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arTre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tw.news.yahoo.com/2002/06/18/international/ctnews/3307852.html 中時電子報 2002年06月18日 雷射光「空間轉移」 澳洲實驗成功   劉鐵虎/綜合報導 澳洲國立大學的一組物理學家今天宣布已 將一處的雷射光解體成功,繼而於剎那間,在約一公尺外的另一處 重建出來。但他們也表示此一世界性的科學突破尚未及於上市階段 。   帶領研究的林平開(音)博士說,他的小組所研究成功的與科 幻片「星艦迷航記」中的人體時空轉移現象非常相似,但想將人體 做空間轉移,距離實現的日子還遙遠得很。「理論上沒有什麼阻止 我們做這件事,但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大得沒人此刻會認真考慮它。」   不過他也說,科學能將固體物質在兩個地方做空間轉移為時已 不太遠。一九九七年即已開始研究空間轉移的林平開說:「我的預 測是……未來三至五年內很可能有人會做出來,就是將單一原子空 間轉移成功。」   但他說將人體空間轉移幾近不可能,因為我們是由無以計數的 原子組成,所以最好忘掉「星艦迷航記」中「企業號」人員走進時 空轉移艙、汽化然後在別處重組出來的劇情吧。   雷射光束是在「量子糾結」的歷程中被空間轉移而消滅的。所 謂「量子糾結」,是指兩個光子接觸時,會發生一種牽引作用,使 得兩者互相影響,研究者遂可從它們的整體特性得知個別光子的瞬 間特性,克服海森堡的「不確定原理」。   這項突破為未來十年研發超快及超安全通訊系統如量子電腦等 開啟了巨大可能性。   物理學家相信,量子電腦比傳統電腦記憶大得多,因此解決問 題的能力比傳統電腦快數百萬倍。   IBM美國實驗室在一九九三年為空間轉移提供理論基礎後, 空間轉移成為過去十年量子力學物理學家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此後 全球約有四十間實驗室在此領域進行實驗。   儘管加州和丹麥的研究小組最先做空間轉移的初期研究,但澳 洲大學的澳、德、法、中、紐五國科學家最先完成信度百分之百的 實驗。   這項實驗的觀念是,如果量子粒子如電子、離子和原子性質相 同,那麼它們基本上便無不同。所以如果組成物體的量子粒子性質 在另一粒子團複製出來,便會出現精確的複製品,因此必須傳遞的 僅為粒子性質的訊息,而非粒子本身。無法將訊息可靠地傳遞是過 去「糾結」實驗的主要絆腳石。   澳大小組成員鮑溫說,他們首於五月廿三日將一束雷射光空間 轉移成功,接下數週,用他們小車大小的轉移器所做的實驗又次次 成功,比「星艦迷航記」中的成功率還高,令他們驚訝如此複雜的 實驗竟能產生如此成功的結果。 -- 比「星艦迷航記」中的成功率還高?! 那是ST裡面傳送器太常突槌的關係嗎? :p -- =Λ= http://star.trek.idv.tw/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bbs.cis.nctu.edu.tw: 140.113.23.3> >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nnnnnn), 看板: StarTrek 標 題: [新聞]科幻情節將實現?人類化作微粒瞬間穿越時空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ue Jun 18 19:58:33 2002) 轉信站: Ptt!news.ntu!freebsd.ntu!news.cis.nctu!cis_nctu http://www.southcn.com/news/hotpersue/200206180084.htm 科幻情節將實現?人類化作微粒瞬間穿越時空 2002-06-18 07:58:16 林秉溪(右)和鮑恩星在堪培拉的澳洲國立大學內,展示其成功遠距輸送 包括信息激光束的研究結果。   南方網訊 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人類和對象能夠以空間轉移的技術 穿越時空,瞬間傳送到另一個地點或是太空遠處某星球。 華裔學者成功轉移激光束   澳洲一名華裔科學家帶領的澳洲國立大學物理研究小組,成功將編入 訊息的激光束空間轉移,向這種未來技術邁進了一小步。   “史葛,把我輸送回‘冒險號’”是美國科幻電視片集《星空奇遇記 》經常出現的對白。片集中人物能夠轉瞬之間,從一個地方輸送到另一個 目的地。