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odagre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Deserts 看板 #1GFkU04F ] 作者: inebriety (酩酊) 看板: Deserts 標題: [喜歡]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張懸 – 告白 時間: Thu Aug 30 12:09:33 2012 鐘聖雄 / 整理報導 這一刻你是一個最快樂的人 / 你看見你想看見的 / 你將它發生 《玫瑰色的你》 第一次見張懸似乎是2004年,朋友說有個很棒的地下歌手,然後順便補充道:「她是某某 某的女兒。」第二次見到她,是在2005年10月30日的樂生院,她到院區裡唱歌,聲援當時 沒有人看好的保留運動;結果過了7年後,我才知道她因為自己是某某某的女兒,遭到陌 生人的辱罵,並且說她不瞭解議題,只是膚淺的聲援。又過了幾年後,她以《寶貝》一曲 爆紅,連我在軍中長得像剛搶完銀行的同梯,睡前都要邊聽寶貝邊入睡。 之後幾年我幾乎忘了這個人,直到臉書變得無所不在,而我開始藉由按快門敲鍵盤騙點錢 花,張懸的名字才又偶爾出現在我的眼前。從反美麗灣飯店,到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反旺 中運動,張懸的發言和行動,不只經常性地佔據諸多好友的塗鴉牆,也開始因旺中案的沿 燒,開始攻上了商業媒體的版面。 針對美麗灣飯店開發案,張懸捐出兩張Radiohead的演唱會門票,徵文請各界提出實質、 可行的改善方案,還親自出席相關記者會,以具體行動表達立場(雖然她說要回家拿吉他 拖了很久,最後也是沒唱歌)。對於旺中案,張懸更在一片喊殺喊打的圍剿旺中(記者) 氣氛中,在演唱會公開表達反媒體壟斷立場,卻同時呼籲大家聲援中時記者。隨著她的發 言越來越多,也普遍受到佳評的同時,正處於唱片宣傳期的她,卻要大家別因為認同她講 的話,就跑去買她的專輯。 於是我抱著「這人好像很有意思」的想法,開始透過吳志寧去要她的聯絡方式。我記得吳 志寧當時說:「其實張懸那麼多年以來,一直都是對社會議題很有想法的人。」結果這個 「約出來聊一下」的想法,最後輾轉約成了;只是,採訪時間只得一小時,而且地點還是 在吵雜的咖啡廳中。坦白說,即便在開始採訪的前幾分鐘,我都還抱持著可能會背叛張懸 的宣傳,最後寫不出東西的想法,因為我還是擔心自己(以及立報記者呂苡榕)和張懸會 聊不出什麼來。 事實證明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張懸在一個小時的採訪中,像是把自己淘空一樣,滔滔不 絕地訴說自己心中滿滿的期待與想法,幾乎讓人無法招架。她說,自己最不希望得到的評 語,就是諸如「張懸很棒」之類,將她給特殊化、個人化,並且針對她個人的迴響與評價 。即便如此,我仍然必須說句不中聽的話 – 張懸是個非常有想法的人 – 即便她說話像 個老人,哭點又低。為難地是,她希望專訪內容不要只是凸出她個人,而是讓讀者在理解 她的想法後,相信她和多數人沒有不同,並且希望你也能和她一樣。 天知道那對記者來說有多麼整人。所以,我決定直接把九成以上的採訪過程全部公開,在 盡量不刪減對話過程的前提下,讓你也能透過問答內容,去貼近並且理解,張懸想對每個 人訴說的告白。希望你我,或是她,沒有人需要孤單。 為什麼選擇對旺中,還有那麼多的社會議題公開表態? 台灣永遠二分法,但對社會越重要的事情,越需要辯證。NCC擋下壹電視上架時,沒有太 多人討論,大家以為本來就是要這樣,但正因為「大家以為都這樣」,就沒有充分討論。 公民輿論有所覺醒,政府才能知道最大民意取向是什麼,而不是「他以為」民眾仰賴政府 決策,去衡定社會的動態,我覺得這很重要。你不能永遠都等政策出來,然後鼓掌或唾棄因為這權力一直以來都是你的憲法告訴你,就在你身上,而你居然沒有試圖去爭取, 在輿論裡成長,發言,產生力量的機會,這很可惜。 