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oc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電池分類: 第一代結晶矽(單晶mono-、多晶multi、其他) 第二代薄膜 (矽薄膜a-Si、銅銦鎵硒CIGS、鍗化鎘CdTe) 第三代 (有機染料敏化DSSC、高聚光型HCPV) 市佔率、平均轉換效率:  單晶 38.3% 18~20%   多晶 47.7% 16~17% 矽薄膜 4.4% 5~8% 銅銦鎵硒 0.8% 10~12% 鍗化鎘 7.3% 8.5~11% 有機染料敏化(實驗室)   10% 高聚光型 (實驗室)  25~30% 產業鏈(結晶矽):    上游      ->      中游      ->     下游 矽純化提煉為多晶矽 -> 晶圓/棒(切塊/片) -> 太陽能電池 -> 模組 -> 系統建置設計    瑞晶 中美晶       茂迪    頂晶科  台達電    (福聚)     綠能        昱晶    強茂    茂迪    (科冠)     合晶        益通    生耀    益通 (元晶)     旭晶        新日光   科風    興達 (聯源)      達能        昇陽科 立碁    日光能 (旭晶)     晶耀        茂矽    知光 . (山陽)     統懋        旺能    景懋 . (台塑)     旺矽        尚陽    全能 . (亞聚)     鉅榮        科冠    茂暘      (友達)      山陽        太極    和鑫              峰毅        耀華    旭和                        旭泓  昊晶 長生 茂晶                        (亞崙)   . (樂福) . . *薄膜發展業者: 聯相、奇美能源、綠能、宇通光能、旭能、富陽、大豐、大億光能         新能、錸德、正峰工 *全球主要廠商(隨機排序) 矽材: 七大主要廠商:合計市佔超過75%;08年起超過100家新進廠商 1. REC Silicon (US) 2. Sumitomo (Japan) 3. MEMC (US) 4. Wacker Chemie (D) 5. Hemlock (US) 6. Mitsubishi Polysilicon 7. Tokuyama (Japan) M.Setek (Japan) DC Chemical (South Korea) Elkem (Norway) Timminco BSi (Canada) Nitol Solar (Russia) 晶圓: 大約15~20key players Scanwafer (REC) (Norway)    Sumitomo/Sumco (Japan) MEMC (US) Wacker/Schott Solar (D) M.Setek (Japan) Sharp (Japan) Kyocera (Japan) Solarworld (D) BP Solar (UK/US) Sanyo (Japan) Ersol (D) Evergreen Solar (US) Trina Solar (China) Yingli Solar (China) LDK (China) PV Crystalox (UK/D) JFE (Japan) ReneSola (China) PCMP (Russia) Elma-Phytol (Russia) Solarfun (China) 電池: 40~50個相關廠商,不斷有新加入者    Scancell (REC) (Norway)    Mitsubishi Electric (Japan)    Schott Solar (D) Q-Cells (D) JA Solar (China) 茂迪 (Taiwan) 昱晶 (Taiwan) 益通 (Taiwan) Sharp (Japan)    Kyocera (Japan)    Solarworld (D)    BP Solar (UK/US)    Sanyo (Japan)    Ersol (D)    Evergreen Solar (US)    Trina Solar (China)    Yingli Solar (China)    Suntech