看來這種科幻情節成為事實又接近了一步。由華裔科學家林秉溪 (音)領導的澳洲研究小組,經過三年努力,上月破天荒地將有加密無線 電信號的激光束轉移到一米之外,為“遠距輸送”踏出關鍵第一步。   位于堪培拉的澳洲國立大學一組科學家在實驗室利用“量子牽連”程 序,將含有加密無線電信號的激光于光纖通訊系統的一端分解,然后在一 米遠地方將之複制重現,換言之,激光在一瞬間移動了一米。 轉移技術如《星空奇遇記》 第一代《星空奇遇記》電影中的主要角色。   美國電視劇《星空奇遇記》(StarTrek)1966年在電視首播以來,一 直大受歡迎,更拍成多部電影,相關商品及書籍為數眾多。當中船員在傳 送前說的一句“開始傳送”(Beam me up)亦成為家傳戶曉的名句。   研究小組組長華裔物理學家林秉溪解釋這種遠距輸送是在一處將物質 解體,又立刻在另一處將之重組,這種科技與科幻劇集《星空奇遇記》中 輸送人類的情況相同,劇集中的宇宙飛船人員忽然消失,但一秒鐘后便現 身目的地。十年前,無人認為這有可能成為事實。   林氏表示他們只是將激光束內的光子進行遠距傳輸,距離輸送物質尚 遠,下一步會研究遠距輸送原子,而人體是由數以萬億計的原子構成,輸 送人體仍是十分遙遠的事。   短期來說,最可能應用這項科技的是將之用來改善通訊系統,提供不 能破解的加密技術,此外亦可用以發展新一代計算機,較現時的計算機快 數以百萬倍。   遠距輸送一個對象,首先是將其解體,使每個基本部分都能量度計算, 這些數據會實時輸送到另一個地點的機器,它就能完完整整把對象重組。 于是乎,一些機密數據就可以絕密地輸送,這無疑會是銀行業、國防業及 互聯網業的恩物。林氏說:“那你可以保証絕對沒有人可以偷聽你的對話 或傳送的數據,這是物理定律所得保証的,這正正是不能破解的密碼。” 將人分解為微粒傳送   在劇集中,船員若要傳送至另一地方,需要站在光波輸送器上,然后 頭頂上的掃描儀將船員分解成比原子更小的微粒,並傳送至目的地,再將 微粒重新組合,將肉身還原。   不過,林秉溪領導的研究,則以複制形式,令其中一顆光子的特性, 在另一個光子上重現,如此從旁觀者眼中看來,光子就像是轉移了過去一 般,如《星空奇遇記》中船員被轉移一樣。   不過有專家指出,要將人體分解,其數量之龐大,就算用光纖電纜傳 送也需時甚久,加上只是將人身複制,所以將人體傳送理論上可行,但實 際極難實現。   目前,全球有六組科研隊伍致力研發可靠穩定的激光傳輸科技。美國 小組早在97年已率先傳輸光子,而丹麥小組在去年十月建立遠距輸送原子 的理論方法。但澳洲科研小組在可靠及協調地傳送激光束上贏得這次全球 競賽。林秉溪表示,他們的研究成果是首次達到百分百可靠水平。   林秉溪在馬來西亞檳城出生,在新加坡完成高中學業,取得GCE劍橋高 級程度后,轉往紐西蘭的奧克蘭大學深造,大學畢業后返回檳城,先后在 新力及惠普計算機公司任工程師,后來再與太太移民澳洲。 若能應用可令計算機快十億倍   澳洲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結”技術,將一束包含信息的激 光束分解后,在一米以外的地方重組。雖然這種技術稱為空間轉移,但實 際上,研究人員是將激光束毀滅,然后利用光束數據,在一米以外的地方 制造包含同一信息的光束。   林秉溪表示,這種技術其實同科幻電視劇及電影《星空奇遇記》中, 將企業號隊員傳送的方法相同。林表示:“當然其中有很多不同,例如我 們不能傳送實物,我們現在只能傳送一束雷射光。”   這種技術在短期內,最可能應用在改善通訊系統效能及制造新一代計 算機。林說:“如果能夠建立這種計算機,它的運算速度會比目前最好的 計算機快一百萬甚至十億倍。”   他說銀行和政府部門也可以運用這種技術,加快信息傳送,但要像《 星空奇遇記》一樣將人類傳送,還是很遙遠的事。林指出:“這並不表示 在遙遠的將來,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當然,目前空間轉移的理論是毀滅 后再重組,若人類這樣轉移的話,靈魂是否一樣能夠轉移,就完全是另外 一個問題。 瞬間轉移三大關鍵   根據《星空奇遇記》的科幻構思“輸送”是一種將物體從A點轉換成能 量,然后送到B點,再轉變回物體的動作。“輸送”不但可以穿過屏障,也 可以輸送生物及將生物重新組織。 “輸送器”如何運作?   首先,“環狀限制光束”鎖定目標物,並將其分解,經由“轉換線圈” 轉變為本質相同冲能源,然后進入“樣本區”及生態濾清裝置,再經由導向 波管傳到星艦表面的任何一輸送發射器,最后經由“環狀限制光束”在地面 的一點重新組織被輸送的物體。 被輸送時你在哪里?   在“環狀限制光束”中,你會看見一堆藍色與銀色的閃光,你是存在于 “樣本區”中,或正被轉換成能量並送到設定的坐標點。 