如果我覺得自己是歌手,不能介入什麼,上班族不能改變什麼,就全部會影響到,記者也 覺得自己是做工的,完全沒有媒體公器的力量在,變成集團產業一環。這現象有一天就會 發生,如果我們社會是這樣看待工作價值的話。 你反一個東西沒有用,你不能把政策制訂交給政府,你必須要有意見,哪怕你的意見,一 開始是害怕猶豫、有道德的疑慮,你都不能因為這樣,三言兩語就放棄發言權。發言是溝 通過程,別人知道你知道這事情,我們之間交集,說不定就會回頭影響對方。但如果我們 永遠封口不談,把跟人有關的權利、公共媒體文化有關的權利,放在很高的地方吵來吵去 ,這社會已經開放民選的時代,還不能產生輿論共識,或是輿論自覺,產生真正辯證的管 道,那我們有沒有媒體,基本上都是自我放逐的一群。 我覺得台灣社會有很大一種自我放逐現象,放逐到消費裡,放逐到文化追捧中,把文化和 知識份子,送進廣告業,送進…唉…送進一個豢養的地區。因為知識份子覺得,社會不需 要他們多講深奧的東西,因為講深奧的東西沒有收視率,而你得到的受眾,是已經知道這 些事情的受眾。 我不求社會上每個族群認得我,可是我也承認,創作歌手在流行業界是值錢,是被尊重的 ,我就拿這份尊重,換年輕人一點思考。所有需要推動,能夠被改善的事,都必須靠年輕 人,即使中年人放棄傳承智慧,年輕人有沒有自覺,都將決定下一個十年。 就像林懷民,他不能幫台灣舞蹈界做更多了,除非有新的舞者出來,他不會改朝換代,但 他會承接學習的東西,跟思考的東西,發揚下一個年代。台灣社會一直都是這樣,企業只 去補助大家公認最好的東西,而不去扶植有潛力的東西,而年輕人如果看不見自己的潛力 ,包括自己發言的潛力,干於自我放逐,認為社會不需要自己的聲音,出社會隨波逐流, 那就倒因為果了。因為你一旦進入社會,你就是第一個能改變的原因,而你怎麼期待五十 歲的人改變給你看?一個年輕人會感覺孤單,但十萬個年輕人都遇到同樣問題,並對問題 要求、嘗試,任何改變都有可能得到新的變化。 《玫瑰色的你》、《危險的是》,兩首歌都很有社會意識,為何公司願意給你這樣的空間 ? 我很焦慮的是,如果迴響只針對我個人評價,那我永遠都只會是一個泛情調的歌手。年輕 人如果沒有在歌裡得到觸動,而且變成嘗試實踐,用你的KNOW HOW去嘗試,並產生自己的 心得跟經驗,這些歌就只能流於憑弔、訴求。我頂多得到一句「張懸很棒」(苦笑),但 這件事情無法讓我們活在更好的環境下,我不是為了得到這評價,所以將這些文字公開。 你不希望別人說「張懸很棒」,但Youtube上有關《危險的是》的留言中,獲得最佳評論 的,卻是「危險的是,如果這世界沒有張懸」…你怎麼看? 我要哭了…在我得到肯定的同時,我也必須尖銳而誠實地說,如果評價只回到我身上,無 法鼓勵年輕人的行為與思考,將回過頭決定一個歌手的評價。你給我多好的評價,我都會 被邊緣化,我都只會是一個泛情調的歌手。因為社會大眾還是在看,喜歡我的年輕人去追 逐我的表演,而不是因為我的表演得到鼓舞,嘗試在自己生活中做新的改變。 改變本來就不簡單,年輕人太容易被社會恐嚇,告訴你說「想得美」、「不可能」,但活 越久的人越知道,好的事情本來就不容易做,所以那麼多人才放棄,不是嗎? 可是好的事情如果就是好,回歸本質和它能帶來的影響,你願不願意用年輕人的聰明才智 、體力和熱情,去為社會嘗試找到,把好的事情變得更簡單做到的方法?花幾次失敗的時 間,去摸索一個管道,去發明,這是一樣的。我也把自己當年輕人看,我認為自己對社會 能夠有的最大的貢獻,就是如何把好的事情,用更簡單的方式做到,即使我知道,他本質 上這麼困難。 年輕人擁有各樣的創意,可以把好的事情,在這年代用更簡單的方式做到。創意就是你最 大的資產,是養活自己的能力。串聯在一起,你就知道不能獨善其身,在眼前的台灣社會 存活,除非你把創意分享出去,並落實在真的重要的事情。 之前妳在網路上送Radiohead演唱會門票,徵文討論環境議題,希望獲得什麼? 不會獲得什麼。工作上其實我也不能去,但身為歌手,我賺得比一般年輕人多一點,四千 塊的票不會讓我少塊肉,但如果,可以讓某兩個有創意的年輕人多一塊肉,那就有價值。 