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cenaris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陳希林╱專題報導  (20060528 中時藝文) 電影版《達文西密碼》令許多人搖頭,作家丹.布朗迄今未針對該片發表評論。 他的沉默,饒富趣味。暢銷小說改編成電影之後,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也少聞作家 自己對於改拍電影的成果表示滿意。 美國冷硬派偵探小說女天后作家莎拉.派瑞斯基在美國累積銷量以千萬計,在台灣她的 作品如《聖堂格殺令》等由天培文化發行,極受讀者喜愛。但作品改拍時邀請凱瑟林. 透納主演,結果慘不忍睹。 也有的作家乾脆拒絕作品改拍的誘惑。蘇珊.依莉莎白.菲力普斯曾經五度榮獲 「美國羅曼史作家協會年度最受歡迎圖書獎」,她認為作品就是自己的寶貝,不可以拿給 電影人虐待。除非好萊塢願意拿大錢砸她,麻痺她的痛苦,否則免談改拍。 為何作家與電影工作者之間,有深淵加以限定?劇作家寇克.艾禮士認為,小說和電影是 兩種完全不同的媒體,在轉換過程中固然有「忠實」的考慮,但電影終究屬於導演, 由導演負起成敗之責。 名作家的作品,也未必是票房成功的保證。曾任律師、密蘇理州議員的美國一線小說家 約翰.葛理遜(在國內由遠流出版)名著《造雨人》在1997年改編成電影,結果沒有 成為賣座巨片。 事實顯示,小說改拍電影之後,鐵定獲利的是作家,而非片商。從金錢報償而言, 小說早已寫完出版,版稅報償已經落袋。電影公司另為給付之版稅,是作家額外的收入。 而且這種收入,有時高得嚇人。據說好萊塢付了100萬美元給英國的牧師作家泰勒( G. P.Taylor),作為改編他的作品《影中人》之前金。若日後改拍動工,泰勒可獲600萬 美元以上的報償。 其次,無論作家本來的知名度多高,作品改編電影之後,一定會產生漣漪效應,更加 放大名氣。好萊塢與艾默.蘭諾合作,已達半世紀之久。1995年好萊塢取材他的代表作品 《黑道當家》拍成電影,由約翰.屈伏塔、丹尼.狄維托等人主演。電影大獲成功之後 他承認,他的讀者群又增加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17.167
frafoa:the Firm、A time to kill 也都是約翰葛里遜啊。幹麻只挑賣 05/28 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