Power (China)    Sun Power (US)    Isofoton (Spain)    Photowatt (France)    Kaneka (Japan)    Photovoltech (NL)    China Sunergy (China)    Sunways (D) 模組: 數百個同質性高的廠商,小規模居多    Scanmodule (REC) (SWE)    Mitsubishi Electric (Japan)    Schott Solar (D)    Sharp (Japan)    Solon (D)    Aleo Solar (D)    Solar-Fabrik (D)    Siliken (Spain)    Solarwatt (D)    Solartron (Thailand)    Solaria Energia (Spain)    Kyocera (Japan)    Solarworld (D)    BP Solar (UK/US)    Sanyo (Japan)    Evergreen Solar (US)    Trina Solar (China)    Yingli Solar (China)    Suntech Power (China)    Sun Power (US)    Isofoton (Spain)    Photowatt (France)    Kaneka (Japan)    First Solar (US) 系統: 數千個廠商,多半為local firm......暫略   成本分布: 矽材多晶矽: 電力>40% 矽晶圓: 多晶矽30~60% 電池: 矽晶圓60% 模組: 電池60~70% 光電系統: 模組50%、轉換器/電力調整器25% 產業毛利: 矽材多晶矽: 30~40% 矽晶圓: 10~20% 電池: 5~15% 模組: 5~10% 光電系統:15~2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7.5.41
tonyd:推! 01/22 11:27
lemonkai:昨天apower 看到是大跌 01/22 11:27
gptzen:應該M起來 01/22 11:31
burgesswsho:一定要推一下,感謝分享.. 01/22 11:31
ljsnonocat2:很清楚 感謝! 01/22 11:36
champion7711:推推M 01/22 11:44
SantanaJohan:推 01/22 12:04
organsm:大推,專業文 01/22 12:21
punck:多晶的效率估計跟實際狀況比起來可能過高,大約14~17 01/22 12:43
Fuzzypuppy:Thanks a lot 01/22 12:45
blueslovetw:推一下~這資訊還滿不錯的! 01/22 12:45
newgunden:封晶片進模組 會掉個1~3%左右 原文是指剛出晶片廠的效率 01/22 12:46
bloodshed:推吧!難得有人說 01/22 12:52
dundus:所以應該買哪隻? 01/22 12:57
newgunden:都別買XD 01/22 12:59
x760123:好棒的資訊 01/22 13:08
kroll:35族 實驗室過50%了 01/22 13:24
Rock0930:good 01/22 13:34
rigor:謝謝分享。 01/22 13:39
wmh1109:推超級賺錢文,意思就是中間那一排全部準備下市是嗎? 01/22 13:39
kennychen:哪ㄧ家實驗室過五十,給個網址分享!但我不信! 01/22 16:57
trivialchild:強 01/22 19:26
andyjaw:感謝分享,推~ 01/22 19:44
cos810662:好厲害的整理文,推一個 01/22 19:54
newgunden:實驗室作到70%都一樣 等有辦法量產再說 01/22 20:56
hollybell:真強 感謝分享 01/22 21:26
egghan:實驗室應該40%出頭吧 過50%..科科 01/22 21:41
cupidboy:推分享~~~不過有錯 據我所知高聚光已經不只這樣 01/22 22:54
cupidboy:35族實驗還沒過50 應該是4X 量產在3X 01/22 22:57
kennychen:露出破綻,這篇應該是看報紙或其他資料做post的! 01/23 00:52
