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NAK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轉錄自“曹皓雲的戰情指揮室” ﹝粉抱歉,正是版豬自己寫的文章,所以沒有著作權之問題﹞ 分析萊因哈特之戰術與近代戰史之關係 PART 1. 第三次迪亞馬特會戰: 《積累能量,致命一擊》 A 銀英傳本紀概要: 帝國曆四八六年,宇宙曆七九五年,高登巴姆銀河帝 國為了報復去年底自由行星同盟軍對其軍事要地:伊謝爾 倫要塞發動之大規模供攻勢,再加上當時正值皇帝佛瑞德 里希四世加冕三十週年,三萬五千四百艘艦艇組成之討伐 軍自帝都奧丁出發,在距伊謝爾倫要塞六‧二光年的提亞 馬特星系外緣布陣。 相隔八十光秒,同盟軍以第五、第九、第十一等三隻 艦隊展開三萬三千九百艘艦艇,由於應負責指揮的宇宙艦 隊司令長官羅波斯元帥在後方坐鎮《這肥油下巴似乎很喜 歡搞這一套 》,前線實際指揮應由三艦隊司令官中最年 長的亞歷山大‧比克古提督負責。但第十一艦隊司令,剛 因去年第六次伊謝爾倫要塞攻略戰中機敏的指揮而升任現 職的威列姆‧何蘭多中將並不服。 果然,戰鬥的開始,何蘭多以其看起來華麗無比、採 用高機動力,高火力的攻擊方式突破帝國軍防線,不知是 原本就是如此,抑或是此次強攻造成的結果,帝國軍的通 信和指揮系統亂成一團,"不僅給人一種被人玩弄於股掌 的感覺,更像一群被野獸追逐的家畜"。但,負責後衛的 萊因哈特‧馮‧繆傑爾中將並不會像其他庸才般,驚慌失 措地想急著撤退。他注意著戰場的變化,訂下反擊的計畫 ,再尋找時機。 就在何蘭多的十一艦隊因為兵力之限制,已無法像之 前一般以強大火力為其打開一條進擊的路時,遭到萊茵哈 特艦隊的強勁反擊。何蘭多戰死,麾下部隊潰退,幸有比 克古提督及伍蘭夫提督阻止帝國軍全軍的反攻,確保此次會 戰打成平手的結果。而萊因哈特也因為此次戰役逆轉勝敵之 功勳,晉升上將,朝他的野心之途邁向一大步。 B 戰史比較: 1943年一月三十日,希特勒冊封當時困守於史達林格 勒的包拉斯上將為元帥,希望他能率已死傷大半,幾乎不 能作戰的第六軍團死守至一兵一卒或援兵突圍到達,但諷 刺的是包拉斯"元帥"卻在第二天投降了。這不僅讓第三帝國 失了面子,也失了士氣,同時德軍整條南方戰線《即 烏克蘭地區》遭到史達林的紅軍猛攻,此時"二次大戰中 最偉大的戰略家",也就是在 1940 年中,使法國在短短 幾週內淪亡的"鐮割計畫《Sickle Cut》"擬定者:曼斯坦 《Manstein 》元帥,正擔任南方集團軍司令,他十分努力 地說服希特勒別再輕率地要求死守,而將指揮工作全權交給他。 二月十四日,烏克蘭的重要工業城兼戰略樞紐卡爾可 夫遭紅軍包圍,SS《武裝親衛隊》第一裝甲軍軍長,獨眼 硬漢豪澤爾《Hausser 》違抗希特勒命令撤離卡城,此一 舉動使希特勒再次前往前線,而曼斯坦則告訴他:"敵軍前鋒 向南及西南越遠,德軍就越有利於反擊。" 根據曼斯坦"等暴風雨自己止息"之對策,德軍展開 新的部暑:對付已遠離其補給基地達兩百哩的紅軍第六軍團 ,曼斯坦抽出大量裝甲兵力,準備反擊。但俄軍高層卻以為 這是德軍撤出頓巴次工業區的證據,因此,當二月二十日, 曼斯坦麾下的戰車像把巨剪般,切入俄軍的側翼時,全俄軍都 為之振動。 自卡爾可夫撤出的SS 第一裝甲軍和第四十八裝甲軍 分別自西北 及東南切入,同時,許多紅軍車輛也因油料告罄而動彈不得。戰 車和裝甲車衝進俄軍縱隊,把火力像灑豆般灑在俄軍頭上,一整 連一整連的T - 34戰車本來就因為缺乏燃料而動彈不得,現在全 被轟成碎片。俄軍各單位一一受到重擊,總計俄軍有六個戰車軍 、五個步兵師、六個獨立旅遭殲滅或重創,不僅不可能將烏克蘭 收復,連守住戰線都有困難,此時,俄軍的陣線上出現了長達一 百二十哩的大缺口。曼斯坦也發動了第二次反攻,目標是剛撤 離的卡爾可夫。六天後〈三月十五日 〉,該城守軍被肅清,而在 這幾乎已沒有俄軍可以抵擋德軍之前進時,春季的泥濘救了俄國人 一命,德軍就此停止了進擊,改以準備夏季的大攻勢。此一役中, 即使面對數量上佔盡優勢的敵軍,德國人証明:只要有良好的領 導及適切的戰術原則,再加上他們在機動戰術方面的優勢,就可 在俄國人擅長的冬季中獲勝。而不是以那句『不惜代價死守到底』 的空話而浪費寶貴之兵力。 ………待續…………………PART 2. 第四次提亞馬特會戰 -- 「不要著急,早飯在中午之前解決就可以了,葬禮等死了之後再準備也還來得及。」 -----------------楊威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wang.m4.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