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odagre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因為是聯合報的內刊 因為我不太會使用寫們家的網,所以我都是自己輸入到我的blog的 當然被訪談的兩位音樂評判家,也被訪問了一大串,我只是拿打綠的部份丟上來而已。 刊面大標:馬世芳⑷張鐵志 音樂書寫穿透社會 小標:唱片業哀號⑷巡演紅不讓 文取自聯合報 2008/06/30 A6 相對論2.0⑷ 主題對談⑷⑷音樂與搖滾 <<手工輸入.若有爭議.會馬上刪除>> 記者:鄭朝陽、梁玉芳 問:網路讓唱片工業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馬世芳一直有樂觀的看法, 張鐵志又是怎麼看? 馬:唱片公司活不活的下去是因為買賣的音樂方式在改變,但音樂的 需求量並沒有減少。音樂市場的趨勢正在朝兩端移動: 一端是與娛樂工作業更貼近,藝人可以去賣洋芋片、主持節目、拍偶像劇, 等靠藝人經紀賺錢。 出唱片只是個藉口,唱片拿南當名片發後,讓他有更多Case可以接。 另一種趨勢呢,是盡量回到音樂的本質.靠網路社群和現場走唱,慢慢的 累績聽眾的口碑,密集演出,讓更多人認識我的歌, 哪怕今天只多了一兩名樂迷也好。 這是現在台灣獨立音樂的創作者努力在做好的事情。 這幾年下來,所有主流唱益公司都在哀號,說市場慘得不得了,老闆要去跳海了。 但是,我門的live house場景卻是史無前例的熱既很多樂團一年巡迴下來, 可以唱到五十、一百場!! 已經晉身主流的蘇打綠、張懸就不用說了,你看1976、tizzy bac、熊寶貝、旺福 圖騰……等他們都是不停的在表演,不停的在吸引新的樂迷。 在台灣音樂展演空間愈來愈大、演出的水準愈來愈高,「現場演出」變大、 所演出的水準當然也愈來愈高,「現場演出」的變成許多年輕人生命中的那一部份, 這是十年前不可能想像的。 我覺得,現在是創作者最好的時代。只要你有才華, 你就可以極低的成本讓更多人變成你的粉絲。 只要你的作品能讓人感動,哪天一則實況短片在 youtube上 吸引幾十萬人來看,電視新聞很快就會來找你了。 鐵:這是個典範在轉移的時代。 聽眾不一定要去唱片行,音樂人不一定要靠唱片公司來發行,去年英國大團Radiohead和 美國天后瑪丹娜都揚棄原來的主流唱片公司,Radiohead有讓樂迷免費下載專輯,震撼世界。 女歌手張懸第一張專輯賣的這麼好,可是她的歌早就在網路上傳遍,但喜歡她的人還是願意花錢買cd 回到我們的前面主題,這個發展或許更增加音樂的社會批判空間。 因為音樂的批判角色受唱片工業深深的約制;一互音樂人的自主角色增加, 他們也會更敢於說出自己心中的話。 -- 回來吧,我的青春 http://www.wretch.cc/blog/rockgg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210.0.221
enter888:相信有實力的音樂是不會被打敗的!!! 07/01 12:09
enter888:Radiohead有讓樂迷免費下載專輯,震撼世界 這也太酷了吧! 07/01 12:11
kiki0713:又有隨雜誌附贈阿!!!!!算是行銷策略?????? 07/01 12:13
irisiris:正確來說,Radiohead讓隨意樂迷付錢下載專輯~~~ 07/01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