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odagre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蘇打綠用俏皮的叛逆挑戰你的習慣 2009年11月9日 08:42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高磊 選稿:祁賀 http://enjoy.eastday.com/e/20091109/u1a4794033.html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就蘇打綠的“朦朧詞”﹐ 記者對幾位音樂人進行了采訪。出乎意料﹐幾乎一致的讚賞聲撲面而來﹐ 更有樂評人指出﹕蘇打綠﹐創作了配樂微博體時代﹗   姚謙﹕充滿逆向邏輯﹐又能自圓其說   ■台灣知名寫詞人、制作人、音樂經理人﹔ 代表詞作﹕李玟《好心情》、趙薇《一直下雨的星期天》、袁泉 《孤獨的花朵》等600多首﹐斬獲無數“最佳作詞”獎項)   兩年前﹐在為袁泉全新EP《SHORT STAY1台北》搜歌時﹐因為要找具有台北特色的作品﹐所以我通過 蘇打綠經紀人向青峰邀歌﹐最後﹐專輯中的那首《等》就是他的創作。 我一直很喜歡青峰的歌詞﹐在現在台北年輕一代音樂人中﹐ 他的詞最不一樣﹐有一點溫柔﹐又有一點俏皮的叛逆﹐ 不斷挑戰你的習慣﹐很吸引人。譬如﹐如果他要表達“雲是飄的”的意思﹐ 他可能會寫成“雲是跳的”﹐剛開始聽會不習慣﹐但仔細對照﹐ 你就會覺得有意思﹐“飄”和“跳”都可以用來形容雲的“動”﹐ 但顯然﹐後者更有味道。青峰的詞就是這樣﹐充滿了“逆向邏輯”﹐ 推敲之後﹐又能自圓其說。   在台灣新一代音樂人中﹐方文山的詞往往是在古書中找靈感﹐ 用古字做文章﹐體現出一種俠骨柔情的風格﹔五月天阿信的作品 則給人感覺是“永遠長不大的純情男人”﹐他會經常留意日本電視劇﹐ 涉足日本唱片行、書店﹐特別研究其中的標題﹐然後進行延伸創作﹔ 而蘇打綠對新詩的理解最深刻﹐下的功夫也比較多﹐ 他們的詞可以看作是一種“新詩創作”。   我個人覺得﹐蘇打綠和陳綺貞是目前台灣音樂人中﹐ 少數幾位歌詞中具有詩的韻味的創作型歌手﹐但陳綺貞偏向散文敘事法﹐ 而青峰則更跳躍﹐他的歌詞往往需要繞一個彎﹐重新定義後才能理解﹐ 但北島年輕時的詩不正是這樣嗎﹖對這樣反傳統﹐ 而又能給出一個合理解釋的歌詞﹐我是蠻欣賞的﹐而且﹐ 青峰的詞韻律感很好﹐輕重緩急恰到好處。   年輕人都有不服上一代人的“傳統”﹐在歌詞創作方面﹐ 特立獨行的蘇打綠給出了他們的新觀點﹐並且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同﹐ 我覺得這對樂壇來說是一件特別好的事。   范立﹕他們開創了“配樂微博式文體”   ■樂評人﹐代表詞作﹕譚詠麟《零磁場》   對蘇打綠的歌詞﹐我蠻喜歡的﹐因為跳脫了上世紀80年代歌曲的固定韻節﹐ 以及過度押韻﹐顯得非常自由。他們是受網絡影響很深的年輕一代﹐ 歌詞的表述很像現在流行的“微博”﹐描寫的是“一剎那間的情緒” 和“此時此地此刻的狀態”﹐因而散發出一種很獨特的氣味﹐ 我把它稱之為“配樂微博式文體”。這種文體不講求宏大敘事﹐ 一般就是小情小調﹐往往追求意向的拼貼﹐文字能夠營造畫面﹐ 因此﹐歌詞常常可以被當作分鏡頭劇本來看。   其實﹐說到歌詞的意向拼貼﹐林夕在這方面算是很成功的詞人﹐ 但相對來說﹐他的用詞比較古典和主流﹔而另一位專家方文山﹐ 文風就改變了﹐相對口頭禪一些﹐或許是受日本動漫文化的影響﹐ 他的詞給人感覺更像是四格漫畫﹔而發展到了蘇打綠這一代﹐ 他們在用詞上幾乎沒有任何束縛﹐天馬行空﹐不再有制式化的語感﹐ 譬如《他夏了夏天》這個歌名﹐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很新穎﹐ 很文藝腔﹐有古代文法的痕跡﹐同時又很現代﹐盡管不理解含義﹐ 但不妨礙對這個歌名的喜歡。   