圖書館最重要的符號:「文字」,變成了藝術。不論是把灣區知名作家的名字打在 玻璃上被照射得熠熠發光;或是在圖書館電腦化之後,原來累積多年的登錄卡或筆記 卡被廢棄,成為懷舊裝飾壁紙;而夢幻式階梯,象徵文字加上奇幻色彩,更能增加想 像。藝術的魅力令人驚嘆。 安頓在原總圖書館館址的「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和現在新總圖 書館只隔一條街,它那古老的圓柱、長廊和屋簷,和館內 40 多個國家、6000 多年 悠久歷史的亞洲藝術相得益彰。1 萬 2000 多件藏品中,中國文物居多數,不少是華 人熟悉的形貌。華人面對這座博物館,覺得像是參與家族團聚,有著先天的喜悅愛好 。芝加哥工業家布蘭德治(Avery Brundage)捐贈的大批文物,為該館奠基,後也有 華人捐獻,如目前正在展出,至今年 6 月 25 日止的前中華民國駐美大使葉公超的 家族珍藏展,是其子女將家族五代珍藏的 135 件書畫贈與該館,光看館方為此展取 名「雅集」,就知道全展的情趣了。 「市民中心」區的市政廳,有著巴洛克式的描金閃爍圓頂,這個造型取材自羅馬聖彼 得大教堂。全區不但是市政樞紐,也是文化區,圖書館、博物館、歌劇院、交響樂廳 、舞蹈中心、戲劇表演中心,把市政府圍得團團轉。每一棟建築都不一樣,新舊交錯 ,建築門口琳瑯滿目的節目表,代表這個城市的文化活力。走走看看,有時會看到摩 爾(Honey Moore)的銅雕,靜靜的伴隨藝文活動的節奏。也會見到傳統模樣的騎士 銅像與只有幾根鋼材組合的現代抽象藝雕,同時在樹叢旁出現。噴水池裡的多塊長方 石塊鐫滿政治名人的嘉言,真像是政治人物的街頭廣告政治文案,競相宣傳自己呢。 舊金山除了冬天略有雨季,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溫煦可人,藍空長照,綠葉油亮,花色 繁多,戶外植物,全年怒放,特別適於露天行走,邊走邊看路旁的藝術品,常會令人 有出其不意的感受。藝術散步,身體得到運動紓解,精神也別有意興。流行老歌唱說 到舊金山別忘了戴花,在那裡的時光快樂無窮;現在還可以加上一句:也不妨來一趟 藝術散步,享受生活。 邱秀文 2006-08-27 資料來源: 世界日報 http://www.worldjournal.com/weekly93_disp.php?nt_seq_id=1405897 http://www.worldjournal.com/weekly93_disp.php?nt_seq_id=1405897 &page=2&sc_seq_id= http://www.worldjournal.com/weekly93_disp.php?nt_seq_id=1405897 &page=3&sc_seq_id= http://www.worldjournal.com/weekly93_disp.php?nt_seq_id=1405897 &page=4&sc_seq_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