在網路上開放討論是很好的事,既然年輕人聽不下學者的話,那就讓你知道,資訊與知識 的交換,可以很輕鬆。我也不介意長期這樣做,但條件是我的受眾要有回應。所以我不要 心得文,因為它有情感交換,卻沒有知識交換,情感交換太多了,年輕人其實有很多能力 去為事情表述,端看他願不願意。 其實我很常被邊緣化。很右派的人覺得,我到底在搞什麼?包括我的長輩,或是過得很好 的人,會覺得你在幹嘛?很左的人會覺得,你沒事去淌主流的渾水,你在幹嘛?所以長期 以來,像我這樣的人,真的想講什麼,懂的人不見得會願意出來,陪我一起給年輕人機會 ,去思考這些事情。 現在的中青一代,對年輕人控訴成分多。我看年輕人是嚴肅的,因為我本來就是嚴肅的人 ,但我不會去用嚴肅的心得,要求年輕人扛起責任。我只是不斷地希望年輕人知道,所有 事情都是環環相扣。 今天產業不健全,你現在有機會去說張懸很特別嗎?我保證,產業不改善,我終究會被放 逐,只要一點點不幸運,少一點明星風采,我就會被放逐了,然後你們就會感嘆,台灣怎 麼沒有原創性?這些事情都是環環相扣,越好的環境,本來就越能培養專精把事情做好的 人。 我盡可能忽略自己被邊緣化的事情,反而希望徵文比賽,有夠深入的文章,藉由比賽帶出 你平常不看的報導。因為報導不難懂,但你可能看到它有三頁,所以只看標題。 台灣人只看標題,就是這樣養成的。越來越多記者被主管要求,只能用三百字寫完,但標 題記者卻管不到。要養成專業記者已經很難了。(張老闆開始自己華麗地離題了;或者說 ,她開始回到第一個問題) 我以前看八零年代好萊塢電影,很多追查兇殺案的記者,會跟老主編爭論,說不能動我的 新聞,他們還有公平的爭論在,因為記者知道自己能寫什麼,主編也知道,所以可以就立 場去辯論,台灣還有嗎?因為這樣才不會有砲灰,年輕人才不會以為,為了完成理想或原 則,我就是直接辭職。 你還沒有遇過最核心的問題,就被外界三言兩語掃掉,你的理想回過頭來,看來就是那麼 柔弱,以致於你無法照顧它。你可以在最核心問題上大挫敗,覺得時不我予,不如歸去。 我也有這樣的心情過,但你要能分辨,哪些是你切中核心挑戰失敗,而哪些只是被颱風掃 到,就覺得自己風雨飄搖。 所以妳覺得旺中記者不應該辭職? 中時記者離職是個人選擇,但社會要能理解他們辭職的立場。就算沒提出訴求,辭職就是 行動,而我們社會要繼續這樣孤立記者?寫得出真話的記者,不能只留在圈內被說好說壞 ,流於業界論斷,那就是被壟斷的圈子,社會大眾就再也無權要求媒體為社會做什麼。 所以妳認為媒體和閱聽眾是斷裂的?是單向傳遞而沒有互動? 我不覺得是斷裂,而是一段不被祝福的距離。我不覺得一對相愛,有無數條件很難在一起 的人,他們就命不該相愛。 你知道這事情,你也在乎,你只是沒有那麼多時間掏心掏肺地在乎,因為你也對自己生活 感到焦慮…就像是要失去一個,你還是希望能好好在一起的人一樣,只是要有一點危機感 。 年輕人最適合熱血談戀愛,你不會放棄找方法跟你喜歡的人在一起,所以不是斷裂。連媒 體都不見得鼓勵你們可以在一起,但你如果覺得文化媒體,甚至經濟政策,和你有重要聯 繫,千萬不要輕易被講說那是斷裂的,因為你就會覺得無望。你只要知道,你們現在不被 祝福,可是如果還有任何機會,年輕人,Go For Your Love。 你有無數方法,可以和自己喜歡的東西、人在一起,可你敢去跨出多少距離?還是流於一 種喟嘆,覺得全世界都不祝福自己?所有的累積,是為了真正屬於你的機會出現,出現了 還要去把握,但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愛情才可貴得不得了。你覺得沒人能像你一樣,去擁 有你的愛情。那是獨一無二,你自己造就培養的。 所以我不覺得自己樂觀。很多事情像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講得一樣,很多理性 邏輯,反而可以用談戀愛這件事情來談。如果有些事情注定失敗,或無法改善,也只是因 為他在你生活中,你忽略了,或覺得不夠重要。但每個人面對不能失去的東西,都有無窮 的潛力。而我只想知道,年輕人,你覺得這社會對你重不重要?