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hu-L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坪林舊橋 樹林「十三公」列古蹟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 文史人士爭取列為古蹟的坪林鄉「坪林舊橋」、樹林市「抗日先烈十三公紀念碑」,北縣 文化局上周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審議,無異議通過,指定為台北縣第58、59處古蹟,且分 別成為坪林鄉第1處、樹林市第2處古蹟。 北縣29鄉鎮市目前有57處古蹟、22處歷史建築。橫跨北勢溪的坪林舊橋起造於民國前2年 (日據明治43年),原名「坪林尾橋」,文化局指出當時建材都從日本船運到深坑,再經 石碇以人力馬匹搬到工地,費時兩年才完工,橋身長97公尺、寬4公尺,成為早期台北與 宜蘭間的唯一交通橋梁,橋身共8座橋墩。 民國13年第1座橋墩沖毀,日方還曾派工程師浦田佐來台修復;而後北宜公路、坪林新橋 、坪林拱橋陸續完工通車,至民國88年舊橋被鄉公所規畫為欣賞山水、行人通行徒步區。 官員說,坪林舊橋深具巴洛克風格,橋梁因地基不深,特地設計船形破水式橋墩以求穩固 ,且橋墩與水流未成直角,每座橋墩方向不同,以減少水流對橋墩的衝擊。坪林舊橋的部 分護欄近兩年因地方工程遭拆數公尺,文史人士護橋心切,去年10月緊急向文化局申請指 定為古蹟保護。 樹林市樹新路、俊英街口的「抗日先烈十三公紀念碑」,是中日甲午戰爭後,清廷割讓台 灣,樹林民眾曾組義軍大敗日軍,後來日軍增援反撲,義軍因眾寡懸殊,戰死13人,鄉民 稱為義士,合葬在紀念碑現址,稱為「十三公」,直到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士紳集資建 碑,以緬懷先烈抗日情懷。 文化局說,目前紀念碑設在十三公墓園內,民眾在四周搭蓋鐵皮遮風蔽雨,設香案燭台常 前往上香,成為信仰中心。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4478673.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99.52
kaewnwx :那樹林第一處古蹟在哪? 08/19 15:57
Kinomoto1224:http://www.shulin.gov.tw/x-6.htm 08/19 18:39
Kinomoto1224:這裡介紹很多,可是不知道哪個是最先被縣政府列入的 08/19 18:39
vmgvu :第一個"縣"定古蹟是台鐵山佳車站 08/20 08:49
vmgvu :不過正確說來應該是聖蹟亭也是縣定古蹟~ 08/20 08:55
vmgvu :不過只知道山佳車站是民91年公告為縣定古蹟..聖蹟亭 08/20 08:57
vmgvu :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08/20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