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unris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主題:瞭解煩惱 面對煩惱 處理煩惱 恢復安樂光明^^ 參考文獻:「淨界法師講述 蕅益大師著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如果想認識自己的心和外境的現象,強力推薦學習『大乘百法明門論』) 1.認識「貪」 貪就是對自己的身受心,以及外境事物有所染著。貪的類義詞是「不足」,人若不足當然 就苦嚕。所以當自己心在苦的時候,可以想想看自己有在貪著什麼,應該可以幫助自己減 弱苦的感受歐^^,不然可以更深入去觀察〔貪〕,當自己身體在痛時,如果心裡貪著不痛 的感覺,那就進而會引申心苦,所以有句話說〔身苦是業力,心苦是執著〕,意思是說當 身苦的時候,心可以不必苦的。像聖人〔畢竟空 無我無我所〕的境界是可以〔受而不受 〕的,身雖病痛,心靈依然是那樣的寧靜安樂無漏清淨。若能了知能貪著的自己,和所貪 著的境界,都是〔緣起〕的所以是〔無常無我生滅虛妄相〕的,因為病痛是因緣所生法, 因此是無法任意主宰的〔不是說我不想病痛,就不會病痛〕,所以染著不僅多餘,還會引 申心苦,所以凡夫有八苦〔生 老 病 死 求不得苦愛別離苦厭憎會苦五蘊熾盛苦〕 。前四個是生命的真理,聖人也會生老病死但他心不苦,聖人無貪瞋故沒有求愛厭苦, 當然也不會有五蘊熾盛苦〔依止五蘊身心不斷地起惑造業受苦,陷入惑業苦的輪迴〕。 〔緣起故無我〕,這個觀念真的很重要,一定要時常提醒自己,緣起故不常一,硬是 要認為自己和外境常一不變〔起惑〕,而瘋狂造業自找苦吃,例如硬是認為名利美境,是 常一不變,當這些隨因緣消滅時,反而認為緣滅是不應該的,而苦惱不堪。緣起故無主宰 ,每一件人事物都需要無量的時空因緣條件來成就,所以必然不能說主宰就主宰,例如 沒有陽光空氣養分飲食等等的因緣條件支助,自己的色身是無法維持下去的。不是說 〔由誰來主宰,就能夠完全不需任何因緣來成就某種事物〕,我〔常一主宰〕和〔緣起〕 這兩件事是不能同時存在的,有〔我〕就不需要無量條件的配合,既然宇宙人生都是因緣 條件的和合(這是大家都能觀察到的現象),所以「無我」。所以只要能看穿不恆常也不 主宰虛幻不實的「自我」(不管是外境和自己皆然),也就是放下痴煩惱『無視因緣』, 以眾緣圓滿為前提(利他利己),向於無我,必能邁入聖人「畢竟空 無我無我所」的真 理境界,痴不起,貪瞋也無由而起,慢、疑、不正見等也能逐漸破除,而能成就無漏清淨 涅盤真常大樂^^ 2.瞋就是對『苦和苦具』起恚憎心,不安穩性,惡行惡言所依止,只會讓自己和他人更加 受迫害,更會破壞自己累世勤修的善根福德,猛烈退轉,探究瞋的原因,不外是對「緣起」 認識還不夠,總認為「苦和苦具」是恆常的,總認為自己能夠主宰外在,當自己想主宰卻 無法主宰時,就起瞋心,當別人不理會自己的意見,不受自己管制,打罵自己時,總以為 有一個常一不變的別人在罵自己,有一個常一不變的自己在受罵,那不瞋才怪。若能仔細 學習因緣,知道因緣力故瞬息萬變,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何必拿一個 以經空去的過去的自己、過去的他人、過去的事件、來持續惱害自己破壞自己的善根福德 拿一個「空無一物」的事物,跟自己過不去,何嘗值得。看破放下虛妄不可得的「自我中 心」,恢復自己清淨安樂光明的本性吧^^ 上聖下嚴法師在「福慧自在 金剛經生活」提到有三種人: 一、活在過去和未來的苦惱凡夫 二、活在當下,清靜且積極造善因,修善根福德因緣的修行人。 三、聖人境界,不住過去現在未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一切虛妄相,發同體大悲,起 無緣大慈。「空 無作 無相」,詳細見書^^ 3.是故佛陀慈悲開導,「多癡眾生因緣觀,多貪眾生不淨觀,多瞋眾生慈悲觀,多散眾生 數息觀,...等等」 用學習因緣來消除「無視因緣,有我有我所」的痴。 看到冰淇淋就是冰淇淋,不再去多餘分別好吃不好吃,而讓自己貪煩惱活動。看到景色, 不再分別其美醜而起貪著,造成苦惱。『心經』云:「不垢不淨」,法本不淨亦不垢,何 必多加分別自尋煩惱,而我們總是把某些境界想的太淨妙,而盡力追求。當求不得時就苦惱 了。就算求得了,總是三時無樂「求時苦,得時憂,失時惱」,豈有樂時,得時所產生的 樂只是「求不得苦」的暫時止息罷了,得到了還要盡力去保護,憂其喪失,何苦哉阿。 所以修「不垢不淨」的真理來對治貪煩惱。 今天社課,自鼐法師帶領大家修「慈悲觀」,隨時對自己對外在友善慈悲,這是安樂的重 要來源,也是菩提心的重要基礎,不只能對治瞋心而已,還能讓自己常樂。也滋養菩提心 ,所以末學本身蠻喜歡修慈悲觀的,以讓自己隨時隨地能快樂安詳。 數息觀就等待下次社課,自鼐法師會帶大家學習,可以平靜散亂心,讓自己安定清明。 4.「緣起無我」很重要歐^^,以下是龍樹菩薩對緣起觀的偈頌,這兩句有『乘」的功能, 能夠帶領眾生悟入「緣起無我」以及「無生」的真相,強力建議背起來,時常朗朗上口 ,非常有用,當貪瞋癡慢疑起來時,口中開始念,並隨文觀想,便能減弱甚至破除煩惱。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諸法不自生,亦不由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9.83 ※ 編輯: nienII 來自: 140.112.249.83 (10/12 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