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arTre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艦長日誌〕星曆1991.9.8今天是企業號艦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一天;廿五年前的今天, 企業號首度升空,勇敢地航向人類前所未至的宇宙洪荒…… 一九六六年九月八日晚上八點卅分《星艦奇航記》(Star Trek)影集在美國NBC電 視網上播出第一集,自此展開了企業號跨越四分之一世紀的奇航記,「勇敢地航向 電視史上人類前所未至的領域」。 一九九一年九月中,美國各地電視台都播出了慶祝星艦廿五周年的特別節目,報刊 雜誌也紛紛刊出紀念性的專文;對於千萬星艦迷而言,一九九一的確是星曆紀元上 值得歡欣慶賀的一個里程碑--因為企業號是歷經了種種磨難和考驗,才能在充滿不 可測危險的太空中巡航廿五年,不斷前進。 〔科幻影話〕 星艦25年 一九九一,企業號歡笑與淚水交織的一年 ⊙李新隆 回顧廿五年的星艦之旅,企業號最初的航行極不順利;因全國性收視率久佳,《星 》劇甫播出一季即險遭腰斬,到了第二季時又岌岌可危,兩次都是靠了大批影迷的 投書求情才暫逃一死,但仍被調離黃金時段,而三季後終究在劫難逃,於一九六九 年六月宣告停播。然而,企業號停航後,靠著忠實影迷堅定不移的支持,人氣反而 更旺,不但舊影集藉由不斷的重播而「重生」,更在廿五年中衍生出六部電影、一 部卡通影集,和新的第二代電視影集(此段歷史詳見〈星艦奇航記--過去、現在及 未來〉一文)。在這樣一個一切快速變遷的時代裡,一個通俗的電視影集竟能歷經 四分之一世紀而「生生不息」,的確開創了「電視史上人類前所未至的領域」。 〔艦長日誌〕星曆1991.10.24今天是企業號艦史上最悲痛的一天;我們的總舵手羅 丹貝利在今天告別了地球…… 就在星迷們熱烈慶祝星艦廿五周年的當兒,企業號的「總舵手」,《星艦奇航記》 製作人羅丹貝利,卻不幸因心臟病痼疾於十月廿四日病逝加州聖塔蒙尼卡,享年七 十歲。 金‧羅丹貝利(Gene Roddenberry)一九二一年出生於德州,在洛杉磯長大;二次 大戰伊始,他輟學加入陸軍航空隊,成為一名飛行員。戰時他駕駛B-17空中堡壘在 太平洋戰區出了89趟任務,曾獲得飛行十字勳章等褒獎。戰後他轉入民航界,為泛 美航空公司開飛機,定居於紐約。早年這段飛行生涯無疑是羅丹貝利日後締造出《 星》劇的一個「源頭」--他自己也說過,企業號第一代艦長寇克這個角色,便是他 心目中頂尖飛行員的投影。 一九四九年羅丹貝利從紐約市搬回洛杉磯,決心改行當名電視編劇。為了維持生計 和增廣社會見聞,他進入警界服務,一方面利用閒暇時間撰稿。他總共做了五年警 察,直至在編劇這行站穩腳步後才辭職專心寫作。 其後十年,他編了不少電視劇,也製作了一些節目。一九六四年,正當美國如火如 荼推展太空計畫之際,羅丹貝利向電視公司提出了製作一部「科幻動作冒險劇」的 構想。他的靈感來自於極受歡迎的影集《篷車英雄傳》(Wagon Train),只不過 把西部邊疆拓荒英雄的篷車改成了太空船。不過,所謂的「太空西部片」只是外表 的包裝罷了,羅丹貝利真正的理想是像《格列佛遊記》一樣,假借冒險劇的形式來 探討社會、政治、甚至哲學問題。 電視公司接受了羅丹貝利的構想,《星艦奇航記》於焉誕生。不過《星》劇最初的 攝製過程波折重重。羅丹貝利原先提交的試映片〈籠〉(The Cage)是由派克艦長 領軍,艦上的大副是位女性(由羅丹貝利的演員妻子飾演),還有一位長了副尖耳 朵的外星人軍官史波克;保守的NBC主管否決了〈籠〉,嫌它內容「太深奧」、缺 乏打鬥場面,他們更無法接受由一名女性擔任副艦長和史波克「可笑的」尖耳朵。 羅丹貝利被迫重新拍攝了一部〈宇宙洪荒〉(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把艦長換成年輕勇猛的寇克,而且讓寇克在片尾來了場武打戲,大副也換成史波克 先生,不過他堅持保留了史波克的尖耳朵(NBC仍心存疑慮,在早期的宣傳照中, 他們甚至叫美工修掉了史波克的耳朵)。羅丹貝利的太太後來則改飾護士克莉汀一 角。NBC接受了新攝製的片子,《星艦奇航記》終於從一九六六年九月八日起開始 播出,其餘的,套句老話,便是歷史了。 