kennychen:看看就好!現在隨便找篇sci paper 的efficiency也沒多高! 01/23 00:54
easytiger:推! 01/24 00:28
ErinChu:哇塞 你好棒 01/25 13:04
sgssgs:國內做GaAs的那家,245x量產大概是38% 01/26 22:44
> -------------------------------------------------------------------------- < 作者: montrachet (屁毛) 看板: Stock 標題: [其他] 太陽能產業簡述 (2/3) 時間: Fri Jan 22 23:51:29 2010 上游-矽材純化 進入障礙:高,其技術門檻高、資本投入大,建廠時間需2至4年,未來回收充滿不確定性 前景: 寡佔市場慢慢消失,主因新提煉法不斷開出,來自中韓的new entrants將成為 未來矽價的另一破壞者。 台灣: 極度缺乏發展,但已有許多廠商著手研發,成果未知;目前瑞晶已有小量產出, 後續密切觀察。 主流之矽原料純化方式比較: 1. 西門子法:原理為三氯矽烷裂解+鐘型氫氣反應爐,冶金級矽(99%)轉換成三氯矽甲烷/ 矽烷,經過氣化,氣體於1150度(攝氏)高溫吹入高純度多晶矽棒,氣體分 解後將純多晶矽沈積在金屬棒上。 技術成熟且純度高(9N以上),但高溫高壓危險,且耗電量很大,成本也較 高(45-60USD/KG)。 代表廠商: Hemlock、Wacker、REC、Tokuyama 2. 流體床反應爐法(FBR): 治金級矽製成的氣態矽烷/三氯矽甲烷在高速下通過含多晶矽 粒的反應爐內,氣體便分解為矽與氫,再沈積於矽粒上。 其耗電量較低、沈積率較高且製程效率較佳,最重要的是成本 約25~30USD/KG;然目前的矽純度尚不理想,約在7N左右,加 上複雜的製程,投入廠商並不多 代表廠商: MEMC、REC、AE Poly、(Wacker) 3. 冶金法(UMG): 又稱物理法,冶金級矽定向凝固後濃縮,分離熔解部份雜質後再截斷。 優點在於成本低(10~20KG)、建廠前置時間較短;但產品純度較低,僅 有5N,通常要與較高純度之多晶矽混合才能使用,且目前技術未成熟, 微量雜質去除難度相當高。 代表廠商: 日本川崎製鐵已量產(供貨給Sharp),中美俄等科學研究室 亦在努力研發中。 上游-矽晶圓 進入障礙: 中,技術成熟度與客戶群關係仍為新進廠商的重要指南 前景: 受到矽價的直接影響較大,且由於未來矽價不再有高價情況出現,因此晶圓ASP與 毛利也僅能維持住,而不會有爆發性成長。 台灣: 優勢廠商仍不多,中美晶、合晶與綠能將暫居產業的領先位置。 製程: 單晶矽-> 利用"柴式長晶法"直拉晶體,過程緩慢而穩定,矽晶成規則排列。 多晶矽-> 利用"直接熔融定向凝固法"直接將多晶矽融化。 完成後的晶棒/塊再進行加工,包括切斷頭尾無用的部分、滾圓使表面平滑、切片 以及化學蝕刻(以避免金屬離子等雜質汙染矽片表面)。 中游-電池 進入障礙: 低,競爭非常激烈,新加入者可透過turnkey迅速崛起,產品同質性小。 前景: 較上游悲觀,技術發展達一瓶頸,金融海嘯以來margin下降得非常快。 台灣: 台灣是全球太陽能產業鏈中游的佼佼者,茂迪、益通與昱晶是最受矚目的專業電 池廠,但同上所述,未來的成長性很有限,要穩住地位極不易。 製程: p型矽片上透過擴散形成n型半導體層,其餘製程包括絨面製程、接面製程、鋁背面 製作、正背面金屬接觸與減反射層沉積;其內容礙於專業之物化知識,不再詳述。 結晶矽電池與薄膜的簡易比較: 製程 設備 外觀 技術 發電情況 結晶矽 詳細分工 成本較低 厚、重 較成熟、 --- (成本不易下降) 轉換效率較高 薄膜 一體成型 昂貴* 輕薄#、多彩 尚未成熟 總發電量較大、 (成本較低)& 可撓 效率偏低 低照度發電佳@、 無內部電路短路 問題。 &每提高1%的轉換效率,可降低14%的成本;結晶矽電池則是5~7%。 *國內業者購置美國一條產能20MW的生產線,價格至少約新台幣18億元;購置日本25MW產 能規模約需新台幣15億元,加上廠房建築等,業者投資金額約需達20億元。而國際設備 大廠如Applied Material、ULVAC、Oerlikon等,整線設備價格約在新台幣25億~30億元 間,雖然價格較高,但是國際大廠的設備有轉換效率約在8~10%的保證,加上完善的售後 服務,目前還是比較受到台場的青睞。 然除了設備以外,包括背板等主要材料,台灣亦需進口。 #薄膜在BIPV的發展空間較大,輕薄的特性也比較容易做成大面積的光電系統。 @較低的功率溫度係數、較大範圍的光譜吸收使得薄膜在北歐等弱光地區有較佳的發展性 。 中游-模組 進入障礙: 低,競爭亦激烈,但地域性強烈 前景: 模組廠多以尋求合作夥伴為主,是策略聯盟裡重要的一環。 (電池製成模組後轉換效率會有若干喪失,因此模組廠技術的優劣相當重要) 然此位置面臨整個產業鏈最大的成本壓力,因此普遍毛利率也是最低。 台灣: 缺乏內需市場,使得國內的模組廠普遍規模很小,外銷訂單不易,除品牌、品質問 題外,部分地區如外銷歐洲的訂單需要通過德國萊茵實驗室的認證,其耗時長達一 年左右,更換材料亦須再度認證,相對晶圓廠以及電池廠,模組的發展舞台很小。 製程: 透過串聯或並聯製成模組,步驟包括雷射切片、焊接、排列定位、層壓、固化與配 被外接電路;其內容礙於專業之物化知識,不再詳述。 -- 累了...先去睏orz,有誤請指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7.5.41
Waaaade:這一定要推的~ 01/22 23:54
egghan:國內不是建立實驗室了嗎? 01/22 23:55
minij:這真的是要推!! 01/22 23:57
tonyd:推!超專業! 01/23 00:10
cupidboy:推~~可以加入35族去比較嗎 01/23 00:12
newgunden:也只有德國萊茵阿,就是從一年變成半年這樣 01/23 00:14
newgunden:而且日本有日本認證 美國有美國認證 XD 01/23 00:15
KirbyEvans:茂迪轉投資的多晶矽廠好像是流體床法 01/23 00:17
Buffetist:產業研究可以矣! 01/23 00:47
newgunden:GE的模組廠應該有認證過了吧~? 01/23 00:59
cout:推.. 01/23 07:28
a1314520: 我想知道 CIGS 01/23 09:38
OR: 感謝您的整理與分享 01/23 09:51
hollybell:推 大感謝~~ 01/23 12:02
IanLi:推整理 不過我之前就都知道 只是沒心整理 XD 01/23 15:12
easytiger:推! 01/24 00:32
> -------------------------------------------------------------------------- < 作者: montrachet (屁毛) 看板: Stock 標題: [其他] 太陽能產業簡述 (3/3) 時間: Tue Jan 26 14:10:49 2010 下游-系統 進入障礙: 低,包括系統設計、安裝、代理等等 前景: 目前毛利率相對中游呈現走高的情勢,主因終端市場對於品牌漸漸開始重視, 同時和系統廠商合作,也比較容易拿下大型電廠等的標案。唯地域性仍強,在各 太陽能產業漫延保護主義的氣氛之下,中上游廠商得花一番功夫進行策略聯盟。 台灣: 相關廠商非常非常多,但由於內需市場狹隘,尚未有明顯的發展。 2008年台灣太陽能系統安裝量僅有2.06MW,佔世界總量9162MW的0.02% 製程: 透過太陽能模組的串並聯,即可組成各樣的發電系統。 整個系統的設計必須考慮電力需求、日照強度、日照時間與模組轉換效率 來估計所需模組面積與系統設置的容積;估計完成之後再進行配電工程, 包括接地線、蓄電池、轉換器、控制器與監控系統等等,最後還要經過測 試才算完成。 *光電系統的分類: 1. 獨立發電系統: 模組陣列+蓄電池,陰雨天改由蓄電池發電,適用 於人口稀少的山區或離島。 2. 市電併聯: 模組陣列+市電,是目前最主流的發電型式,不需要蓄 電池,可將太陽能電池所產生的全數電力或多餘的電力,經過併聯 逆變器轉換成市電之交流電,直接進入公共電網;可因應高低峰之 用電需求,可省掉蓄電儲能和釋能的成本。適用於通訊基地、大型 建築物等。 3. 混合發電系統: 模組陣列+蓄電池+市電,混和前兩種之優點,但建 置成本較高。 台灣產業鏈小結: "上下游萎縮,中游興旺" 上游受限技術與原料,下游受限於市場;相對而言,中游在全球擁有產能與技術的優勢, 同時還具有半導體與面板產業長期下來所累積的優秀人才、技術與經驗,競爭力較強。 比較麻煩的是,目前台灣廠商所擁有的信譽儘管仍然很好,但中國廠商的品質已經急起直 追,是未來我們需要注意之處。 *全球前20大太陽能製造商產能(MW)-國籍與產能的比率 Yr 中國 歐洲 日本 美國 台灣 其他 2008 31% 20% 21% 10% 11% 7% 2009 34% 19% 16% 12% 12% 7% (台灣的主要貢獻: 中游電池廠商) 特別討論(1):中游主要廠商之同業比較 *單晶矽轉換效率:(可量產) 2006 2007 2008 2009E 茂迪 16.50% 16.70% 17.00% 17.50% 昱晶 15.28% 15.75% 17.60% 18.00% 益通 16.50% 16.50% 16.75% 17.30% 新日光 N/A N/A N/A 17.50% 多晶矽轉換效率:(可量產) 2006 2007 2008 2009E 茂迪 15.50% 15.80% 16.10% 16.40% 昱晶 15.01% 15.45% 16.40% 16.60% 益通 N/A 15.25% 15.50% 16.10% 新日光 N/A 15.30% 15.80% 16.40% ps. 上兩項資料已儘可能求正確性與合理性,然仍有請業內版友提供更精確的數字:) 技術、經營團隊/最新產品 茂迪: 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X-Cell(單) 昱晶: 台積電、中油、台塑/Dorra(多) 益通: ---(資料不足)---/USE(單) 新日光: 台積電、工研院、聯電/Perfect Cell(單)、Super Cell(多) 產能與出貨量 2006 2007 2008 2009E 2010F 茂迪 產能(MW) 240 240 450 600 800~1000 出貨(MW) 102 176.4 272 360 586~742 昱晶 產能(MW) 16.2 67.24 239.17 560 720~880 出貨(MW) 6.8 62.34 189.81 320 519~670 益通 產能(MW) 100 210 300 320 500~680 出貨(MW) 32.5 70 95 225 343~412 新日光 產能(MW) 30 60 210 240 600~670 出貨(MW) 30 35.9 102 175 251~288 太陽能電池佔總營收比例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E 茂迪   80.22% 91.59% 94.25% 97.73% 97.92% 98.05% 96.69% 昱晶 N/A N/A N/A 95.65% 87.89% 97.95% 99.98% 益通 100% 99.22% 90.15% 97.51% 95.02% 64.98% 82.83% 新日光 N/A N/A N/A 84.38% 94.74% 91.67% 88.61% 全球市占率 2006 2007 2008 2009E 2010F 茂迪  5.39% 6.57% 4.83% 6.63% 7.00%~7.20% 昱晶  0.36% 2.32% 3.37% 5.89% 6.20%~6.50% 益通 1.72% 2.61% 1.69% 4.14% 4.10%~4.00% 新日光 1.59% 1.34% 1.81% 3.22% 3.00%~2.80% 產銷地區 茂迪: 2006 2007 2008 2009E Europe 29% 41% 31% 43% Asia 57% 45% 30% 27% US 8% 12% 38% 29% others 6% 2% 1% 2% 昱晶: 2006 2007 2008 2009E Europe 92% 72% 61% 54% Asia 8% 28% 37% 36% US 1% 0% 1% 10% others 0% 0% 1% 0% 益通: 2006 2007 2008 2009E Europe 80% 67% 45% 65% Asia 14% 28% 51% 26% US 3% 0% 2% 0% others 0% 0% 0% 9% 新日光: 2006 2007 2008 2009E Europe 9% 31% 49% 48% Asia 69% 58% 32% 48% US 0% 0% 2% 4% Taiwan 22% 11% 17% 0% 垂直整合與策略聯盟       矽原料          模組          系統 茂迪 AE Poly約54%        N/A    自行研發、另有轉換器銷往                             美國 昱晶 旭晶8.4%、福聚、MEMC 昊晶自有品牌、頂晶科  N/A 益通 Adema + M.SETEK 宇通光能、生耀光電 Gloria                 Gloria、M.SETEK 特別討論(2): 矽晶電池的簡易比較       優點              缺點  單晶矽  轉換效率較高、使用年限較長、設備    價格較貴、製程模組所損失      較便宜                 的轉換效率較多 多晶矽  成本較低、製程較簡單、價格較便宜    品質較差、轉換效率較低                          設備較貴 ps. 