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W-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節錄部分 http://www.angelfire.com/hi/hayashi/ti020.html China一般多以為是從秦朝的秦(Tsin)之音而來,這是可信的,因為在西漢之時,匈奴 已稱漢人為「秦人」(《史記》、《漢書》、〈通鑑漢紀〉),後來在中亞、印度、 歐洲各地輾轉成為Cina、Sina、Cin、Sin、Tsin、Thin、Chine等字音而來,十世紀 蒙古族之一契丹興起,歐洲人又稱Cathay(國泰及由此而來),這幾個羅馬文字都用以 指遠東大陸中央上的一個地方或人民,而不一定是指漢族,今日都譯為容易與「法國」 、「德國」類化的「中國」是很不妥當的。 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歐洲中古時代不確知中國(China)、契丹(Cathay)是不是指 一個國家。」(《中國科學文明》)大抵這些字,倒不如用意思比較接近的漢字「中原」 或「華夏」。清末民初,也許因國力微薄,沒有思考這個問題,不知不覺的接受英文的 China,而不知道相當的漢字是什麼,率爾用「中國」、「中華」加以翻譯。其實一千多 年前印度傳入中原唐王朝的佛經中的Cina一音,中土僧侶(如唐代義淨)及面臨難以翻譯 的窘境,最後用簡單又是最好的方法,就是音譯「支那」(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三) 或「至那」(玄奘《大唐西域記》五、九)或「脂那」(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二)。在中亞、印度,Cina又加stan(土地)而成Chinistan或Tsinistan,漢譯作震旦、 真丹、振旦、神丹等。 日本早期稱東亞大陸為唐土、漢土或王朝名,到德川幕府中葉乾脆依西洋的Cina發音, 漢字則用「支那」(新井白石於1713年起)。清末知識份子受日本影響如孫文、章太炎、 劉師培、嚴復為文,多自稱本國為支那或震旦,梁啟超有個筆名叫「支那少年」。 同盟會成立,設有「支那暗殺團」,宋教仁出版《廿世紀之支那》,在上海等地還有以 支那、震旦為名的學院。他們之所以要借用漢字諧音詞乃認為東亞的古國只有統治王朝 之名而沒有如法蘭西、德意志之國名;而「中國」不是國名,因此許多人另創國號。 1920年日本漢學家青木正兒組「支那學會」,出版支那學雜誌,寄給胡適,胡適回函稱: 「祝支那學萬歲」。國府及共黨在抗日時期,皆厭惡「支那」之名,其實它們接受了 China,就沒理由拒絕其祖先所譯之「支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國際上一度 想用羅馬字拼音Zhong-guo來代China而未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2.138.22
Cimon:..140.112.250.145 04/16
sshsshssh:這和台灣史無關了吧?........222.250.178.113 04/16
HEARTMAN:用字遣詞請修正,否則刪文 140.112.244.40 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