歌詞作為一種文本是隨時代的變遷不斷進步的。在此之前﹐ 羅大佑比較偏向隱喻﹔李宗盛追求敘事﹔林夕則是將兩者結合起來﹐ 意向和象征意義很強﹐但較之李宗盛的口語化﹐林夕更書面化﹔ 而方文山則更古典﹔蘇打綠則開創了一個新的語文時代﹐ 他們的歌詞未必是最好的﹐但這種探索絕對是有價值的。   我放在手機裡一直聽著的是蘇打綠的《小情歌》﹐ 印象最深刻的有那麼幾句﹕“我想我很適合當一個歌頌者”、 “受不了看見你背影來到﹐寫下我度秒如年難捱的離騷”。 第一遍聽肯定覺得怪怪的﹐但仔細回味就覺得“離騷”用在這裡﹐ 真是個亮點﹐好像回到了五四時期新詩時代的用法。 其實﹐像陳綺貞、戴佩妮這樣的歌手﹐她們的歌詞中也有諸如這樣的表達﹐ 譬如“我要一個人呆呆的在浴缸裡﹐思考阮玲玉”﹐ 這或許是一種時髦方式的回潮吧。   陳耀川﹕詞性錯置產生獨樹一幟   ■上騰娛樂總經理﹐台灣知名音樂制作人﹐代表詞作林志炫《單身情歌》、 張信哲《信仰》。   對蘇打綠的歌詞﹐有兩個極端的態度﹐喜歡的人很喜歡﹐ 不喜歡的人一點沒感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運用文字的獨特方式﹐ 相對來說﹐青峰的歌詞比較詩意﹐有種村上春樹的意味﹐ 常常利用文字的諧音、詞性的錯置等方式﹐產生獨樹一幟的表達方式﹐ 這絕對是青峰的創意所在。   音樂創作分為很多種。在我們那個年代寫歌的人分為兩類﹐ 一個是像我們這樣純粹站在幕後的音樂人﹐ 要抓住的是普羅大眾的心理需求﹔而另一類則是屬於原始的創作者﹐ 譬如羅大佑、李宗盛﹐他們的作品中有自己的思考和影子。   如今的蘇打綠肯定不是前者﹐也與後者有區別。 他們的歌詞並不以通俗大眾的落點為期待點﹐文字不口語﹐ 但又不是文言文﹐而是充滿了詩意﹐不是詩情畫意的“詩”﹐ 而是如“詩”一般雅致的力量﹐風格很獨特。 蘇打綠算得上是從非主流中竄出的“主流”﹗   有意思的是蘇打綠常常在歌詞中把動詞錯置﹐ 譬如《他夏了夏天》這樣的歌名就是一例﹐ 他們會用很新的文字組合方式﹐讓白話文字透出深刻哲理﹐ 知道在歌詞的什麼地方畫龍點睛一下﹐就能起到眼前一亮的效果﹐ 旋律和文字往往能營造出一個你很欣賞的氛圍﹐讓人感動。 這就是現在年輕一代音樂人的特點﹐個性更張揚﹐創作更有個性﹐ 他們不會受太多市場包袱的束縛﹐反正誰都知道﹐ 現在唱片市場也不好﹐不如索性掙脫枷鎖來創作。   蘇打綠的受追捧﹐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現在人們欣賞 音樂的平台在改變﹐從CD時代到了現場演出時代﹐ 像蘇打綠這樣的樂團與單人歌手不同﹐現場演出更有爆發力﹐ 年輕歌迷會比較喜歡這種力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14.66.162
yueh85:我好感動喔... 11/09 12:15
ilovemarch:我喜歡這系列的報導XD 11/09 12:17
fulaiin:推現場演出更有爆發力,live真的是欣賞打綠的王道啊:D 11/09 12:20
SaruSaru:真的好喜歡這種力道,看一遍就忘不了! 11/09 14:44
bernicellu:俏皮加叛逆..很打綠..因為有想法才會想抒發出來吧XD 11/09 16:08
steadier:好喜歡綺貞的詞 11/09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