輸送時周圍的空氣會怎樣?   在輸送時,原本被空氣占有的空間會被輸送物體取代,而空氣會擴散到 其它的地方,由于產生的速度很緩慢,並不會有短促爆炸聲。 被輸送的人會從坐姿變成站立姿態嗎?   輸送器可以重組身體的各種成分,計算機有充分的生物知識,當輸送時, 某種力場會固定被輸送體的組成。 林秉溪簡介   突破“瞬間轉移”技術的林秉溪開生于馬來西亞檳榔市,他在新加坡完 成中學課程后遠赴新西蘭入讀奧克蘭大學。畢業后偕妻子移民到澳洲,現為 澳洲國立大學科學院的物理系授。   憑豐富的研究經驗,林秉溪在校內負責授電子光學、光纖和波導傳輸等 科目,他的研究範圍主要集中在量子光學、非線性光學、光學計量學等,另 外,他的著作甚豐,先后出版了十本著作,其中包括有關壓縮光束的作品。   除了專注學術研究之外,林秉溪開興趣廣泛,平日喜歡彈結他、玩中國 象棋、游泳、打網球,可謂動靜皆宜。他的妻子目前任職澳洲統計局。 林秉溪訪談:   澳洲國立大學物理系教授巴霍爾,記錄了和林秉溪有關空間轉移的對答, 從中可以看到林秉溪對研究的一些看法。   巴:簡單來說,你的光束空間轉移研究目的為何?   林:研究目的是要顯示這是可行的,量子方法是正確的,以及研究對未 來的科技,例如量子計算將有幫助。   巴:在現階段,你認為空間轉移在未來能否應用在“大”的對象,例如 病毒上?   林:我原則上是相信的,問題是技術上是否能夠在未來一千年內做到。 如果你喜歡的話,我可以打個比喻。我們發明了算盤到超級計算機,是一段 很長的路,由空間轉移至轉移生物亦是一樣。(編輯:鄒強) -- =Λ= http://star.trek.idv.tw/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bbs.cis.nctu.edu.tw: 140.113.23.3> >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nnnnnn), 看板: StarTrek 標 題: [新聞]其他跟這個傳送器有關的新聞..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Tue Jun 18 20:01:37 2002) 轉信站: Ptt!news.ntu!freebsd.ntu!news.cis.nctu!cis_nctu 剩的都大同小異了, 有興趣的就看看吧.. :) ================================================================ http://www.udnnews.com/NEWS/INTERNATIONAL/GLOBAL/869099.shtml 澳洲科學家 空間轉移雷射光束 澳洲國立大學華裔林姓(音譯)物理學家(右)和其他研究人員十六 日在坎培拉藉由「量子糾結」,實現了「空間轉移」。 (美聯社) 【編譯霍達文/綜合十七日外電報導】 澳洲一個研究小組今天宣稱成功地用內含信息的雷射光束進行「空間 轉移」,把科幻小說的內容變為現實。 澳洲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宣稱,他們藉由「量子糾結」(quantumen- tanglement)在一個光學通訊系統的一端把一束雷射光解體,然後在 一公尺外重構這雷射光束,實現了「空間轉移」(teleportation)。 小組負責人華裔澳洲籍的林姓(音譯)物理學家說,雖然這次空間轉 移的距離很短,但基本上和影集「星艦迷航記」中使人可以「空間轉 移」的技術一樣。在「星艦迷航記」中,太空船可以發出光束把人吸 走。 所謂空間轉移是在某一個地點讓物質解體,然後在另一地點重構。空 間轉移並不意味將整批的人解體之後再重構(一如星艦迷航記的情節 ),只是將此處的光子特性藉由「量子糾結」的方式傳遞到彼處,讓 彼處光子瞬間複製此處光子的特性,表現出來的結果,就好像此處的 光子瞬間消失,然後出現在彼處。 林姓科學家說,研究小組的實驗和科幻小說的情節也有不同的地方。 他說:「目前我們還不能空間轉移物質,我們現在只是把雷射光束之 內的光子進行空間轉移。」 他說:「理論上空間轉移物質是可能的,但這個問題太複雜了,所以 目前還未有人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我個人的預測是也許三到五年後有 人可以做到這一點,把一顆原子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林姓物理學家指出,人體由無數的原子組成,所以空間轉移人類是接 近不可能的任務。 空間轉移技術在短期內最可能的應用方式是大幅改善通訊系統,以及 製成高速的新一代電腦。