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OEFL_iB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R L S W TOTAL Test date Test center 26 29 22(FFF) 22(GF) 99 2008.07.12 東區TILC 25 24 23(FFF) 25(GF) 97 2009.10.10 台北登峰(Nova 8F) 29 30 24(FFG) 28(GG) 111 2009.11.01 高雄地球村 由於去年申請學校結果不理想 今年捲土重來時 想把自己的條件弄好看些 決定花時間準備衝高托福 希望能增加錄取的機會 準備過程中受到TOEFL版幫助很大 決定分享自己的心得給需要的人參考 - 背景及準備時間 - 小學補過何嘉仁美語 因此英文在求學過程中算是我比較擅長的科目 小六、國一各出國遊學過一個月 大學英文有退沒進 第一次考試時才剛畢業 只有兩個禮拜全職準備 主要用Barrons當做模考抓感覺 剩餘時間再做單項的加強 第二次考試 由於有研究助理的工作在身 兼職準備了三個月 主要針對第一次較低的口說和寫作加強 也是我比較有心得的部份 趕時間的版友可以直接跳到後面看 第三次考試 因為第二次考試失常 主要花時間在調整情緒上 - Reading - 準備教材: 黃金閱讀29篇、Barrons、知英閱讀 還是要推薦一下黃金閱讀 文章的段落安排和邏輯很清晰 做完後會對托福出題的模式比較有感覺 一開始在做練習題時都錯最後的主旨題比較多 曾經想過是不是因為都邊看文章邊做題目造成沒有完全理解 在第二次考托福的時候決定改變策略 先大致看過一遍文章後再一起作答 後來發現實在是個錯誤的決定 因為考試的時候容易緊張 看過的東西沒辦法進去腦子裡 加上答題目的時候會不放心 又花時間回去文中確認一次 其實很多時間都浪費掉了 這兩個因素在私下練習的時候比較不容易發現 就算有自己算時間 心態也無法和考試完全相同 所以第三次考的時候還是採用看題目找答案的方式 先看看這個段落的幾個問題在問什麼 看完該段之後可以一次回答 最後歸納出主旨題會拿出來混淆你的選項大致有兩種 1. 意思沒錯 但只是段落中的minor point 講太detail的東西 可以注意其所在的段落是否有被另一個較general的選項涵蓋 2. 對文章內容做出錯誤的歸納 但並不是作者的本意 先刪掉明顯符合這兩項特徵的選項會比較好選 - Listening - 準備教材: Barrons、知英聽力、60-second science、friends 主要是用barrons模考來訓練耐心 用60-second science來練耳朵跟筆記速度 上班中午休息時間會看friends不加字幕 聽力我覺得難在需要保持注意力 所以還是習慣邊聽邊作筆記 我會先把紙對摺兩次 這樣一面有四格 一題一格 比較不會亂 筆記時照聽到的時間順序寫 不同重點分開 善用一些記號 回答問題的時候比較容易定位 - Speaking - 準備教材: 黃金口說80題、知英口說 和許多人一樣 口說是我比較弱的部份 我的問題主要在想不到要回答什麼 所以第1、2題我參考口說80題 先把題目都想過一遍 但不用寫出制式的回答方式 就像準備面試一樣 讓內心大概有個底 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15秒鐘的準備時間 主要用來決定回答的方向 跟想出兩個支持的理由 回答的第一句話直接回應題目的問題並點出兩個理由 之後再分別對兩個理由做延伸 Ex: Do you prefer online courses or traditional courses? I rather take traditional courses as I can interact with the teacher an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content. 正面延伸第一個理由 Asking questions helps me quickly understand and makes better impression on the topic. I can cut off some review time after class and spend more time on another subjects I'm interested in. 反面延伸第一個理由 In an online course, I cannot raise my hand and stop the teacher immediately. The question in my mind will keep confusing me when the course moves on. What I can get in class could be much lesser in this case. 