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odagre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為聯合報"為台灣按一個讚"系列報導 用一整個版面介紹台灣的華語歌壇 裡面有兩篇提到打綠 有興趣的人可以再看看其他篇幅:)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586151.shtml#ixzz1XnrnFiGl 音樂聖地/唱出熱血!華語歌壇中心在這裡 【聯合報╱本報記者袁世珮】 2011.09.13 03:25 am 陪伴台灣成長的聯合報,將滿六十歲了,這些年來我們見證這塊土地無數「奇蹟」,這裡 指的不是統計數據,也不是購買力,而是自動靠右的路人、笑臉奉茶的衙門、開疆拓土的 台商,台灣處處展現的活力、美好與文明底蘊。本報將以系列介紹十二個台灣值得驕傲的 事—或許你早已深深愛上,或許你從未發現,一起為台灣按個「讚」。 台上光鮮亮麗、各地菁英群聚,不斷有年輕人懷著熱血入行,台灣的唱片業看來眾聲喧譁 ,音樂環境百花齊放。我們可以大聲地說,台灣是華語歌壇的中心,台灣流行的口味,基 本上就定調了華語音樂的「時尚」,過去幾十年厚植的沃土孕育出創作的花朵。 文化融合 台灣擁優勢 製作人陳子鴻為江蕙與張惠妹的專輯操刀,本身是創作人,他認為台灣的優勢,在於融合 中、日、美、原住民的文化,社會開放、又有文化與反思,從九○年代開始成為華語音樂 中心。 作詞人方文山比喻:「如果大陸要寫華語流行音樂史,不得不提台灣,但如果是台灣來寫 ,可以隻字不提大陸的影響,而結構依然是完整的。」而他與周杰倫,正是這十年的華語 歌壇成功方程式。 周董擁十五座金曲獎、方文山兩座在握,方文山形容兩人關係是「導演和編劇」或「模特 兒與服裝設計師」,「模特兒沒有服裝設計師,依然是模特兒,但我能替模特兒加分,我 的功能是替杰倫的歌提供畫面。」 天王周董 從創作起步 周杰倫詞曲、製作、音樂影片(MV)、電影、主持全能,但在二○○○年出道之前,他只 是個創作人,就是從創作人成就了今日的天王。 對這個音樂環境,周杰倫是有心的。「很多人都唱翻唱歌曲,不是不好,只是我不喜歡讓 消費者與整個樂壇認為國外的音樂比較好聽,為什麼不是別人來翻唱我們的歌呢?難道我 們沒有好的音樂人能寫出這樣的歌嗎?」他沒唱過一首翻唱歌,反而是中孝介翻唱他的「 花海」,近日還有日本知名歌手來洽談翻唱他的歌。 他的「青花瓷」曾被北大拿來當考題,影響深入文化、教育層次。當初,「聽媽媽的話」 被列入國小的輔助教材時,他說:「很開心啊,表示當初寫這首歌已達到目的了。」 民歌開始 走自己的路 蘇打綠主唱、創作人青峯認同:「台灣絕對是一個華語樂壇的重要基地之一,從台灣歌手 及創作者影響擴散的範圍不難看出這點。」很多歌一聽就知道是台灣歌手的歌。 台灣是從民歌開始走出自己的路。樂評袁永興指出,當對岸在搞文革時,我們已經有「唱 自己的歌」的訴求,一九七五年李雙澤、一九七六年第一屆金韻獎,這些從學生、知識分 子發起的自發性運動,造成群從效果,成為台灣創作力的源頭。 S.H.E幕後企宣、也是作詞人的施人誠說:「台灣是中文保存的堡壘。」例如李泰祥以詩 補上流行音樂,高雅又流行,還可以在市場上大賣。 聯結後來的滾石(三毛、齊豫)與飛碟等,台灣音樂創作的質量輝煌,有許多歌至今在大 陸都還流行。 袁永興分析,在這個時期,偶像與人文並存,李宗盛更將詞曲質感往上拉。