薄膜電池礙於內容繁多,需另開一篇討論,待日後補充,sorry~    特別討論(3): 台灣主要電池廠的矽原料供應商(括號表示為次要供應商) 茂迪: REC、OCI、Swiss、浙江昱輝 (Nitol、AE、SUMCO、中美晶、綠能、LDK) 昱晶: MEMC、LDK、Deutsche Solar (REC、Nexolon、中美晶、旭晶、綠能、浙江昱輝) 益通: M.Setek、LDK、Solar Fabrik (Nexolon、中美晶、合晶、旭晶、綠能) 新日光: LDK、Deutsche Solar、SUMCO (REC、合晶、綠能) 旺能: 中美晶、綠能 昇陽科: LDK (中美晶、綠能) 茂矽: 中美晶、LDK (Nexolon) 驅動太陽能產業的最大因素: 政策 由於太陽能並非一般消費性市場,在未達到市電等價之前,整個產業的動力來自於 政府的補貼與補助。(不然有誰會願意花大筆金額來安裝效能未知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呢?) ***德國政策: 1. 舊政策(2010以前) 廠商-低利融資 發電-溢價收購 主要目標: 10萬屋頂計畫,年限為20年 09年以來的變革~ a. 修正太陽能收購電價費率(Feed-in Tariffs)年降幅:: 2008以前-5% 2009改成-8% 2010改成-8% 2011改成-9% b. 裝配系統(Ground- mounted system)收購電價費率之年降幅: 2008以前-6.5% 2009-2010年改成-10% 2. 新政策調整(2010以後) 二階段調降太陽能發電補助,範圍涵蓋規模較小的一般住宅等建築用戶與大型太陽 能電廠。 a.2010年4月起,先調降住宅等建築用太陽能電價15%。 b.2010年7月起鎖定大型太陽能電廠,買回費率將大幅向下修正25%,若今年度總安裝量 超過3GW,則會再下修費率。 ***美國政策: 聯邦政府-抵扣賦稅 加州-30億美元補助太陽光電系統 主要目標: 加州: 2007-2017至少3GW 紐澤西州: 2014達140MW、2015達510MW 馬里蘭州: 2020達1.5GW 麻州: 2017達250MW 09年以來的變革~ 解除每戶最多抵扣2000美元的上限 ***西班牙政策: 發電-電價收購 主要目標: 2010年累積裝置量135MV,政策總年限為25年 09年以來的變革~ a. 太陽能發電量補助上限由目前1200MW,大幅下修至300MW 。 b. 優惠收購電價費率由目前的每千瓦0.45歐元,下修至0.33歐元(地面裝配太陽能設備 系統)及0.29歐元(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 c. 總需求下修1GW。 ***日本政策: 1. 2009年01月起啟動家用太陽能補助金政策,每kW將補助7萬日圓。 2. 2009年11月起實施剩餘電力收購新制度。 (以往電力公司「自願性」收購家庭、學校之剩餘電力;但現在電力公司轉為「義務性」 收購剩餘電力。) ***中國政策: 1. 上網回購電價: 敦煌1.0928rmb/kwh + 內蒙古鄂多斯1.16~1.94rmb/kwh 2. 中央補助辦法: 太陽能屋頂計畫 + 金太陽示範工程 3. 大型示範補助個案: 江蘇省2009~2011 + 2009回購電價 (BIPV模組4.3rmb/kwh、屋頂模 組3.7rmb/kwh + 地面模組2.15rmb/kwh) ***台灣政策: 相關法案包括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溫室氣體減量法、能源稅法,其中比較重要的是 06/12/2009在立法三讀通過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相關法條與補助規範仍有待各界催生努力。 