《星》劇停播後,羅丹貝利也做過一些其他的影劇節目,但成就都及不上《星》劇 。一九七九年,繼《星際大戰》(Star Wars)抓起科幻片熱潮後,他趁勢推出星 艦的電影版本《星艦迷航記》( Star Trek--The Motion Picture),這部影片十 分賣座,因此後來接連拍攝了五部系列電影。一九八七年,原始的《星》劇停拍十 八年之後,羅丹貝利又推出了第二代《星》劇電視影集,這部影集目前仍在播映中 。 自始至終,羅丹貝利一直是企業號的總舵手。他是第一代及第二代《星》劇的監製 ,其中許多集且是由他提供故事或親自編劇(包括最初的〈籠〉及〈宇宙洪荒〉)。 星艦電影系列,他除了擔任第一集的製片外,也是其他五集的製作顧問。在他生前 最後兩年,羅丹貝利除了讀讀劇本外,已不再插手製作事務,因為實際負責的導演 和編劇已能牢牢掌握住《星》劇的精神。從電視到電影,從第一代到第二代,企業 號始終遵循著羅丹貝利的一貫理念遨遊於無盡的太空中。終其一生,羅丹貝利可說 一手創造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無限廣邈的宇宙。 〔艦長日誌〕星曆1991.12.6今天,在地球上的美國,企業號第六度在大銀幕上展 開一段旅程;不過,這次恐怕是我們這些第一代船員的最後旅程了……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六日,星艦電影系列的第六集在全美開始上映;由於今年適逄星 艦廿五周年,原創者羅丹貝利又剛於月前逝世,加上本集號稱是企業號第一代船員 的告別之作,再加上影片本身也拍得不錯,上映以來,賣座鼎盛。 第六集《邁入未來》(The Undiscovered Country)台灣將在一九九二年三月初上 映,故事內容主要是敘述星際聯邦的大敵克林貢帝國因為連年爭戰,經濟及生態環 境破壞殆盡,一位克林貢領袖遂在企業號護送下前往地球議和,中途卻遭到陰謀份 子暗殺,並且嫁禍企業號;寇克艦長和麥考伊醫官因此被克林貢人流放到一個冰天 雪地的星球,而史波克必須盡快查明真兇以拯救二人、防止和議瓦解…… 先前星艦第五集《終極先鋒》('89)便已反映了全球和解的趨勢,第六集則更進 一步,讓代表蘇聯集團的克林貢帝國與代表美國陣營的星聯正式議和,這自然也反 映了蘇聯帝國瓦解後後冷戰時代的來臨。不過,片中有個叫張將軍的歹角,這點頗 耐人尋味。(在第二代《星》劇電視影集中,克林貢人與星聯早已化干戈為玉帛, 但第二代的時代背景是廿四世紀,自然比電影中上一代所處身的廿三世紀超前好幾 步。) 《邁入未來》一如前五集,仍由第一代《星》劇原班人馬擔綱演出,而幕後也是一 些老面孔:導演兼共同編劇梅耶曾執導過第二集《星戰大怒吼》;在劇中飾演史波 克的尼莫是本片的監製及故事提供人之一,他曾執導過第三集《石破天驚》及第四 集《搶救未來》。事實上,經過廿五年漫長歲月,星艦的船員無論戲裡戲外早已和 這個劇集牢不可分,像第五集《終極先鋒》就是由另一名演員,飾演寇克艦長的塞 特納所執導。 廿五年來,從電視演到電影,企業號第一代船員隨著一次又一次、無窮無盡的星際 之旅,逐漸老去。到了《神秘的國度》,寇克等六名老班底演員平均年齡已高達六 十一歲(請見附表)。雖然影評人一般認為他們在這部片子中「老得蠻優雅」,但 也禁不住呼籲派拉蒙電影公司遵守諾言,讓他們就此光榮退休,否則下一次寇克等 人恐怕得坐著輪椅登上企業號的艦橋了。 但,老兵不死,何況他們早已有了下一代接棒人,薪火相傳,企業號未來的旅程還 長得很呢! 企業號第一代成員 角 色     演 員     現 年 ------ -------------------- ------ 寇克 William Shatner 60 史波克 Leonard Nimoy 60 麥考伊 DeForest Kelley 71 史考特 James Doohan 71 烏乎拉 Nichelle Nichols 58 蘇魯 George Takei 53 契可夫 Walter Koenig 55 ⊙星艦電影系列第六集《邁入未來》 〔艦長日誌〕星曆1991.12.28今天,在地球上的台灣,企業號的第二代終於在螢光 幕上展開了新的旅程…… 一九九一年歲末,台灣的星艦迷苦侯多年後,台視終於由十二月廿八日開始播出星 艦第二代電視影集〝Star Trek:The Next Generation〞。 