據林姓物理學家說,使用空間轉移技術的電 腦比現在最快的電腦要快一百萬到十億倍。 【2002/06/18 聯合報】 ================================================================ http://www.ettoday.com/2002/06/18/334-1317070.htm (有影片) 雷射光束時空轉移 澳研究成功 2002/06/18 09:46  記者曾沂菱/編譯 影集【星艦迷航】中,人類自由進行時空轉移,這個動作不再是科 幻小說中才有的情節。澳洲國家大學科學家成功藉由「量子糾結」的 原理,移動雷射光束。 澳洲國家大學科學家在空間轉移的研究領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科 學家成功的將一束雷射光分解,遠端傳輸到一公尺外的距離,這其 中主要是利用「量子糾結」的原理:也就是身處在原點的光子,藉 由量子糾結的方式,將特性傳到遠端,讓遠端的光子瞬間複製這一 端光子的特性,肉眼看起來,這束雷射光就像是瞬間在這端消失, 然後出現在另外一端,這全部的過程只要十億分之一秒。 澳洲國家大學物理學教授林平開(音譯)指出,這項研究中所做的, 就是將一束雷射光完全摧毀、分解,然後測量被分解的雷射光,帶 著測量結果,走到實驗室的另一方,重建被摧毀雷射光的複製品。 雖然距離破壞和重建的地點只有一公尺遠,原則上距離一公里也有 辦法做到。 科學家表示,就理論上而言,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遠端傳輸固體和 人類。但實際上,人類是由幾兆億個原子組成,而且人無法解構之 後再重組,所以人要空間轉移其實不可能。 但是這項發現,卻對超速量子電腦,和空間轉移的研究開啟了新的 里程碑。 ================================================================ http://news.sina.com.tw/newsCenter/global/ttv/2002/0618/10501426.html 91/06/18 星期二, 7:06 AM 科幻成真 用光搬運物體   人要搬運物體,必須利用運輸工具才行,不過最近澳大利亞的 研究人員實驗証明,也許人類可以使用光或其他更簡便、更快速的 方法來搬運物體。     看過〔星艦迷航記〕影集的人都知道,在片中有一種神奇 的運輸工具,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一個人從某個地方運送到另 一個地方,現在這個幻想有可能實現了。   澳大利亞大學的物理研究人員最近完成一項科學實驗証實:可 以將雷射光分解,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複製完成,將它移動到一公 尺以外的地方。研究人員宣稱,人類在三到五年之內,應該可以利 用同樣的方法搬運物體。不過,要將這種方法運用到人類身上,恐 怕不太容易,因為構成人體的原子實在太多了。   但是,運用這個理論,在未來十年內,人類倒有可能研發出一 種更快速、更安全的通信系統,也就是所謂的新一代的〔量子電腦〕。 ================================================================ http://money.chinatimes.com/q_news/910617001172.asp 澳洲科學家成功進行「遠距傳物」  91.06.17 15:06 【時報-外電報導】  澳洲研究人員今天(十七日)宣布,他們成功將一個經由訊息編碼 的雷射光束用「遠距傳物」的方式,從一條光纖的一端傳到另一端。 這項科技突破把科幻小說的情節變成了事實。 坎培拉澳洲國家大學一組由華裔澳洲物理學家林平奎(譯音)領 導的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結」(quantum entanglement)方式, 在一條光纖通訊系統的一端將一道雷射光束隱匿起來,而後在一公 尺外重製出這道雷射光束。 ================================================================ http://www.peopledaily.com.cn/GB/guoji/20020618/754981.html 2002年6月18日01:23 澳大利亞在“瞬間傳物”研究上獲得突破 人民網6月18日訊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表示,他們進行的試驗 可能將“科幻小說中的情節變成現實”。