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W-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epaper.edu.tw/DU/?p=50 多面向的台灣歷史觀 列印本篇文章 十月 12th, 2006 台灣這塊土地上,人們來來往往,各自演進不同歷史,但每個人的立足點不同,或 者該說舊時代走不進新時代,過去因為當政者的威權統治,讓台灣人民的歷史觀, 形成思想與土地不同的立足點,正因為歷史觀立足點的基礎差異,才會讓今天的台 灣如此混亂、分歧。 統治環境 左右歷史 歷史面向有很多,一人只有一張嘴,客觀上講歷史並不容易,所以總是有所選擇。 在威權統治時代,講台灣史難免也只有一個面向,有一些解釋不得不接受大環境的 條件,有很多面向是不能講,或不准你講。 當歷史面向與統治者意識型態相違背時,就不准你講,像是社會主義的台灣民眾黨 ,還有帶著自由主義的「文化協會」,在1930年代的台灣,是相當澎湃的民族運動 ,但直至1970年代讀書時,我都還不知道這回事。 歷史教育要看整個政治環境,多半會隨著統治者的角度去看歷史。若是獨裁時,休 想得到歷史真相,只有按照獨裁者或政黨的一種講法去講,最多只能去找歷史資料 ,建構這個意識型態。 唯有在民主自由社會裡,來自政治的指導、壓制、規範,是不存在的,也許有一種 說法與執政者符合,但一定還會有其他的說法,也不必擔心政治黑手強制一言堂, 因為重點在有機制、有制度;這些不能被摧毀,制度一旦被摧毀,不論哪一黨執政 ,都有走回頭路的危險。 歷史觀 大不同 所以今日檢視過去的歷史教育結果,讓生活在台灣的人民,心中所想的立足點並不 相同,從某方面來看,國民黨的教育也算很成功啦!但也因為立足點的不同,造成 當前很大的問題。 如果立足點這個基礎有共通性,上面的多元認同就沒有關係,互相批評監督,這才 是真正的民主,在那樣的情況下有不同看法也不會動搖國本。 但台灣卻相反,沒有共通基礎,以前兩蔣專制時代,基礎不同,但上面用政治力強 制約束,把不同聲音擋住,所以中華民國在台灣沒有問題,可以維持表面的安定。 只是這種環境轉變了,上層解構了,大家可以自由發揮,但不幸的是,我們的基礎 沒有一致,才會產生今日如此嚴重的分歧。 你就在歷史裡 建構歷史意識是來自於人與環境、人與人的關係,這在過去歷史教育是相當忽略, 所以造成年輕人歷史意識很薄弱,普遍認為歷史只是過去的事情,談的只是故事, 這是很大的誤解。 過去跟現在,大有關係。套用李筱峰教授所引喻的「病歷」,「病歷」就是病的歷 史,個人的病史,因為學生老愛問他,歷史的事是過去的事,幹嘛還要提?他反問 學生,「那你去看病時,醫生會調病歷表來看,你會不會告訴醫生,過去的不用再 看了,看現在的病就好?」。 李教授還說,就像是每個人求職要寫的「履歷」,為什麼?因為那就是你個人的歷 史,看你過去做了什麼,才能做為今天了解、評判你的參考依據。 所以有年紀的人都會說,年輕人人在福中不知福,年輕人不愛聽,嫌LKK還在談這 些,可是其實歷史是隨時都在身邊的,過去的事不能忘,如果忘記了,下一步該怎 麼走都不知道。 個人小歷史 串成大歷史 像李教授的個人經歷,民國60年考進政大教育系,輔系唸政大歷史系,那時候,歷 史系什麼史都有,就是沒有台灣史的課程。 當年的政大是中央黨校,李筱峰說,當時接觸到民主運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大 學雜誌」,每期拜讀,大一開始投稿,從讀者變成作者,開始批判當時的教育問題 。 他說,那時候對台灣史沒有概念,也不知「台灣」還可以研究,只是對政治社會很 關心。但寫到大二那年,被以「侮辱學校」為名記了過,三年級被勒令退學。 因為已唸到大三,已修了一百廿幾個學分,只好轉學到淡江大學歷史系,當時剛被 政大退學心情不好,也沒心情去玩,每天就耗在淡大的圖書館,這個圖書館,有台 灣資料室,接觸到日本時代「文化協會」發行的「台灣民報」31冊合訂本。 在人生低潮時的李筱峰形容當時的感覺就是「挖到寶」。他驚訝於台灣在日據時代 ,有這一群人致力於台灣當時的民族運動,與日本人對抗,進而反思「我怎麼都不 知道?難道這些都不是歷史嗎?這些發生在台灣的歷史,在政大教育系及歷史輔系 時怎麼都不知道?」。 他說,在刊物裡看到一個人物叫林秋梧,「這名字似曾相似」,因為他的外婆叫林 秋琴,小時候曾聽她提過,「你有一個舅公,以前跟日本人對抗,在台北師範學校 被退學,參加文化協會,與蔣渭水同路」,求証之後,果真是舅公。 李筱峰說,既然有這個舅公,就從他下手先寫傳,所以在淡江畢業之前,就已經完 成一本小書「台灣革命僧─林秋梧」,因為舅公後來出家,所以佛學理論很好,從 佛學理論切入社會運動,是很特殊的一個人,而這也開啟他走進台灣史的領域。 自由民主 大家要珍惜 李教授從自己個人的家族歷史,與台灣歷史產生連結,就像他所說的,「每個人的 歷史,都能串成大歷史」,而台灣史也就這樣從一個個的個人歷史連結起來。 過去的歷史還是要回顧,大家可以去圖書館翻閱當年的「大學雜誌」,看看當年批 評時政的文章,現在看來還真保守,但怎能想像當年卻落得記過、退學的下場? 也許這樣的經歷,對今日的年輕人來說,像是天方夜譚,但也因為前人的種種犧牲 ,才換來今天年輕朋友、即便是很多過去的專制者,也一起在享受的民主果實,這 是嚴肅的歷史課題,大家應該要珍惜今日民主自由的成果。 -- http://blog.yam.com/weichen/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阿摩司書5: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8.80