港風與東洋瘋 狂的時期,我們有張雨生、張宇這些創作歌手,穩住陣腳。 中國風格 方文山掌門 近期的方文山幾乎是「中國風」的代表,批評者說他堆砌辭藻,但他創造的天地,將年輕 人帶進了懷古的世界。他自認在塑造某種門派─「古典元素、中國風、故事性、畫面感、 空間感」,「因為中國風易被聚焦,我三百多首歌,也只有六分之一吧。」 這巨變的十年裡,娛樂選項增加,音樂變成背景,創作訴求轉為創意取勝,要MV、要簽唱 會、非法下載氾濫,陳子鴻嘆:「我不想教徒弟了,眼看他們可能未來十年就沒工作,怎 麼忍心?」 創意包裝 展現生命力 袁永興認為,這時反而出現兩種路線,主流仍堅持創意加包裝,而創作則轉向獨立音樂, 如張懸、蘇打綠等,周杰倫則是少數能在主流路線上維持創作力。施人誠也看到Matzka和 Suming這兩組原住民藝人的創作力。 青峯不悲觀:「創作常常是需要逆境的,我有許多歌曲、甚至是快樂的歌,都是在我挫折 時寫下的;每當我要創作的時候,常常體驗到剖開自己的痛苦、自我治療的折磨,和復原 的美好。不利的環境,有時反而對創作的生命力有利。」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586153.shtml#ixzz1XnsfQqzh 音樂聖地/創作不分老少 「地下」變身主流 【聯合報╱本報記者袁世珮】 2011.09.13 03:25 am 李宗盛堪稱半部八、九○年代的台灣唱片史,退居北京這些年,「小李」做吉他,追求 所謂「原音」(acoustic),偶爾小試身手,創下「縱貫線」奇蹟、又以「給自己的歌」 拿下金曲三金。 「好的中文教育、自由的創作環境、深厚的發展底蘊,是台灣流行音樂領先重要因素。」 李宗盛說,雖然大環境改變了歌壇,主流歌手已不是愛樂者的唯一選項,但更多的獨立音 樂人也很受青睞,台灣在這個部分也展現了旺盛的爆發力,質量俱佳。 但他深覺這一代的音樂人,「在這樣一個光怪陸離的環境,很難專心、很難靜心去做音樂 ,好像大家在意的不是音樂了。」例如「給自己的歌」應是唱片史上唯一沒花錢宣傳、沒 拍MV的年度歌曲,現在MV費用常超過歌曲製作費,「我能做的,就是無視這個現象。」 他感嘆:「這是一個極端的行業,只有少數人會成功。這是一個沒有第三名的行業,第三 名跟第三十名沒啥分別。這是一個被錯誤地說成跟夢想與奮鬥有關的行業…其實跟兩者關 係都不大。」 蘇打綠的青峯與金曲新人王徐佳瑩,則是從小眾市場突出的熱血新生代。 蘇打綠原本是「地下」的,如今是當紅的樂團,青峯除了獨特的嗓音,創作亦十分搶手。 被稱為文青的他卻不愛看書,「影響我寫詞最深的書應該是字典,我從小就愛研究每一個 字的意思。」 高三是青峯創作的開始,參加師大附中天韻獎的創作組比賽,寫下「窺」。當時只是隨意 哼出旋律、再配歌詞,此一創作模式延續到現在。 徐佳瑩出身「超級星光大道」第三屆冠軍,自學出創作之道。她的創作起源是:用兩個卡 帶一再對錄、加過門,變成多軌的和聲。她還很新,還在累積「新一代創作才女」的厚實 度,但她是台灣音樂創作的一顆種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5.11.101 ※ 編輯: windofmoon 來自: 125.225.11.101 (09/13 12:32)
edel:剛剛看成唱出噴血....嚇死偶了= = 09/13 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