在試驗中,科學家將激光束 中的光子在“瞬間”從一個試驗室遠距傳送至另外一試驗室內獲得成 功。這個由華裔科學家蘭平凱(PingKoyLam,音譯)博士負責的試驗 為電子和通訊技術實現“革命性進步”拉開序幕。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所謂“遠程瞬間傳物”指先將被傳送的物質 解體,並在發生這一切的“同時”,在另外的地方將這一物體複原或 再現。在科幻小說和電視劇中,主人公經常運用“遠程瞬間傳物”模 式,通過“光束”將人和物從一個星球變到另外一個星球。此前,只 有美國科學家曾在遠程瞬間傳物試驗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蘭博士表示,自己開展的實驗屬于“量子遠程瞬間傳物”範疇。 他認為,這個試驗的最終成功將使各政府機構、銀行,以及任何想高 速交換信息的各界人士,以“難以置信的高速度”,在絕對保密的情 況下實現這一目的。據悉,澳大利亞對進行這樣的試驗採取了“相當 謹慎態度”。 林博士認為,同美國開展的類似試驗相比,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 試驗更可靠,結果也“更具有積極意義”。林博士還指出,激光束在 試驗過程中被摧毀了,沒有完成遠程瞬間傳物的過程,但無線電信號 則絲毫無損。然而,用“遠程瞬間傳物”模式進行人類和其他物體試 驗目前似乎還遙遙無期。(高軼軍) ================================================================ http://www.phoenixtv.com/PHW/single_page/0,1601,1-21-110222,00.html 澳試驗遠程瞬間傳物獲突破 2002年06月18日 09:48 鳳凰網6月18日消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展開的 一個科學試驗將使科幻小說中的情節成為現實。在試驗中,科學家們將 一個激光束中的光子從一個試驗室遠距傳送(teleportation)至另外一 個試驗室,而這一切都是在瞬間同時發生的。 科學家們表示,這個試驗將使電子和通訊技術出現革命性的進步。 美國科學家在早些時候已在遠程瞬間傳物試驗方面進行過一些研究工作, 但澳大利亞科學家表示,比起美國的試驗來說,澳大利亞的試驗更加可 靠,試驗結果更一致。 遠程瞬間傳物指的是在一個地方將某一物體解體,並幾乎在發生這一切 的瞬間,在另外一個地方將這一物體重新組成,或者同時再現。 一些科幻小說和電視劇曾在情節中運用"遠程瞬間傳物"的模式,通過"光 束"將故事中的人物從一個星球變到另外一個星球。 澳大利亞展開的這個試驗相當謹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位于首都坎培拉, 這個試驗是由華裔科學家林平凱(Ping Koy Lam,音譯)博士負責展開 的。 林博士表示,這個過程是"量子遠程瞬間傳物"。他認為,這個試驗的成 功將使各政府機構、銀行,以及任何想高速交換信息的人士,以難以置 信的高速度,在絕對秘密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目的。 然而,用遠程瞬間傳物的模式進行人類的試驗現在看來還遙遙無期。 林博士還表示,必須指明的是,激光光束在試驗過程中被摧毀了,沒有 完成遠程瞬間傳物的過程,但無線電信號則絲毫無損。(圖:這個研究 將對電子通訊作出貢獻) ================================================================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6/18/content_445278.htm 驚人的“隔空移物”試驗 新華網 (2002-06-18 07:45:57)   6月17日,在澳大利亞堪培拉國立大學的實驗室中,一名物理學家( 左)和他的學生進行了一個驚人的隔空移物試驗:在眨眼的功夫里,一 束激光從一處消失,而出現在一米以外的另外一個空間。人們都在談論 這個試驗是否能將科幻小說中星際旅行的一些幻想變成現實。   新華社發 -- =Λ= http://star.trek.idv.tw/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bbs.cis.nctu.edu.tw: 140.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