產業中最重要的走勢: 矽價 前七大廠產能仍是全力開出,另一關鍵在於中國又多許多廠商出現,包括中硅、新光、 峨嵋半導體等。未來價格應該會在$55~$65 (per kg)左右徘徊,並有可能掉落至$45。 (目前前七大廠成本約在20~25左右,稍有歷史的廠商大概在45~50左右,小廠會攀高到60 甚至65以上) 所以料源合約不再重要,也沒有搶料的問題。 產業中最重要的競爭者: 中國 中國優勢: 技術人才、資金、政策補助 a. 人才: 中國企業透過海外上市吸引到代表全球技術菁英的海外歸國學人加入,在國內      關鍵原料技術都落後的情況下,有很大的助益。 b. 資金: 海外上市名聲夠 募資容易 上市 備註: LDK (LDK) 紐約 2009年七月從中國進出口銀行和華融信託拿了10億RMB 尚德 (STP) 紐約 2009年五月募資3億美元;IFC可轉債5000萬美元 英利 (YGE) 紐約 2009年六月募資2.3億美元;可轉債5000萬美元 河北晶澳 (JASO) 那斯達克 阿特斯 (TSL) 那斯達克 天合光能 (TSL) 紐約 2009年拿到渣打5.2億美元 中電 (CSUN) 那斯達克 江陰浚鑫 (JHL) 倫敦 c. 補助: 除了前述的政策以外,政府亦不斷提供創業資金、科研補助,使得中國的太陽      能廠商銀彈相對足夠,有了足夠的錢,中國廠商可以幾無限制的擴產。同時這      種積極擴張所帶來的低產能利用率與資金周轉風險,又能在中國政府的金援之      下獲得了喘息,使得廠商能迅速建立具成本優勢的規模。 *政府提供資金創業 -> 科研補助+海外人才提升技術 -> 高度融資做重直整合 -> 擴充產 能 -> 建構大量行銷據點+發貨倉庫抓穩客戶 影響太陽能產業相關股價的兩個重要因素: 油價與氣候會議 由於對油價涉獵不深,就不再獻醜了... 至於氣候變遷會議,則對股價會有短期的影響(炒作),可自行研究未來重要會議的時程 與探討內容,這邊就不再細述了。 -- 產業研究仍有眾多不足之處,請多指教並糾正錯誤,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4.207
oberon1013:受教~~,推 01/26 14:19
torite:油價跟太陽能股價無關,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01/26 14:25
arnestus:油價跟甚麼都有關,油價漲全部都得喊漲。 01/26 14:26
cdyaman:可以提供資料來源嗎 01/26 14:26
如果就長期走勢 當然無關 但就極短期而言 會有關聯 例如油價迅速的崩跌 可能會在隔日對股價造成影響 至於能不能從中獲利 那是另外一回事 資料來源是美林、麥格理、花旗、瑞信和瑞銀的報告,以及大和國泰、元大、日盛、 永豐金、凱基和群益證券,以及Barclays Capital、資策會、TRI、工研院、英國新能源 財經,以及公司訪談和分析師討論的結果,加上自已的資料再整理之後的結果。 (研究報告非免費取得) 
XYH:很專業喔 01/26 14:28
nousgu:油價跟太陽能獲利沒啥關 不過跟股價應該算有關吧 心理因素 01/26 14:28
trueclamp:感謝分享這一系列 01/26 14:28
arnestus:油價跟任何東西的生產成本成正相關? 01/26 14:30
arnestus:而太陽能產業只跟政府的能源政策有關 01/26 14:31
arnestus:目前的技術,沒有政府補貼,太陽能產業發展不起來。 01/26 14:31
swijo:現在沒心情看 哭哭~ 01/26 14:32
loveseawind:推! 01/26 14:33
※ 編輯: montrachet 來自: 140.112.244.207 (01/26 14:38)
asiatwkh:推 01/26 15:42
sogue:推~但.部分資訊絕對跟你看到的不一樣.而且差異很大 01/26 17:15
trivialchild:推 感謝分享 01/26 18:43
newgunden:效率要拿來算錢的最好有人會告訴你啦XDDD 01/26 20:07
kobejo4:推好文 不知道有無風能的? @@ 01/27 15:10
easytiger:推認真! 01/28 12:07
ted2:好棒的一系列文章 感謝大大這麼專業的人~ 02/04 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