因為你對這社會好重要… 好重要… 所以如果連年輕人聽到我這些話都卻步,不想講什麼,那我就接受。只是說,我親口說出 這樣一句話,我等於是告白了,然後看有沒有人要我。 所以你在等待什麼?等待什麼樣具體的畫面發生? 我在等觀眾有新的自覺。我希望看到更多文章,不是三言兩語講我好,或是一句喟嘆。我 聽說自己好像受大學生歡迎,但我想知道,這份歡迎是因為他們覺得我是很酷的大姊姊, 或是因為他們找到同路人,所以不放棄嘗試?當他們不放棄嘗試,即使失敗,我都保證他 們會有我這樣的人在聆聽、回應。 他們沒有自己想得那樣孤單,可如果他們只是一直接收這些(三言兩語講我好的)訊息, 那我們終究會被隔得很遠。只要媒體不再報導我,只要我在主流市場跌一次跤,我們就從 此天涯兩不相見了。 所以我不會說,我要看到某個事情一定要發生。可是年輕人一定要開始,去想各種方法讓 事情發生,因為事情要發生一定有些現象,他需要非常多因素同時出現。像Occupy Wall Street,它不只是抗議行動,網路上有大量V怪客的事情流傳,年輕人或各樣創意媒體, 開始找出有趣的標語、歷史,連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的話和照片也被 找出來到處發。 這些東西會讓現象變成龐大的民意訴求,而無論抗議有沒有演變成更大的事情,訴求本身 就會不斷地開始烙印;有些是浮水印,有些是刺青。但無論如何,我們承認大部分的群眾 ,都想要被人看到,哪怕是刺青或浮水印。只要群眾被看見,就能明白力量在哪裡,有多 大。 台灣不能再害怕抗議帶來的暴力或慌亂。我們要停止覺得,有訴求會帶來混亂。有訴求不 會帶來對立或混亂,那會帶來聲音,最後說的最多的,有可能就會是社會主流,那你希望 什麼是主流,不能只在心裡默唸三百遍。 這三、五年來,從樂生、反國光石化、工運、農運,年輕人投入抗爭很多,對你來說是 Getting Better? 對我來說,不是Getting Better,而是說,我不要這些年輕人孤單。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 年輕人,他們需要的不是我。在我成長過 所以我明白,做這些事情的年輕人,需要的不是社會的肯定,而是更多年輕人的連結。 比方說剛進新聞業的記者,前兩年要處理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要承受非人道的報導方式 ,但這些磨練中,你不能只是去看哪些稿有用沒用,而是去找你的方式,保住工作也保住 基本原則,再談更細緻的專業,這需要很多進程。 如果說大部分年輕人進入新聞業,也是隨波逐流,那我會常常看到一個有心的人,跟我曾 經一樣,這麼的孤單。台灣那麼小,在行業裡的孤單不應該這麼龐大…不應該是那麼孤單 地在挑戰一個行業。 所以我覺得不是 Getting Better,而是 Getting More Obvious,讓年輕人看到身邊有很 多人在做。 「我也必須尖銳而誠實地說,如果評價只回到我身上,無法鼓勵年輕人的行為與思考,將 回過頭決定一個歌手的評價。你給我多好的評價,我都會被邊緣化,我都只會是一個泛情 調的歌手。」面對外界肯定的聲音,張懸的不安似乎多過於欣喜,反而希望自己的面貌模 糊些,而聽眾的面孔能更為清晰。 上次看新聞看到哭是什麼時候?(離題後還有離題,但最後離奇似的回題了) 上次真的很難過,是看吳音寧擋在怪手前面。我聽過很多藝文界的人士,覺得專業就是要 把自己的事做好,但我們必須要回過頭去想,什麼時候台灣的社會,要讓作家覺得自己的 責任不是把東西做好,而是寫好也沒有用,你必須擋在怪手前面? 什麼時候,我覺得我的工作不是推銷我的專輯,而是…要哭著跟…我的觀眾說…希望年輕 人不要害怕,去面對這社會真的令人很傷痛的事。二十歲的傷痛,還會化做一種動力,五 十歲的傷痛就是傷痛。 我不認識吳音寧。我一直都很自卑,我就是流行歌手。我能做的事情,反而不是交朋友, 而是真心去理解她在作的每件事情。假設我們都盡了各自最大的努力,我可以理解她在怪 手前面有多孤單;就好像,我面對記者時也很孤單,即使是盡了最大的努力。 