當年第一代《星》劇也是由台視播出,那時用的片名是《星際爭霸戰》;這次台視 為第二代取了個《銀河飛龍》的名字(本刊先前依照坊間錄影帶的片名譯作《巡弋 奇航》)播出時段是每週六晚間九點至十點。 《幻象》第三期對星艦第二代曾做過詳盡的介紹,在台視首週及次週分兩次播出的序集〝 Encounter at Farpoint〞中,皮卡艦長(片中譯作畢凱)、萊卡大副(瑞克)、心理 輔導員戴安娜(星異)、生化人DATA(百科)、輪機長喬迪(鷹眼)、女醫官柯格夏 (貝芙莉)、天才兒童衛斯理、克林貢人渥夫(武夫)等要角均已一一登場,連宇宙 邪靈Q(「貴」族)也迫不及待跑出來作怪了。上一代的麥考伊醫官也驚鴻一瞥地露 了個面,以示薪火相傳。 接下來的幾集中,影射小日本的福郎磯人、戴安娜三八兮兮的母親盧珊娜等,也將逐一 出場。值得一提的是,飾演盧珊娜的正是羅丹貝利的遺孀Majel Barrett,她以前曾在 第一代被否決的序集〈籠〉中出任大副一角,後來改為飾演艦上的護士克莉斯汀,在第 一代許多集和電影第一集《星艦迷航記》中,都可見到她的演出。 《銀河飛龍》目前在美國已播映了五季,台視播出的還是一九八七年首季的影片;在頭 一季中,渥夫尚未升任安全官(他是在女安全官娜塔莎罹難後才接任此職),《幻象》 曾介紹過的女酒保甘寧也尚未加入企業號(飾演甘寧的是電影〝Ghost〞《第六感生死戀 黑人女明星琥碧‧戈德柏)。 〔艦長日誌〕星曆1991.12.31今天,我們在淚水和歡笑中告別了'91年;回顧過去的廿五 年,展望未來,我們仍會不斷在宇宙中努力前進,生生不息…… 歷經四分之一世紀,《星艦奇航記》早已成為科幻史上的一則傳奇,也早已成為美國文化 的一部分;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星》劇的成績: ■第一代《星》劇電視影集於'69年結束後,次年又開始重播,目前全美仍有122個地方 電視台在重播中。全球約有100個國家播映過這部影集。 ■第二代《星》劇在美國播出五年來,收視率極佳,目前全美有223個電視台播映這部影 集。 ■星艦電影系列,前五部票房總收入已逾四億美元,再加上第六部,收入必將更為可觀 。此外,Ⅰ~Ⅴ集總共售出了一千萬支以上錄影帶。 ■《星》刻相關書籍,迄今已出版一百多種,印行數量合計達三千萬冊以上,其中包括 根據《星》劇寫成的小說、星艦操作手冊、企業號烹飪大全等等,甚至還有一本克林貢 語辭典。 ■廿五年來,總共約售出了價值五億美元的《星》劇相關產品,從,運動衫、模型玩具 、電玩程式,到售價九百美元的鍍金西洋棋(寇克是國王、史波克是主教,對手則是克 林貢人、羅姆蘭人,以及可汗),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全球目前有將近兩百個星艦俱樂部,會員總數約十萬人,每年舉行九十多場星艦迷 大會。 ■'76年時,美國太空總署循眾所請(據說他們收到了近四十萬封信),把新出廠的第 一艘太空捘重新命名為企業號‧羅丹貝利和寇克第一夥人都應邀參加了啟用典禮。 ■為了紀念星艦廿五周年,美國許多博物館,包括國家航空及太空博物館、斯密生美國 歷史博物館,均將在'92年中推出企業號特展,有的展期長達半年,並且將在各大城市 巡迴展出…… 這些都是《星艦奇航記》表現於外的成績。《星》劇的魅力究竟何在呢?羅丹貝利本人 的看法是:「《星艦奇航記》回應了人類某種最基本的渴求,那就是,人類擁有明天, 明天世界並不會在轟然巨響中毀於一顆炸彈,人類會不斷地進步。建造金字塔的並不是 什麼外星來的太空人,而是人類自己,因為人類有智慧……《星艦奇航記》說的就是這 些。」第二代《星》劇現任監製柏曼進一步指出:「羅丹貝利相信人類本質的良善;他 知道人類有醜惡的一面,但他仍願意相信未來是美好的,人類必能增進他整體生命的品 質。」羅丹貝利樂觀進取的未來觀廿五年來始終是《星》劇一貫秉持的信條,而這種「 明天會更好」的信念或許正是吸引千萬觀眾,推動企業號不斷在宇宙中從事「明日之旅 」的根本原因。 史波克有句慣用的瓦肯人祝福語:「生生不息,繁榮昌盛」,而企業號的旅程也的確「生 生不息,繁榮昌盛」;一九九二年新歲伊始,讓我們也用這句話來祝福大家,祝福全人 類--Live Long and Prosper! * Origin: ● 台大電機 Maxwell 站 ● From: 140.115.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