例子可能沒舉的很好 只是提供兩種思考的方式 看當下想到哪種比較好講就選哪種 有時間的話可以再舉些實際的例子 會更容易拿到高分 一開始練習可能說不了很多 但練久了就會有自己的一套應答方式 其實每一句都是環環相扣的 不是因果關係就是換句話說 或舉例 腦子很容易適應 不會因為要分神想模版反而停頓或顯得不自然 至於口說其他部分我覺得反而在考訊息整理及組織能力 時間通常不夠用 這時候筆記就顯得很重要 我會把看到或聽到的東西照順序作筆記(上到下) 不同段落的重點稍微隔開 有細節或舉例的部份縮排或用些圖案表示 在準備時間內圈出要講的重點 用箭頭或數字標明順序 講起來會比較不會停頓和慌張 但得花時間不斷的練習 我會把練習內容錄下來方便檢討 60-Second Science 是個很好的材料 時間短 內容又豐富 聽完可以試著歸納一下剛剛聽到的重點 進步很快 考完托福後我媽還真的覺得我的表達能力有變強…算是額外的收穫嗎@@ - Writing - 使用教材: 知英寫作II、托福高分範文、精選短文背誦 寫作一直都不是我的強項 中文也一樣 因為平常都只接觸專業領域的知識 很少看課外書 容易詞窮 且句法變化不夠豐富 於是我準備的目標為加強內容及句型結構 第一階段我先看網路上的高分範文 吸收大家的回答方式及所舉的例子 有好的句子就寫在便條紙貼在牆上每天看 其實連衣櫃 冰箱 門上都有 對加深印象挺有幫助的 常用的字或敘述最好多學幾個同義字或用其他片語可以替換 我會把同義字貼在同一個區塊比較容易聯想 累積了一段時間後 有了想法 但覺得寫起來還是不太順 我開始採用比較少人用的方法 每天背一篇短文 因為我相信創作是需要靈感 而靈感是由日常生活中累積的 畫家、作家或設計師 也都是由模仿開始 多看 多學 漸漸才有自己的風格出現 當然 考托福不是要寫出什麼了不起的巨作 但是背誦文章對語感的刺激我相信是有正面的幫助 我用賴世雄老師出的 “精選短文背誦”當做練習材料 (無廣告目的) 裡面除了有中文翻譯之外還有字詞篇語解析 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我大概背了十篇之後就覺得寫起文章來有比較順 最後就是要逼自己持續練習 我寫了軟體讓它從不同類型的題目中出題 時間到之後自動儲存下來換下一題 一天大概連續練個三題左右 做完把檔案開起來檢討 笑一笑... 一開始真的非常痛苦 很想直接把程式關掉 但當你習慣那種模式之後 會覺得只需要寫一題是很幸福的事 至於整合寫作 我想看知英的寫作II(張老師出的那本)就很夠了 裡面的題型和真題很像 回答的方式也很理想 重點就是點對點 第一段作個簡單引言 接下來一點一段 由於考試幾乎都是講者反對Reading的理論 筆記時只要專心將講者對各點提出來的反駁和例子記下來即可 作答時參考原文的部份記得換句話說 照抄分數不高 每一段陳述的方式跟GRE的Argument類似 相較之下我覺得整合寫作算是很好拿分 要把握機會 - 心得 - 英文實力真的是需要時間和毅力慢慢累積 我承認準備托福的過程中是蠻痛苦的 常常需要調適心態 尤其是當上班回家很累的時候又要逼自己練習 這種心情大概只有準備過的人才能了解 上個月飛去美國參加以後學校的open house活動 才深刻了解到什麼叫養兵千日 用在一時 和同學、老師聊天 他們不會因為你是國際學生就放慢速度 一對一是沒什麼問題 但一群人一起聊天的時候實在插不上話 有一天的活動是要將到學校附近看房子的心得上台報告 讓其他同學了解不同地區的特色 作日後租房子的參考 因為有來的同學都是native 每個都很會講 也讓我有所警惕 在開學前一定要再苦練口說跟寫作 雖然是題外話 但我想表達的是 考托福只是出國必經的過程 現在把英文練好是在替未來的自己省下一些痛苦 或許這樣想會比較願意學習 試著放鬆 別把考試看的太重 因為我就深受其害 第二次考試的時候因為準備三個月 想說努力了這麼久一定要破百 結果一開始的時候太緊張 閱讀看的東西都進不到腦子裡 後來很多都用猜的 聽力也受到影響 第三次考試我幾乎沒有再怎麼準備 反而決定跳開一陣子 看看friends 聽聽60-second science 偶爾自言自語 考試前一天還跟我弟去大吃一頓 跑跑步 回家洗個澡就睡覺 隔天考起來心情反而穩定許多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自己的方法 戰勝托福 一起出國唸書實現夢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43.215.230
laughters:強者 05/15 23:05
pani:辛苦是有收穫的!謝謝分享! 05/15 23:55
andrewmai:推 05/16 00:34
love123456:推! 05/16 01:05
seclusive:強者!! 推~~~~ 05/16 02:17
Leonard953:最後感性的內容很有激勵作用 恭喜!! 05/16 11:43
tfsk:推強者! 05/18 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