我當時看到後續報導,想說講半天,激情過去,沒有人參與更多,或試著去瞭解更多關於 中科的部分,尤其是台灣的土地開發、農業政策、經濟政策。美牛案和中科搶水是一模一 樣的事,政府都說是為了你好,不是嗎? 政府根本就認為,民眾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他們沒有聽見過,所以他們覺得,民眾選他們 出來,是仰賴他們為你做決策。但民主應該是,我仰賴你可以去幫我實踐一件我們要的事 ,而不是你幫我做決定。政府要去做的是實踐,而不是回過頭告訴我,我不知道自己要什 麼。社會要負的責任,是告訴政府你要什麼。 腐敗到極限時就會出現改變,改變永遠都會來。我想知道台灣社會什麼時候可以健康一點 或聰明一點,在還沒有腐敗時後,就靠新的聲音,靠辯證的力量,讓她不用非得到腐敗 ,付出那麼大的代價,然後才能有翻盤的機會…我是個流行歌手,竟然講這個…(嘆) 現在還是很孤單嗎? 孤單不代表不孤獨,其實我非常孤獨。我不太願意接受,我得到的只是「張懸是一個很棒 的歌手」,然後我看著一路影響我的人,全部變成砲灰,在這社會中像用被流放的方式, 去面對那些傷感的事情。從音寧到巴奈(Panai Kusui)都是。 你知道Panai有多少機會,可以變成台灣最重要的女歌手?她有一副真的太好的嗓子,第 一張專輯,對於城市人來說,也經典得不得了。但什麼讓她必須要用母語,去訴求一些真 的回歸土地正義的事情(指原住民運動、反美麗灣運動)?她放棄了很多,雖然她不覺得 是放棄,那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可是台灣就是這樣,失去一個又一個可以變成經典人 物,或是能夠出現經典作品的歌手。這都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如果你讓一個歌手去做那樣 的事,她就不能在流行音樂產業,去做更多純音樂的事情。 會不會擔心自己最後還是只被當成「不一樣」的偶像歌手,卻沒人去思考發言內容? 所以我可以透過你們,對大眾說(這些話)。我很少對觀眾提出過什麼要求,甚至說去預 購,我從來都沒有…從來都沒有。所以在這最後,我可以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喜歡我的 觀眾,真的知道我需要、想要什麼的話,我願意開口說這麼唯一一次。 「請你們在你們的環境裡面,去幫助另外一個張懸。去做一件小小的,像我一樣可能會做 的事情。只要我不是一個人,你們就不是一個人。」 - 這篇文章我看完後相當感動,感謝張懸的精神,衷心希望能深刻的影響我們這些年輕人。 一點小心得,廢話有點多抱歉> < 從張懸跟記者的對話內容中能發現她對自己行為是非常嚴謹。 張懸知道自己自從對旺中併購案發聲後得到的名氣很容易會模糊掉議題的本身。 他不只一次的說我們不是要一個把張懸捧的高高的舉動而已。 張懸曾說「我們總是做一些拿大砲轟小雞,拿手榴彈丟恐龍的事。」 以旺中案來說,張懸那句「你平常就沒在買旺仔小饅頭不是嗎?那你現在說你不買旺仔 小饅頭幹嘛?」點出大家現在的核心問題所在,我們很常把心思集中在這些無所謂且容易 模糊焦點然後陷入只能謾罵的口水戰中。 我們居住在台灣這塊土地有很多問題,諸如歷史、群族導致的問題。 現在在台灣的政治、社會很臭很髒,大家把他們視為毒瘤,對這些嗤之以鼻。 我對身邊朋友談論起這些事情被視為異類,令人痛心的不是身邊都是以這種眼光看我的 人,而是我們台灣這塊土地怎麼會讓這島上的居民對發生於周遭的事情如此冷漠。 大家對政治惡鬥很反感,導致大家不想花心思在上面。 但是我不得不說,我們生活上機乎沒有能跟政治不扯上邊的。 我們不去關注這一切,我們就失去當一個公民的價值所在。 爭取民主不是最終目的,它只是個手段而已;我們得靠這股力量來改變以前留下以及延伸 至今的眾多問題。既是生於民主的時代我們該了解我們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唯有我們自 己小看自己且對這些事情麻木不仁的時候我們才是真正的死去。