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W-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ukulala (燃燒吧俺的台文所)》之銘言: : 林江邁之女 原爆人物談228衝突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News/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NewsType =twapple&Loc=TP&showdate=20060314&Sec_ID=5&Art_ID=2466370 發生二二八絕非偶然 聯合報》一篇採訪林江邁之女林明珠的報導,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對二二八作出很大 的翻案,並且把二二八事件簡化為偶然性因素所引起的。 歷史的進展是必然性還是偶然性?相信這是大學史學導論課前幾堂就會碰觸到的問題。 就我看來,必然性與偶然性是並存的,而必然性隱藏在偶然性的背後,成為推動歷史前 進的一大力量。 以二二八事件為例,2月27日晚間的緝菸事件是偶發性的意外,但是會擴大席捲成全島 性的事件,自有其長遠的歷史因素。包括在戰後接收上,國民黨政權在台大規模接收日 本人財產,並隨意沒收台灣人財產;經濟上,台灣陷入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糧食短缺 ;政治上,政風、軍紀嚴重敗壞,貪污橫行;文化上,兩個不同社會接觸下的矛盾;加 上國民黨各派系間傾軋,彼此掣肘。 文化接觸產生矛盾 這些社會因素所累積的動能,才足以讓二二八事件在短短數日內擴及全島。在此之前, 台灣社會早就爆發多次衝突,其中較劇烈的有「新營事件」、「布袋事件」、「員林事 件」3大事件,都曾出現警員直接向民眾開槍的惡劣行徑,所幸事後控制得宜,事發地 點又較為僻遠,才未進一步擴散。類似事件,在二二八前的台灣社會更是層出不窮。也 因此,大稻埕的一起緝菸事件,才會這麼容易引起全台灣的響應。 關於此篇報導,尚有一個重點,就是口述歷史的可信性。當時的林明珠不過是10歲的小 孩,她所描述的內容,與許多第一手史料存在相當大的牴觸。口述歷史在史學上的運用 須格外的謹慎,因為人的記憶經過時代的洗禮、情境的轉變,而往往會產生轉化,成人 都如此了,更何況是小孩!若是口述歷史與檔案、第一手報導歧異甚大,那這份口述史 對於當事人的意義應該大於對真相的釐清。 查證史料多元參考 就檔案上來看,傅學通、葉得根等人的筆錄,皆未提及林明珠,且傅學通尚自承當初是 順道去抓私菸,除了沒收私菸,也將林江邁的收入據為己有,拉扯中以槍柄擊暈林江邁 ,在民眾圍擠下,開槍誤殺陳文溪。事後,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委員曾前往探視林 江邁,行政長官公署的官員也曾發放慰問金。絕非如採訪所言,林江邁就此躲起來,透 過耳語相傳才知道二二八出了大事。 此篇報導若對照陳興唐主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台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 》一書,就會發現錯誤百出。顯然,這份口述歷史是不值得採信的。 在二二八相關資料唾手可得的今天,面對任何翻案性的說法,必須更謹慎地去比對、求 證,不但不會鬧出像朱浤源發表「二二八僅673人死亡」這樣的謬論,更是避免造成更 大的對立與爭執。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 http://blog.yam.com/weichen/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阿摩司書5: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28.76
nisrok:縮網址 http://0rz.net/5a181 03/14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