我們對這些社會議題不關 切不注意,假使看到了也只是把焦點集中在無所謂的意識情態鬥爭中是無法改變的什麼的 。玫瑰色的你,最後一幕是你我都拿著遙控器。 「我覺得歌手還是當歌手就好。」 看到張懸這篇說︰「可是台灣就是這樣,失去一個又一個可以變成經典人物,或是能夠出 現經典作品的歌手。這都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如果你讓一個歌手去做那樣的事,她就不能 在流行音樂產業,去做更多純音樂的事情。」讓我想到之前北上看阿懸表演時我同學跟我 說的一段話。 「她怎麼一直在講政治的東西,歌手跟這些扯上關係會不會太誇張阿?」 「會關心社會也不錯阿!」 「我覺得歌手還是當歌手就好。」 有個常常聽我說東說西的朋友曾勸告我不要老是在意那些: 「很多事情不是靠著一股熱情就能改變的了什麼的,是時機還沒到。」 今天看到張懸這對話談到的這段話我更是有點想哭 我想知道台灣社會什麼時候可以健康一點或聰明一點,在還沒有腐敗時後,就靠新的聲音 ,靠辯證的力量,讓她不用非得到腐敗,付出那麼大的代價,然後才能有翻盤的機會…」 失望或許必然但不致絕望。 我們需要的不是單單拱出一個英雄來為我們作什麼,這與現在沒什麼差別,更不是因為這 麼做很酷而追隨,而是我們要真正懂得為何要這麼做,這才是凸顯出我們身在這時代 的真正價值。這種想法是會傳承下去的。當然,放逐自我這種連鎖反應也是相當可怕的。 希望大家勇於成為更好的人,你、我都會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3.190.53
inebriety:http://pnn.pts.org.tw/main/?p=46674 不好意思 補連結 08/30 12:12
isaki1987:聖女貞德的心情耶,我們聽眾不會辜負你的(握拳) 08/30 13:20
nocloud1113:你的完整很多,我就刪除自己那篇囉:P 08/30 13:27
maryma:謝謝分享~借轉P2個版=] 08/30 14:38
vsnjpid:http://zooey0723.pixnet.net/blog/post/46692616 另一篇 08/30 15:52
nyszd:很深的思考 08/30 18:00
allyp7985:推 08/30 18:54
sheep0524:很不錯的文章及思維 08/30 19:27
Aotsuki:紅底藍字蠻難閱讀的,建議改一下 08/30 22:28
好的:D
arl616:借轉 08/31 01:33
arl616: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E_xb9uMXg young報專訪 08/31 01:39
※ 編輯: inebriety 來自: 118.233.190.53 (08/31 07:13)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cellur (114.42.13.230), 時間: 08/31/2012 14:24:05
Scab:) 08/31 14:27
jennychuli::) 08/31 14:48
leeu330:這是一種省思,雖然文長不過希望大家可以花點時間瞭解:) 08/31 14:50
keiko1016:真的很可怕!我身邊竟沒有半個人關心這個議題... 08/31 15:10
maryma:) 08/31 15:41
ping7919:推 值得深思 08/31 16:53
allyp7985:推推 08/31 17:47
smileingly:張懸喚起了我們對社會關懷的本能,而成為改變的一部份 08/31 17:58
s50156:推推~:))) 08/31 18:34
sodaer:我們要自己創造時機,而不是等時機到 08/31 18:34
wei687ya:大家應該都常看到德國牧師Martin Niemoeller的那段話, 08/31 18:43
wei687ya:只是我們有付諸行動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沒有人會為 08/31 18:44
wei687ya:你的權益發聲,只有自己。 08/31 18:46
wei687ya:革命是永垂不朽的。/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於理想-Che 08/31 18:49
wendy50422:http://www.facebook.com/HuaLongStrike 華隆罷工頁面 08/31 19:35
wendy50422:大家可以去搜尋懶人包了解這事,有心力的話以行動支持! 08/31 19:37
wendy50422:http://www.facebook.com/idontwantwant 反旺中頁面 08/31 19:38
wendy50422:明天9/1在台北有遊行 如果了解消化思考過後願意支持 08/31 19:41
shanshanman:也許我們在都不知不覺被媒體太過主觀的態度影響... 08/31 19:42
wendy50422:就付諸行動吧! 遊行活動頁面 http://ppt.cc/uJpv 08/31 19:43
shanshanman:這篇文章真的值得深思:) 08/31 19:43
wendy50422:有時候可能會因為覺得自己還沒想清楚 或覺得不差自己而 08/31 19:49
wendy50422:裹足不前 選擇不發聲 隨著時間習慣、淡忘 但有時就差那 08/31 19:51
wendy50422:一步實踐 踏出一步就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獲得不一樣的 08/31 19:53
wendy50422:想法 我們不要總是觀望和抱怨 而是站出來嘗試改變 08/31 19:55
wendy50422:謝謝張懸願意這樣掏心為社會努力 也謝謝青峰轉貼支持 08/31 19:57
tearanne:XX推 如果每個人都安於現狀 那這個社會永遠都不會變的更 08/31 20:27
asd936:從昨天開始就一直在消化這篇言簡易賅的文章~大推! 08/31 20:30
qianzhiyun:推 08/31 21:59
sodagreen18:一起溫柔推翻這個社會不公平的現象 我們都需要站出來 08/31 22:26
grains:看完文章再重看一次玫瑰色的你MV,對歌詞有更深層的解讀 09/01 00:24
grains:每個人都是革命家,只要對美好社會還有更多的訴求 09/01 00:26
fishfishcat:推~雖然身處不同的社會﹐但從老板的話語中還是收獲了 09/01 01:10
fishfishcat:滿滿的重量。老板對年輕人的關心﹐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 09/01 01:12
fishfishcat:也許能影響到的人不多﹐但是看到這些文字定是受益匪淺 09/01 01:14
Qinminstrel:張懸很讓人欣賞的一點在於她與社會分享她的想法宣傳她 09/01 01:56
Qinminstrel:的思考堅持她的觀點,卻從不希望她的聽眾盲從或如何,進 09/01 01:57
Qinminstrel:進而宣導獨立思考的價值,讓大家在了解事實的同時客觀 09/01 01:58
Qinminstrel:思考。真是很了不起。 09/01 01:59
separately: 09/01 14:34
applexgreen: 09/01 23:27
crystalway:這幾天一直在思考張懸說得話,實踐.辯證讓生活更美好^^ 09/02 15:18
ra21844:值得深思 ww 09/03 00:10
nn0112:推 09/03 07:35
chiayenl:推! 09/04 23:36
iamchristine:大推 09/06 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